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犛牛如何適應低氧環境?中科院團隊發現犛牛特有肺內皮細胞起作用

發布時間:2022-09-09 11:11: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9月8日電 (記者 孫自法)犛牛如何適應青藏高原的低氧環境?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學術期刊《自然-通訊》最新發表中國科學院(中科院)團隊完成的遺傳(chuan) 學論文,通過描述使犛牛適應高海拔的遺傳(chuan) 和細胞適應性,提出新的見解認為(wei) ,一種犛牛特有的肺內(nei) 皮細胞,可能對其在低氧環境下的生存起到了作用。

  該論文介紹,犛牛和野犛牛生活在高海拔的青藏高原(海拔3000-6000米),這一地區的特點是氧氣濃度低,非本地的哺乳動物,包括人類,在暴露於(yu) 低氧環境時都可能發生嚴(yan) 重的肺部和心髒問題,然而犛牛和野犛牛無此問題,它們(men) 適應低氧環境已有上百萬(wan) 年。

  為(wei) 探索犛牛如何適應環境,論文共同通訊作者、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楊其恩研究員和同事與(yu) 合作者結合基因組學和轉錄組學數據,提出了犛牛和野犛牛的高質量基因組組裝,以及不同肺細胞類型的圖譜。他們(men) 識別出犛牛與(yu) 歐洲牛不同的127個(ge) 基因表達,識別出一種僅(jin) 在犛牛肺組織中發現的內(nei) 皮細胞亞(ya) 型。這一犛牛特有的細胞類型被證明表達了或與(yu) 高海拔適應相關(guan) 的基因。

  他們(men) 總結說,這項研究發現為(wei) 犛牛對高海拔環境的遺傳(chuan) 適應提供出新見解,可能有助於(yu) 理解其他哺乳動物對低氧環境的不同響應。

  來自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的消息說,最新發表的關(guan) 於(yu) 犛牛如何適應低氧環境的論文成果,由該所聯合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和中國科學院大學等單位共同完成,對理解動物高海拔適應和人類缺氧相關(guan) 疾病的發生具有重要意義(yi) 。

  據介紹,犛牛是青藏高原的象征,是高海拔地區不可替代的畜種資源,具有重要的生態、經濟和文化價(jia) 值。中國是世界上擁有犛牛種類和數量最多的國家,全世界95%的家犛牛和青藏高原特有的野犛牛分布在西藏、青海、新疆等省區的高寒牧區及無人區。經長期自然選擇,犛牛被毛、消化、呼吸、心血管等係統發生了適應性進化以應對高寒、缺氧、強紫外、營養(yang) 缺乏等極端環境。(完)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