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同學會“紀念中國公派留學英國50周年論壇”在京舉辦
【解說】9月9日,由歐美同學會(hui) (中國留學人員聯誼會(hui) )主辦的“紀念中國公派留學英國50周年論壇”在北京舉(ju) 辦,論壇以“開創新時代中英教育、科技合作新紀元”為(wei) 主題,旨在搭建新形勢下中英兩(liang) 國在教育、科技、金融等領域可持續的交流與(yu) 合作平台,增進中英兩(liang) 國友好互信。
【解說】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副委員長、歐美同學會(hui) 會(hui) 長丁仲禮在論壇致辭中指出,1972年,中英兩(liang) 國正式建立大使級外交關(guan) 係之後不久,16位中國青年赴英國留學,開啟了中英留學交流新篇章,也展開了兩(liang) 國全方位合作交流新階段。50年後的今天,中英合作依然符合人民願望。
【同期】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副委員長、歐美同學會(hui) 會(hui) 長 丁仲禮
50年後的今天世界形勢發生了很大變化,但中英合作依然順乎時代潮流,符合人民願望。值此中英建交50周年暨中國公派留學英國50周年之際,我們(men) 總結過去,展望未來,就是為(wei) 了加深理解、擴大共識,為(wei) 中英兩(liang) 國關(guan) 係長期友好發展、為(wei) 世界和平和人類進步作出更大貢獻。
【解說】丁仲禮強調,麵對全球挑戰和曆史機遇,中英兩(liang) 國要相互包容,增進互信;麵對曆史機遇要加強合作,互利共贏;麵向未來要增進中英青年交流交往。
【同期】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副委員長、歐美同學會(hui) 會(hui) 長 丁仲禮
當下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曆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給人類提出了必須嚴(yan) 肅對待的挑戰。作為(wei) 聯合國安理會(hui) 常任理事國,中英兩(liang) 國關(guan) 係長期穩定向好,事關(guan) 世界和平與(yu) 發展。希望兩(liang) 國有識之士著眼長遠肩負責任,加強對華交流,擴大民間交往,不斷夯實兩(liang) 國關(guan) 係友好發展的民意基礎。
【解說】論壇首先向英國伊麗(li) 莎白二世女王的逝世表示深切哀悼,英國駐華大使吳若蘭(lan) 就論壇對英國女王逝世表達的哀悼表示感謝。她在致辭中說,近年來,中英兩(liang) 國之間的教育合作蓬勃發展,兩(liang) 國之間的留學人員為(wei) 雙方的人文和教育交流奠定了基礎。
【同期】英國駐華大使 吳若蘭(lan)
是大家發揮了這麽(me) 重要的作用,加速了我們(men) 之間的交流,同時也加深了英中之間教育交流的基石。你們(men) 是人文交流的核心,你們(men) 為(wei) 英中交流建立基礎。英中關(guan) 係的基礎,現在盡管在這樣的充滿動蕩的世界當中,還是變得更加的堅實。
【解說】中國駐英國大使鄭澤光在致辭中指出,公派留學政策是中國對外開放的重要縮影,發揮了引領留學事業(ye) 、培養(yang) 國際化人才、增進中外人民友誼的重要作用。
【同期】中國駐英國大使 鄭澤光
(中英)兩(liang) 國曆史文化背景不同,社會(hui) 製度和發展階段各異,但有廣闊的空間可以開展互學互鑒、互利合作。中英合作符合兩(liang) 國根本利益,也是兩(liang) 國人民的普遍期待,希望英方同中方相向而行,秉持相互尊重、開放包容的原則,推動中英關(guan) 係沿著建設性的軌道向前發展。
【解說】歐美同學會(hui) 秘書(shu) 長王丕君在主持時表示,歐美同學會(hui) 舉(ju) 辦此次論壇,就是希望為(wei) 兩(liang) 國教育界、科技界、金融界的專(zhuan) 家學者、有識之士和兩(liang) 國青年一代,搭建一個(ge) 具有民間性、開放性、國際性的交流、對話、合作平台。
【解說】開幕式後,中英兩(liang) 國10位嘉賓分別通過“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方式作了主旨演講。演講嘉賓一致認為(wei) ,國際形勢風雲(yun) 變幻,但中英兩(liang) 國加強交流合作順乎時代潮流、符合兩(liang) 國發展需求、有利於(yu) 世界和平與(yu) 穩定。
【解說】論壇設置了以“中英教育交流互鑒與(yu) 國際化人才培養(yang) ”“科創引領數字經濟未來”“中國金融開放新格局——與(yu) 中英合作展望”為(wei) 主題的三個(ge) 平行論壇,中英兩(liang) 國政要、有關(guan) 領域的權威專(zhuan) 家學者展開了前瞻性的探討和展望。
【解說】近年來,歐美同學會(hui) 搭建起多個(ge) 民間外交的載體(ti) 平台:“中法文化論壇”“中德科技論壇”“中美經貿論壇”“21世紀中國論壇”等,務實推動了雙邊相關(guan) 領域的交流與(yu) 合作。
讓寶奎 董語飛 北京報道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