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就業優先戰略:夯實民生之本 增進民生福祉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非凡十年】
【十年答卷】
就業(ye) 是最大的民生,關(guan) 係到千家萬(wan) 戶的生活。我國有14億(yi) 多的人口、9億(yi) 勞動力,解決(jue) 好就業(ye) 問題,始終是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一項重大任務。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高度重視就業(ye) 工作,明確把就業(ye) 擺在“六穩”“六保”之首,強化就業(ye) 優(you) 先政策,推動就業(ye) 工作在十年間取得曆史性成就。這十年,就業(ye) 局勢保持總體(ti) 穩定,在14億(yi) 多人口的大國實現了比較充分的就業(ye) ,更高質量的就業(ye) 一步步成為(wei) 現實。
1.城鄉(xiang) 就業(ye) 格局發生曆史性改變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按照黨(dang) 中央決(jue) 策部署,各地區、各部門緊緊圍繞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的就業(ye) 目標,深入實施就業(ye) 優(you) 先戰略,豐(feng) 富發展積極的就業(ye) 政策,持續強化就業(ye) 優(you) 先導向,在我國經濟下行、外部環境複雜嚴(yan) 峻的情況下,就業(ye) 局勢保持總體(ti) 穩定,在14億(yi) 多人口的大國實現了比較充分的就業(ye) ,成為(wei) 民生改善、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
十年來,我國城鎮新增就業(ye) 年均超1300萬(wan) 人,十年累計實現城鎮新增就業(ye) 1.3億(yi) 人。數據顯示,2014年城鎮就業(ye) 人員比重首次超過鄉(xiang) 村,我國城鄉(xiang) 就業(ye) 格局已經發生曆史性改變,2021年城鎮就業(ye) 人員占比達到62.7%,比2012年提高了13.8個(ge) 百分點。與(yu) 此同時,中西部地區勞動力就近就地就業(ye) 和返鄉(xiang) 創業(ye) 趨勢明顯,許多市縣由勞務輸出地變成了勞務輸入地,“就業(ye) 不再去遠方,家鄉(xiang) 就是好地方”成為(wei) 務工新潮流,區域就業(ye) 結構更趨均衡。
十年來,高校畢業(ye) 生、農(nong) 民工、就業(ye) 困難人員等重點群體(ti) 就業(ye) 平穩。重點群體(ti) 穩,就業(ye) 大局穩。在高校畢業(ye) 生人數連年增長的情況下,實現了8000多萬(wan) 高校畢業(ye) 生總體(ti) 就業(ye) 水平保持穩定。農(nong) 民工總量從(cong) 2012年的26261萬(wan) 人增至2021年的29251萬(wan) 人。累計促進失業(ye) 人員再就業(ye) 5501萬(wan) 人,幫扶困難人員就業(ye) 1768萬(wan) 人。
值得注意的是,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就業(ye) 扶貧發揮了巨大功效。在脫貧攻堅戰略實施期間,90%以上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得到了產(chan) 業(ye) 扶貧和就業(ye) 扶貧支持,三分之二以上主要靠外出務工和產(chan) 業(ye) 脫貧。我國累計建設扶貧車間32688個(ge) ,吸納貧困人口家門口就業(ye) 43.7萬(wan) 人,全國外出務工貧困勞動力將近3000萬(wan) 人。
每一份工作的背後,都連接著一個(ge) 家庭的幸福。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就業(ye) 在推動經濟社會(hui) 穩定協調發展方麵發揮了積極作用,無論是城鎮登記失業(ye) 率,還是城鎮調查失業(ye) 率,都保持在較低水平。即使麵臨(lin) 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中美貿易摩擦和新冠肺炎疫情等各種內(nei) 外部因素的衝(chong) 擊,我國的勞動力市場依然表現出較強的韌性。
2.“倒金字塔形”就業(ye) 結構逐步形成
就業(ye) 是經濟的“晴雨表”,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帶來了更高質量的就業(ye)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在新發展理念的引領下,我國加快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製造業(ye) 轉型,服務業(ye) 升級,民營經濟和小微企業(ye) 發展壯大,大眾(zhong) 創業(ye) 、萬(wan) 眾(zhong) 創新多點開花,新興(xing) 就業(ye) 形態、就業(ye) 新機會(hui) 不斷湧現,有力推動了就業(ye) 結構優(you) 化和質量提高。
隨著我國產(chan) 業(ye) 結構加快轉型升級,第三產(chan) 業(ye) 吸納就業(ye) 能力持續增強,從(cong) 業(ye) 人員占比從(cong) 2012年的36.1%提升到2021年的48%,成為(wei) 就業(ye) 最大“容納器”。一、二、三產(chan) 業(ye) 從(cong) 業(ye) 人員占比從(cong) 2012年的33.5%、30.4%和36.1%調整為(wei) 2021年的22.9%、29.1%和48%,“倒金字塔形”就業(ye) 結構逐步形成。而隨著數字經濟等新業(ye) 態的快速崛起,外賣配送、網約車、網絡直播、電子商務、陪診……這些新就業(ye) 、靈活就業(ye) 形態越來越深地融入人們(men) 日常生活中。
從(cong) 社會(hui) 的角度來看,高質量的就業(ye) ,意味著生產(chan) 效率的提高。十年來,全社會(hui) 勞動生產(chan) 率從(cong) 8.1萬(wan) 元提升到14.6萬(wan) 元,更多勞動者從(cong) 低生產(chan) 率部門轉入高生產(chan) 率部門。目前,我國技能勞動者總量增至2億(yi) 人以上,其中高技能人才超過6000萬(wan) 人,勞動者技能素質明顯提高。十年來,我國勞動者收入持續提高。2021年城鎮單位人員工資較2012年翻了一倍,與(yu) 此同時,社會(hui) 保險覆蓋範圍繼續擴大,靈活就業(ye) 人員權益保障不斷完善。
在我國邁入新發展階段的前夕,黨(dang) 的十九屆五中全會(hui) 將“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ye) ”列入“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hui) 發展主要目標,這標誌著我國在實現全麵小康後,對就業(ye) 工作提出了麵向共同富裕新目標的更高要求。
3.就業(ye) 政策支持體(ti) 係日益健全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要堅持就業(ye) 優(you) 先戰略,把解決(jue) 人民群眾(zhong) 就業(ye) 問題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創造更多就業(ye) 崗位。”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針對我國就業(ye) 麵臨(lin) 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我國就業(ye) 工作也經曆了從(cong) “積極的就業(ye) 政策”,到“更加積極的就業(ye) 政策”,再到“就業(ye) 優(you) 先戰略”的巨大變化。黨(dang) 和政府把穩定和擴大就業(ye) 作為(wei) 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重要目標,將就業(ye) 優(you) 先從(cong) 戰略層麵推進到宏觀政策層麵,將穩就業(ye) 、保就業(ye) 置於(yu) “六穩”“六保”之首。
“創新實施就業(ye) 優(you) 先政策並置於(yu) 宏觀層麵,減負、穩崗、擴就業(ye) 的政策工具豐(feng) 富完善。”人力資源和社會(hui) 保障部副部長李忠表示,我國就業(ye) 優(you) 先戰略深入實施,積極的就業(ye) 政策不斷豐(feng) 富發展,就業(ye) 優(you) 先導向顯著增強。十年來,就業(ye) 優(you) 先戰略的頂層設計逐步強化,政府穩定就業(ye) 的政策內(nei) 容更加充實,政策工具也更加豐(feng) 富,各部門實施就業(ye) 政策時的協調性也得到進一步改善。
麵對疫情衝(chong) 擊和經濟下行壓力,我國陸續推出“降、緩、返、補”政策組合拳,延續實施失業(ye) 、工傷(shang) 保險階段性降費政策,允許特困行業(ye) 階段性緩繳三項社會(hui) 保險費,提高中小微企業(ye) 失業(ye) 保險穩崗返還標準,加力落實社保補貼、培訓補貼等政策,推出一次性留工培訓補助,助力企業(ye) 穩崗擴崗。2021年,為(wei) 了支持市場主體(ti) 穩就業(ye) 崗位,中央深入實施減負、穩崗、擴就業(ye) 政策,調整優(you) 化穩崗返還、就業(ye) 補貼等政策措施,全年支出就業(ye) 補助資金近1000億(yi) 元;向407萬(wan) 戶企業(ye) 發放失業(ye) 保險穩崗返還231億(yi) 元,惠及職工9234萬(wan) 人。
4.勞動者合法權益得到有效維護
7月下旬,北京京北職業(ye) 技術學院護理專(zhuan) 業(ye) 2022級應屆畢業(ye) 生趙琦通過參加北京市密雲(yun) 區人力資源和社會(hui) 保障局舉(ju) 辦的護理專(zhuan) 業(ye) 專(zhuan) 場招聘活動,找到了專(zhuan) 業(ye) 對口的心儀(yi) 工作,“對求職者來說,直播帶崗能夠提供相對精準的崗位信息,節約了大量時間精力”。
在一個(ge) 個(ge) 就業(ye) 崗位呈現在社會(hui) 麵前的同時,與(yu) 它們(men) 一同成長的是日臻完善的就業(ye) 服務體(ti) 係。十年來,全方位公共就業(ye) 服務體(ti) 係建設持續推進,覆蓋省、市、縣、街道(鄉(xiang) 鎮)、社區(村)的五級公共就業(ye) 服務網絡逐步完善,標準化、智慧化、專(zhuan) 業(ye) 化建設進一步加強。春風行動、百日千萬(wan) 網絡招聘專(zhuan) 項行動等特色活動成效明顯,各級公共就業(ye) 和人才服務機構年均為(wei) 8000萬(wan) 人次勞動者、5000萬(wan) 戶次用人單位提供招聘服務。人力資源服務業(ye) 規模日益壯大,截至2021年底,全國已有各類人力資源服務機構5.91萬(wan) 家,有效增加了就業(ye) 服務供給。
當前,我國已經初步建立終身職業(ye) 技能培訓體(ti) 係。通過完善終身職業(ye) 技能培訓體(ti) 係,紮實推進工學一體(ti) 化教學改革,健全技能人才培養(yang) 、使用、評價(jia) 、激勵機製,加強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廣泛開展職業(ye) 技能競賽。實施2019-2021年職業(ye) 技能提升三年行動,從(cong) 失業(ye) 保險基金結餘(yu) 中拿出1000億(yi) 元,采取多種形式,累計開展補貼性職業(ye) 技能培訓8300多萬(wan) 人次,穩定就業(ye) 和轉換崗位的能力不斷增強。
與(yu) 此同時,我國勞動者的權益得到有效維護,構建中國特色和諧勞動關(guan) 係體(ti) 製機製基本形成。十年來,我國相繼出台保障農(nong) 民工工資支付條例,修訂勞動合同法,規範勞務派遣,出台女職工勞動保護特別規定等規章製度,勞動關(guan) 係法律體(ti) 係進一步健全。
(本報記者 邱玥)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