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燕山栗子樹下“種出”耐蔭穀子雜交種 處於國際領先水平

發布時間:2022-09-14 16:38: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燕山栗子樹下“種出”耐蔭穀子雜交種處於(yu) 國際領先水平

  農(nong) 民正在晾曬采收完畢的穀子。 趙亮 攝

  中新網唐山9月14日電(白雲(yun) 水 孟潮)14日,在地處燕山腳下的河北省唐山市遷西縣東(dong) 荒峪鎮的矮山上,連片的穀子和栗子樹林交錯共生。這是唐山師範學院生命科學係劉正理教授團隊研發、培育的耐蔭型穀子雜交種,如今在上“栗”下“穀”立體(ti) 套種種植模式下迎來豐(feng) 收,畝(mu) 產(chan) 達600多公斤。

  穀子原產(chan) 中國,古稱稷、粟,亦稱粱,果實去皮後俗稱小米,北方有較廣泛的種植。在中國民間,小米一直被視為(wei) “營養(yang) 品”,粘稠的、金黃色的小米湯備受老年人、孕婦和嬰幼兒(er) 青睞。

農(nong) 業(ye) 專(zhuan) 家劉正理正在查看穀子生長情況。 趙亮 攝

  農(nong) 業(ye) 專(zhuan) 家劉正理正在查看穀子生長情況。 趙亮 攝

  當日,在這片試驗基地,農(nong) 民正在收割穀子。樹上,幹淨碩大的成熟板栗包掛在枝頭;樹下,一株株長達30厘米長黃澄澄的穀穗飽滿低垂。

  劉正理及其團隊研發的“穀栗等套種模式下的耐蔭型穀子育種技術體(ti) 係構建及應用”項目,是針對京津冀山區土地資源相對緊缺,以及穀子特色產(chan) 業(ye) 發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提出創建耐蔭穀子育種技術體(ti) 係,培育新品種,建立穀栗立體(ti) 套種新模式。

  目前,該項目通過實施與(yu) 實踐,已取得係列創新性成果,今年8月底,項目得到尹偉(wei) 倫(lun) 和李培武兩(liang) 位中國工程院院士等知名專(zhuan) 家組成的專(zhuan) 家組的評價(jia) :經查新,國內(nei) 外未見同類報道,該成果耐穀子育種技術處於(yu) 國際領先水平。

農(nong) 民正在栗樹下采收成熟穀子。 趙亮 攝

  農(nong) 民正在栗樹下采收成熟穀子。 趙亮 攝

  “沒有這項技術之前,板栗樹下雜草叢(cong) 生,病蟲害嚴(yan) 重,壞果率高,影響了板栗品質。”劉正理說,穀子與(yu) 板栗關(guan) 鍵生育階段發育進程基本一致,耐蔭型雜交種葉片粗、蛋白含量高、單寧含量低且蠟質層厚,能吸引紅蜘蛛等害蟲吸食,自身產(chan) 量損失很小,借此來降低紅蜘蛛對板栗的危害,可實現穀子板栗互利共生。

  劉正理介紹說,一般情況下,大田穀子畝(mu) 產(chan) 在350至400公斤,現在按照穀栗立體(ti) 套種模式,板栗樹下種植穀子,每畝(mu) 果園可增產(chan) 穀子280公斤左右,增產(chan) 好果20公斤,樹下土地可達到有效利用,為(wei) 解決(jue) 林糧、果糧爭(zheng) 地問題提供了可行性途徑。

  遷西縣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農(nong) 業(ye) 技術推廣站站長董連銀介紹說,目前耐蔭型雜交種及新型種植模式在該縣已累計示範推廣2000多畝(mu) ,還將穀栗間作套種種植模式推廣到核桃等產(chan) 區,創建了穀林間作套種新模式。

  劉正理表示,目前,耐蔭型雜交種及新型種植模式在河北省累計示範推廣31.7萬(wan) 畝(mu) 。(完)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