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格落實明碼標價,遏製“消費刺客”侵權
江德斌
標價(jia) 不清晰、計價(jia) 不透明、事先不告知……近年來,被消費者稱為(wei) “消費刺客”的一係列商家涉嫌價(jia) 格違法違規行為(wei) 不斷出現,涉及日常生活消費的各種場景,如雪糕“刺客”、文具“刺客”、理發“刺客”、鮮花“刺客”等。廣東(dong) 省消費者委員會(hui) 近日發布消費提示,提醒消費者要仔細看清問清價(jia) 格等信息,勿盲目購買(mai) “網紅”商品,敢於(yu) 向不合理高價(jia) 說“不”,積極識別防範“消費刺客”。
經過網絡曝光、媒體(ti) 點評才發現,各個(ge) 日常消費領域的“刺客”何其多,令人眼花繚亂(luan) ,防不勝防。而這些“消費刺客”之所以盛行,根源在於(yu) 沒有嚴(yan) 格落實明碼標價(jia) ,商家以各種手法玩弄價(jia) 格貓膩,導致消費者被蒙蔽,遭到價(jia) 格欺詐而利益受損。今年7月1日實施的《明碼標價(jia) 和禁止價(jia) 格欺詐規定》,明確規定經營者應當遵循公開、公平、誠實信用的原則,以顯著方式進行明碼標價(jia) ,明確標示價(jia) 格所對應的商品或者服務。
市場經濟建立在公平交易的基礎上,商家本就該準確傳(chuan) 遞價(jia) 格信息,交由消費者根據自身的消費水平,自主決(jue) 定到底該購買(mai) 哪一個(ge) 檔次的商品。而“消費刺客”卻不然,其本質上屬於(yu) 信息不對稱,商家知道商品的真實價(jia) 格,所以才能夠利用價(jia) 格貓膩,對消費者進行欺騙,達到賺更多利潤的目的。如今,隨便一家路邊小店,裏麵的商品種類都有成百上千之多,讓消費者記住其中的差別,既無可能,也無意義(yi) ,應該治本,規範商家的行為(wei) 才是。
可見,“消費刺客”是對明碼標價(jia) 的背離,損害的是全體(ti) 消費者的利益,不能予以容忍。要依法遏製“消費刺客”,就需認真落實價(jia) 格法規,要求商家不得設計價(jia) 格“套路”,將商品價(jia) 格明明白白標注清楚,讓消費者一目了然,不會(hui) 產(chan) 生價(jia) 格歧義(yi) ,也就沒有了誤拿高價(jia) 商品、不會(hui) 被“消費刺客”刺一劍的尷尬情況。而對於(yu) 那些公然違法,將價(jia) 格亂(luan) 標作為(wei) 賺錢手段,故意“坑”消費者的行為(wei) ,則需要依法懲處,給商家一個(ge) 警告,讓其感受到違法之痛,方可真正記住教訓。
“消費刺客”潛藏在各類商品裏,冷不防刺了消費者一劍,商家看似獲得了更高的利潤,卻損害了互信關(guan) 係,導致信任度降低,消費者不敢再隨意挑選商品,也不再相信商家了。如此一來,將會(hui) 增加市場摩擦成本,造成市場交易的難度加大,雙方無法輕鬆完成交易,每一件商品都要仔細辨識價(jia) 格,無疑會(hui) 增加篩選時間,降低市場交易效率,進而影響到整體(ti) 社會(hui) 的交易效率,拖累社會(hui) 財富的創造速度。
這些都是非常淺顯的市場經濟常識,也是商家應遵守的基本規則,不應故意誤導消費者,在這方麵浪費太多的時間。因此,最關(guan) 鍵的還是要依法約束商家,將明碼標價(jia) 落實到位,監管部門做好監督工作,加強日常執法,該罰就罰,不讓不法商家“消費刺客”侵權有可乘之機。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