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海南推進儋州洋浦一體化發展:跨出保稅區 邁向自貿港

發布時間:2022-09-19 11:26:00來源: 人民日報

  海南推進儋州洋浦一體(ti) 化發展

  跨出保稅區 邁向自貿港(經濟新方位)

  今年1—7月,海南省貨物進出口額1105億(yi) 元、同比增長49.4%,首次前7月突破千億(yi) 元關(guan) 口,實際使用外資19.9億(yi) 美元,同比增長89.5%。如此成績與(yu) 海南推進“儋洋一體(ti) 化”密不可分。

  30年前,洋浦經濟開發區設立,成為(wei) 我國第一個(ge) 吸引外資成片開發的國家級開發區,我國最大經濟特區的改革開放曆程由此啟幕。

  30年後,海南自貿港建設邁出重要一步:今年5月,海南省委省政府印發關(guan) 於(yu) 支持儋州洋浦一體(ti) 化發展的若幹意見,“一線”放開、“二線”管住等自貿港早期政策開始跨出洋浦保稅港區,向儋州市和洋浦全域拓展,服務全島封關(guan) 的更大範圍的壓力測試隨之啟動。

  政策擴區

  到洋浦保稅港區采訪,已是晚上7點多,陸僑(qiao) 國際大廈燈火通明,一樓展示大廳數字化科技範十足。

  《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ti) 方案》明確,在洋浦保稅港區等具備條件的海關(guan) 特殊監管區域率先實行“一線”放開、“二線”管住的進出口管理製度。

  政策紅利下,大批企業(ye) 來“搶灘”。海南陸僑(qiao) 商貿集團緊盯海洋經濟風口,在保稅港區布局國際海產(chan) 品綜合商業(ye) 生態圈,僅(jin) 一年多,2.5萬(wan) 平方米的臨(lin) 港商貿綜合體(ti) 建成投用。

  “海南建設自貿港,洋浦打造‘樣板間’,保稅港區更是壓力測試的關(guan) 鍵位置。”洋浦保稅港區發展局局長張洪光說,“這裏是製度創新的苗圃,每個(ge) 月都有新政策落地。”

  《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ti) 方案》發布兩(liang) 年多來,洋浦經濟開發區GDP年均增長21.8%,固定資產(chan) 投資年均增長100.4%,貨物進出口年均增長31.3%,高新技術和現代服務業(ye) 占比85.7%。

  去年12月,海關(guan) 總署宣布,洋浦保稅港區的進出口管理製度擴大到海口綜合保稅區、海口空港綜合保稅區試點,自貿港政策擴區首次實現點對點突破。

  “儋洋一體(ti) 化標誌著自貿港政策在實現點對點擴區之後,繼續加快放大政策效應,開始走向點麵結合、多點開花。”海南省委常務副秘書(shu) 長、省委深改辦(自貿辦)常務副主任王磊說。

  空間拓展

  “推進儋洋一體(ti) 化,是海南全麵深化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的需要,也是推動儋州和洋浦高質量發展的需要。”洋浦經濟開發區管委會(hui) 副主任張勇軍(jun) 說。

  洋浦經濟開發區最初隻有從(cong) 儋州劃出的30平方公裏土地,後來規劃麵積擴大到114平方公裏。然而經過30年的發展,空間已嚴(yan) 重不足,特別是保稅港區的麵積僅(jin) 有2.26平方公裏,已基本填滿。此外,洋浦產(chan) 業(ye) 單一,僅(jin) 是工業(ye) 園區。壓力測試需要現代服務業(ye) 等,對城市化有更高的要求。

  儋州雖是國家確定的麵向東(dong) 盟開放合作的重要節點城市,但產(chan) 業(ye) 結構不合理,缺乏項目、人才支撐,“有城無產(chan) ”問題突出。

  “儋洋一體(ti) 化就是要將洋浦的‘有產(chan) 無城’同儋州‘有城無產(chan) ’的難題統籌起來破解,通過自貿港政策、體(ti) 製改革機製創新、現代產(chan) 業(ye) 體(ti) 係建設、各類風險防控等十個(ge) 一體(ti) 化,在更大空間、更多業(ye) 態下搞壓力測試,讓儋州因洋浦更加開放,洋浦因儋州更有深度。”張勇軍(jun) 說。

  實際上,去年12月29日,海南省推進儋州洋浦一體(ti) 化發展動員大會(hui) 暨儋州市和洋浦經濟開發區領導幹部大會(hui) 之後,儋州和洋浦就啟動了機構和人員的改革和布局,相關(guan) 機構和人員正在向一線集聚、向環新英灣集中。儋洋還探索設立了集行政審批、政務大數據管理、社會(hui) 信用建設和營商環境創新等職能於(yu) 一體(ti) 的營商環境建設局,組建了市委督查績效辦公室等。

  按照規劃,儋洋將構建“一灣、三帶、多組團”的區域發展新格局,“一灣即環新英灣,這個(ge) 區域除洋浦外,還包括儋州所轄的木棠、白馬井、王五、中和等7個(ge) 鎮。環新英灣統一規劃、開發、建設、管理,打造港產(chan) 城融合新引擎,再由此輻射帶動整個(ge) 儋洋,使之成為(wei) 自貿港建設的重要增長極。”來自新加坡的規劃專(zhuan) 家、洋浦經濟開發區管委會(hui) 首席規劃師林光明說。

  產(chan) 業(ye) 升級

  環新英灣到底應該發展什麽(me) 產(chan) 業(ye) ?自貿港建設總體(ti) 方案公布後,謝昌偉(wei) 負責的儋州工業(ye) 園就開始和深圳鹽田港集團的合作團隊分析政策、梳理產(chan) 業(ye) 。他們(men) 得出的答案是:全球加工製造、高端食品加工、跨境商貿流通、國際信息服務等可享受關(guan) 稅減免的臨(lin) 港生產(chan) 性服務業(ye) 。謝昌偉(wei) 做了一個(ge) 比喻:“吃透區位和政策後,我們(men) 把車開到路口,等政策一出,綠燈亮了,就滿油往前衝(chong) 。”果然,儋洋一體(ti) 化大幕開啟,發展規劃同他們(men) 的研判契合。

  據介紹,儋州工業(ye) 園體(ti) 製創新後,政府、管委會(hui) 、平台公司關(guan) 係厘清,也打通了資金來源通道,市級財政總投入3000萬(wan) 元,已帶動固定資產(chan) 投資21億(yi) 元。深圳鹽田港儋州現代物流中心、京東(dong) 儋州智能電商運營中心、香港和山東(dong) 合資的歐億(yi) 家進口肉類冷鏈加工基地等6個(ge) 項目快速落地,華潤創業(ye) 、東(dong) 華軟件等多家企業(ye) 簽約入駐。

  隨著政策紅利釋放和營商環境不斷優(you) 化,今年上半年,儋州洋浦進出口達423.2億(yi) 元,增長66.9%,對全省的貢獻率高達51.5%。此外,洋浦內(nei) 外貿航線已基本覆蓋國內(nei) 沿海城市和東(dong) 南亞(ya) 地區主要港口,400多家航運企業(ye) 落戶洋浦,海南國際船舶總噸位曆史性躍居全國第二。

  孫洲原是深圳鹽田港集團的投資發展部副部長,現在把自己也“投資”到了海南自貿港,擔任海南鹽田港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我們(men) 一直在尋找下一個(ge) 能夠像深圳一樣的港口,在國內(nei) 國外走了好多地方,最後發現洋浦最具有區位優(you) 勢和政策支持。”

  林光明從(cong) 手機調出一張環新英灣規劃意向圖給記者看,“自貿港建設決(jue) 定了環新英灣必須麵向世界、麵向未來,發展大貿易、大物流、臨(lin) 港工業(ye) 和現代服務業(ye) ,擁抱自然、擁抱創新和擁抱世界的自貿港濱海新城將成為(wei) 儋洋的嶄新名片。”

  本報記者 周亞(ya) 軍(jun)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