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評論:比教授簡曆更該出圈的,是職業路上的熱愛與堅持

發布時間:2022-09-20 10:30:00來源: 工人日報

  比教授簡曆更該出圈的,是職業(ye) 路上的熱愛與(yu) 堅持

  據多家媒體(ti) 報道,近日,南開大學物理科學學院教授胡金牛火了,他發布在學院網站上的個(ge) 人簡曆把網友樂(le) 壞了——列舉(ju) 自己在多國開展過博士後及訪問學者研究後,他注明“主要是當時找不到工作”;他給每一個(ge) 研究方向都加上了俏皮後綴,“比較火”“更火”“火得一塌糊塗”;說到教學經曆,他自嘲某門課程“經常因為(wei) 選課人少而停課”……

  在網友爭(zheng) 相傳(chuan) 閱胡教授簡曆的時候,與(yu) 他在同一學院任職的陳璟教授的簡曆也被挖了出來:“能在30歲之前出了趟國逛逛,讀完了書(shu) ,還順便拿到了一些文憑”;自己的學術研究“應該拿不到諾獎,所以隻做自己感興(xing) 趣的課題”;在“榮譽稱號”一欄,隻有一張電影截圖,內(nei) 嵌台詞“那些隻是虛名而已,就好像浮雲(yun) 一樣。”

  人們(men) 習(xi) 慣了統一格式的簡曆,突然看到有大學教授介紹自己時如此“不正經”,確實覺得新鮮。兩(liang) 位教授的研究對象都是理論物理這一大眾(zhong) 很少關(guan) 注的領域,或許此次憑簡曆出圈是他們(men) 在專(zhuan) 業(ye) 外受關(guan) 注最多的一次。

  這幾年,通過類似方式從(cong) “象牙塔”出圈的學者不少。有法學教授把案子講成段子,收獲百萬(wan) 量級粉絲(si) ,也有手拿饅頭和礦泉水出鏡的數學奇才。科研人員、高級知識分子打破刻板印象,以接地氣、真誠的姿態進入大眾(zhong) 視野,因此收獲點讚、成為(wei) 輿論熱點,是好事。但如果走紅和熱議隻是停留在表麵,被關(guan) 注的始終是某些個(ge) 人色彩的東(dong) 西,那這樣的出圈未免有些膚淺。

  正如這兩(liang) 份教授簡曆,在有趣、真實之外,其更打動人的,應該是用雲(yun) 淡風輕的口吻展示了學術之路上的艱辛:天才是罕見的,“一篇論文驚天下”的劇情也是少有的。大多數人必須一步一個(ge) 腳印往前走,有挫折、有迷茫、甚至還會(hui) 夾雜著現實生活的壓力,隻有扛過了這些,才可能收獲一星半點成就。

  幾年前,國外某著名大學一名教授將自己“未能申請到的學術項目”“被拒絕的論文”等經曆製作成“失敗簡曆”掛在網上,用以安慰那些因遭遇挫折而氣餒的學生。此舉(ju) 讓不少人意識到,一個(ge) 看起來是人生贏家的人,失敗的次數竟然比成功多很多。“失敗的次數比成功多很多”,這幾乎是鐵律,對一些學習(xi) 、研究周期長的行業(ye) 或學科的人員來說,更是如此。

  在公眾(zhong) 圍觀的“熱鬧”之外,他們(men) 大多數時間都與(yu) 寂寞、枯燥以及可能的失敗為(wei) 伴。如果說以好玩、有趣的方式讓這一冷門學科被人關(guan) 注是第一步,那麽(me) 讓更多人了解並願意接受它“真正”的樣子,則是學科要實現發展的關(guan) 鍵的後續。不難想象,上述兩(liang) 位教授應該隻花了極少的時間撰寫(xie) 簡曆,更多的時候他們(men) 是日夜麵對數據、公式和實驗。

  在陳璟教授歡樂(le) 的簡介中,有一處措辭顯得頗為(wei) 嚴(yan) 肅。他對自己的學生科研和畢業(ye) 有相當高的要求,聲明自己“不會(hui) 幫學生找工作,不保證寫(xie) 推薦信,也不承諾學生能按時畢業(ye) ”。由此不難看出,比起簡曆帶來的熱度,這兩(liang) 位老師大概會(hui) 更願意讓自己的研究領域受關(guan) 注。並且,對待學術、對待教書(shu) 育人這樣的事,他們(men) 是無比認真的。

  熱度會(hui) 減退,但科研在路上。讓簡曆出圈,不如讓背後的熱愛、堅持與(yu) 不懼艱辛出圈。

  羅筱曉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