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對教育亂收費須零容忍

發布時間:2022-09-23 10:51:00來源: 經濟日報

  李 丹

  國務院第九次大督查發現,部分學校打著“自願”的幌子,通過設立“智慧班”“未來班”等方式巧立名目,要求學生購買(mai) 平板電腦及學習(xi) 軟件,增加學生家庭經濟負擔,影響教育公平。

  調查中發現,雖然有的學校並沒有強製家長購買(mai) ,但正如家長所言,“學校提出的事情誰敢不照辦呢”。有家長表示,學校以開展信息化教學為(wei) 借口,要求必須使用某品牌電腦、平板電腦接入課程,需要家長自願購買(mai) ,家長考慮再三購買(mai) 後,發現老師在課堂上再也不提平板電腦的事了。

  教育公平是社會(hui) 公平的重要基礎。教育法明確了我國公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ye) 、財產(chan) 狀況、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機會(hui) 。部分地方和學校因一己私利,在教育公平上動歪腦筋,從(cong) 家長身上賺錢,這種行為(wei) 背離師德規範,已涉嫌違反教育法。近年來,教育主管部門對涉及教育的亂(luan) 收費問題一直采取“零容忍”態度,教育部也連續多年會(hui) 同相關(guan) 部門發布規範教育領域亂(luan) 收費的意見和舉(ju) 措,未來還要繼續落實落細。

  在當前數字化發展浪潮中,采用信息化手段作為(wei) 新的教學方式,值得鼓勵和嚐試,但應規範運作,穩步推進。全國治理教育亂(luan) 收費部際聯席會(hui) 議辦公室要求,嚴(yan) 禁以信息化教學等為(wei) 名,強製或變相強製購買(mai) 平板電腦或APP。作為(wei) 教學和管理工具要求統一使用的平板電腦或APP,學校也不得向學生及家長收取任何費用。各地要拿出硬措施,不給教育亂(luan) 收費留死角。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