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暗丁”魚:中華白海豚的口糧 台山赤溪人的鄉味

發布時間:2022-09-23 17:22: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江門9月23日電 題:“暗丁”魚:中華白海豚的口糧  台山赤溪人的鄉(xiang) 味

  作者 李曉春 郭軍(jun)

  “原來被稱為(wei) ‘海上大熊貓’的中華白海豚,在我們(men) 台山整個(ge) 保護海域內(nei) ,多數以小魚、小蝦為(wei) 食。”近日,廣東(dong) 台山市赤溪鎮中心學校四年級的學生在上完一堂白海豚科普課後互相交流時如此說。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遊客被吸引到位於(yu) 台山市赤溪鎮的廣東(dong) 江門中華白海豚省級自然保護區附近,除了參觀白海豚科普宣教館,觀看白海豚科普宣傳(chuan) 片,守候白海豚追逐嬉戲的場景,還可到附近的餐廳品嚐白海豚的“口糧”——台山及附近海域捕獲的小海魚。

  據了解,赤溪鎮是台山毗鄰珠海的一個(ge) 沿海鎮,也是台山唯一的純客家人聚居地。赤溪當地漁民為(wei) 方便出海作業(ye) ,在沿岸設置了多個(ge) 臨(lin) 時停靠點,偶爾會(hui) 有人在停靠點附近休閑垂釣。

  “這種小海魚較易上鉤,用鮮蝦仁作為(wei) 餌料,不用兩(liang) 三分鍾就可釣到一條。你看我桶裏裝著那些,是開釣不到半個(ge) 小時的戰利品。”近日,在赤溪漁塘灣附近垂釣的村民劉先生介紹說,桶裏的小海魚叫“暗丁”(當地客家話發音,附近餐廳多數用此名寫(xie) 菜單),與(yu) 台山當地所稱的“赤魚”同屬海鯰科,是海鯰科海鯰屬的一種暖水性近海底層魚類。

  在位於(yu) 漁塘灣的鐵船餐廳,“暗丁”魚是常見的鮮活海產(chan) 之一。“魚池裏的海鮮,多數是附近漁民捕獲送過來的。像‘暗丁’這種小海魚,近期每公斤收購價(jia) 一般在20至40元之間,豆豉陳皮燜就很鮮香。”餐廳負責人林偉(wei) 傑介紹,豆豉陳皮燜“暗丁”魚是當地最家常的煮法。

  “其實我不知道它叫什麽(me) ,以前從(cong) 沒吃過。剛看到有客人讓服務員從(cong) 魚池撈了些出來送進廚房烹製,說是要等飯後打包帶走,所以我們(men) 也想試一下。”9月20日,在赤溪鎮白宵圍釣魚農(nong) 莊就餐的珠海食客梁女士品嚐過豆豉陳皮煲仔燜“暗丁”魚後表示,該農(nong) 莊用煲仔燜的做法十分惹味,一上桌就鮮香撲鼻,魚肉鮮美且無小刺,口感比較特別,價(jia) 格非常實惠,“絕對抵食!”。

  “在我們(men) 這邊,燜‘暗丁’魚的做法大同小異,但有個(ge) 別師傅認為(wei) 自己烹飪的最好吃。他們(men) 偶爾會(hui) 以燜‘暗丁’魚為(wei) 借口,每次搞上十多公斤,分成幾鍋燜熟後,叫上親(qin) 朋好友聚一聚,順便點評一番。”赤溪鎮北門村的鍾先生透露,當地居民對烹飪“暗丁”這類小海魚頗有講究,既要保留魚肉的鮮,又要體(ti) 現出調味料的香,趁剛出鍋溫熱時吃口感最佳。

  “我哥上次回赤溪,提前讓家人去買(mai) 5公斤燜熟等他回來吃。飯後,還特意打包些帶回佛山與(yu) 赤溪老鄉(xiang) 分享。”赤溪鎮衝(chong) 金村的羅先生稱,以前“暗丁”魚比較少人喜歡吃,如今部分居住外地的赤溪鄉(xiang) 親(qin) ,每次回赤溪都像他哥一樣,品嚐之後還會(hui) 打包一些帶走,對於(yu) 他們(men) 而言,這是鄉(xiang) 味,能撫鄉(xiang) 愁。

  “暗丁”魚這種在台山海鮮市場比較少見的海產(chan) 食材,除了當地專(zhuan) 營海鮮的攤主和部分沿海居民對其較為(wei) 熟悉外,其他市民對它所知甚少,但在赤溪卻幾乎家喻戶曉。它不僅(jin) 僅(jin) 是白海豚的口糧之一,而且經巧手精心烹飪後的出品鮮香撲鼻,這味道伴隨著一代代赤溪人成長,與(yu) 赤溪客家風味的甜糍、熟粉糍、鍋督糍、艾糍、大籠糍、糖糊、米橙等糕點,逐漸演變成遊子們(men) 的味覺記憶。(完)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