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江蘇昆山:陽澄好蟹出“澄”水

發布時間:2022-09-26 14:54: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蘇州9月25日電 (翟曉諍)秋高氣爽,蘇州陽澄湖上碧波蕩漾,以藍天為(wei) 背景,白色的鷗鷺上下翻飛、覓食。湖中的圍網上,掛著一隻隻身形飽滿,青背、白肚、金爪、黃毛的大閘蟹。又是一年收獲的季節。

  陽澄湖是中國最為(wei) 知名的大閘蟹出產(chan) 地。然而,隨著經濟社會(hui) 的發展,蘇州當地的環保要求也不斷提升。如何在保得陽澄湖一湖澄水的同時,令大閘蟹養(yang) 殖業(ye) 繼續蓬勃發展,是各界一直探索的課題。

  以高標準養(yang) 殖池塘構建“仿真”陽澄湖生態體(ti) 係正是一種解決(jue) 之道。由昆山市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牽頭,在陽澄湖生態保護區紅線外的五河三湖之間對土地進行集中流轉,打破了過去“村村發包、獨自為(wei) 戰”的格局。投入巨額資金溝通河塘水係,實施生態修複,打造出了一片流域麵積超過3萬(wan) 畝(mu) 的“仿真”陽澄湖。

  每個(ge) 蟹塘分連不同的河流,形成“塘塘有活水注入、有生態淨化”的生態化和智能化養(yang) 殖場。所有蟹塘的增氧、控溫係統實現全電能和全覆蓋;各水域或蟹塘安裝的智能養(yang) 殖係統可對水質水溫、溶氧含量、酸堿度等實行全天候監測,監測數據可通過無線網絡實時傳(chuan) 輸至智能終端、管理人員或養(yang) 殖戶手機上。在一個(ge) 養(yang) 殖周期完成後,全部塘口的水體(ti) 將通過電灌設施實行更新及生態淨化。

  今年是昆山2.2萬(wan) 畝(mu) 高標準養(yang) 殖池塘“上崗”後的首年。一早,巴城鎮聯民村蟹農(nong) 鄒雪明、鄒成剛父子啟動了智能開關(guan) 櫃裏的按鈕,河裏的活水即刻通過地下管道泵往各個(ge) 塘口。一台電動翻水裝置,在持續的高溫天裏不間斷地促進蟹塘中水的流動。蟹苗塘正中,長滿了可以淨化水質的水生植物群落。各塘口中都裝備了管線狀的增氧裝置、溫度和水質測量裝置。每個(ge) 塘口另有一個(ge) 出水的裝置,通過預埋的管道流入蟹塘外的修複塘。全套流程力求使大閘蟹養(yang) 殖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減至最小。

  電氣化的水係溝通和水質監控裝置,裝備到了看護屋及塘口的水麵和水底,也“武裝”到了生態修複塘和外河。昆山供電部門結對服務的運維檢修人員會(hui) 定期巡檢。

  作為(wei) 智能養(yang) 殖基地的聯建單位之一,國網昆山市供電公司2021年春節後啟動的“智慧供電”疊加“智能養(yang) 殖”的電建工程,科學規劃該養(yang) 殖基地的片區電網,為(wei) 大閘蟹新家園開辟了4個(ge) 電源點,新建或改造了91個(ge) 供電台區,新裝配485個(ge) 用電表箱,可以為(wei) 養(yang) 殖基地894戶養(yang) 殖單位(或個(ge) 人),提供超過2萬(wan) 千瓦的用電負荷,同時滿足電灌、電排、汙水集中處置及再用排放設備的各類用電需求。全力保障陽澄湖大閘蟹養(yang) 殖業(ye) 的生態轉型。(完)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