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的“人肉打印機”:43年用畫筆“複活”730餘種動物

發布時間:2022-09-28 09:53: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解說】生物科學繪圖是藝術與(yu) 科學有機交融的產(chan) 物,是生物科學研究和教學工作的重要工具。一幅具有水準的生物科學繪畫作品,是在遵從(cong) 科學的"真"的前提下,借用繪畫藝術手段完成的。在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內(nei) ,就有一位“最懂”作畫的科學工作者,43年來,在他的筆下“還原”了千餘(yu) 種動植物,留下了動植物的珍貴身影。

  【解說】近日,已經退休的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兩(liang) 棲爬行動物研究室高級實驗師李健又回到了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內(nei) 。李健直言,至今他也沒放下畫筆,得閑時,他也會(hui) 在家繪製生物科學繪圖。

  【同期】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兩(liang) 棲爬行動物研究室高級實驗師 李健

  最早是繪植物,畫了10多年的植物,畫了十幾年植物過後。這個(ge) 動物(繪圖)需要我,然後我就在動物這邊來繪動物。從(cong) 1990年開始才過來畫的動物,一直到去年退休。  

  【解說】李健介紹,與(yu) 日常繪圖不同,科學繪圖沒有“創作”更像臨(lin) 摹,為(wei) 保證科學性,科學繪圖的繪製必須“分毫不差”。

  【同期】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兩(liang) 棲爬行動物研究室高級實驗師 李健

  它就是必須第一是科學性,第二才能夠就說藝術性才能夠表現出來,不能把藝術性放在前頭,也就說不能誇張的畫法。不能像什麽(me) 教科書(shu) 或者是教學畫圖,或者是兒(er) 童讀物科普方麵的(一樣),還是要根據標本和文字描述來正確地把它表現出來。

  【現場】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兩(liang) 棲爬行動物研究室高級實驗師 李健

  比如說有些(部位)要撥一下看一下,要把它觀察仔細,畫的時候心中才有數。

  【解說】不同的動物都有不同的生物學特征。以蛙科動物為(wei) 例,蛙科動物種類約50屬670種,下分若幹亞(ya) 科。因此,李健坦言,要繪製一幅合格的科學繪圖,前期的觀察尤為(wei) 重要。

  【同期】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兩(liang) 棲爬行動物研究室高級實驗師 李健

  拿解剖針你要翻開看(標本),原來蹼這麽(me) 大。而且酒精泡了的(標本)它還萎縮了的。酒精泡了(之後)它(變)幹了硬了,福爾馬林泡的(標本)它是軟的,還沒收縮得那麽(me) 凶。(繪製的時候)需要(表現出)它的特征,就是什麽(me) 疣粒,比如說它的胸團、胸刺和它蹼的大小、瞳孔的縱直或者瞳孔的圓或者是(其他)什麽(me) (形態),都要把它表現出來。

  【解說】因為(wei) 年歲漸長,從(cong) 業(ye) 中後期李健基本不再去野外,他的繪圖多是在室內(nei) 按照標本或者照片進行繪製。李健介紹,要“事無巨細”地完成一幅科學繪圖,需要連續伏案10多天的時間。繪製的過程也因為(wei) 過於(yu) 精益求精而十分枯燥。這也使得這門手藝走向失傳(chuan) 沒落,逐漸被照片所替代。

  【同期】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兩(liang) 棲爬行動物研究室高級實驗師 李健

  過去所(成都生物研究所)頭七八個(ge) 人,然後不斷地就覺得這個(ge) 東(dong) 西沒得發展前途,就覺得很枯燥。就轉到實驗室去了,或者是調到外單位去了,最後剩下的我一個(ge) 留下的。

  【解說】作為(wei) 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內(nei) 最後一名掌握科學繪圖技術的匠人,在李健看來,不管時代更迭還是技術革新,科學繪圖的重要性從(cong) 未減弱。他也希望未來能找到接班人,讓科學繪圖這門手藝流傳(chuan) 下去。

  楊予頔 四川成都報道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