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歸求職更看重什麽?惠才政策提供更多選擇
海歸求職 更看重什麽(me) ?
對薪酬的關(guan) 注度降低
王淩碩士畢業(ye) 於(yu) 澳大利亞(ya) 新南威爾士大學,受畢業(ye) 時間限製,他並沒有在春招時投入太多時間,而將大部分求職精力投入到秋招之中。學了6年商科,王淩的理想工作是進入銀行,他回國後去了深圳,希望能在鵬城的金融機構先得到一番曆練。
當被問到預期薪資時,王淩告訴記者,起薪多少並不是他的關(guan) 注焦點。企業(ye) 是否能為(wei) 自己提供廣闊平台、崗位是否具備穩定性、自己專(zhuan) 業(ye) 所學是否能得到施展……這些維度同樣也是他求職時很關(guan) 注的方麵。“這兩(liang) 年我們(men) 周邊不少同學確實降低了薪資預期,我認為(wei) 這不見得是件壞事,說明大家求職時更‘接地氣’了。現在每年回國工作、創業(ye) 的留學人員不在少數,大家如果無法展示出具有差異化的求職優(you) 勢,用人單位就不會(hui) 為(wei) 此埋單。”王淩說。
根據智聯招聘在今年2月發布的《2021中國海歸就業(ye) 調查報告》中相關(guan) 數據顯示,近年來國內(nei) 招聘市場“海歸優(you) 先”的職位數持續減少,2019年、2020年、2021年均呈下降趨勢。回國求職海歸人數增多、“海歸優(you) 先”職位減少,一增一減客觀上加大了海歸在國內(nei) 的求職壓力。
2020年從(cong) 日本早稻田大學碩士畢業(ye) 回國的趙星黎,同樣也在關(guan) 注今年的秋招市場。此前,她在青島一家外資企業(ye) 工作,但工作一段時間後意識到這份工作與(yu) 自己專(zhuan) 業(ye) 並不完全匹配,但由於(yu) 已不是應屆畢業(ye) 生身份,她隻能應聘麵向往屆畢業(ye) 生開放的崗位。
經曆過兩(liang) 次求職,趙星黎認為(wei) ,放眼整個(ge) 職業(ye) 生涯考慮,用人單位的平台效應比短期內(nei) 的薪酬高低更重要。“學生對職業(ye) 生涯的規劃不應該短視,一些專(zhuan) 業(ye) 領域內(nei) 的大平台或許在最初給出的薪水不高,但對求職者來說絕對是個(ge) 鍛煉自己的好機會(hui) ,能夠讓自己加速成長,這也是我在這次求職中更看重單位平台的原因。”
惠才政策提供更多選擇
在深圳市海歸協會(hui) 秘書(shu) 長唐安麗(li) 看來,除了語言優(you) 勢,用人單位對海歸的跨文化交往與(yu) 溝通能力也較為(wei) 看重,持續的學習(xi) 能力也是衡量標準之一,這就要求海歸在求職和之後的工作中沉下心來,精進自己,切勿眼高手低。
唐安麗(li) 從(cong) 事海歸工作已有12個(ge) 年頭,並在2015年開始進行海歸招聘的有關(guan) 工作。唐安麗(li) 表示,在自己所接觸過的海歸群體(ti) 裏,其中絕大多數在畢業(ye) 後選擇回國發展,也有越來越多的海外留學生希望來到深圳工作、生活。在她看來,這得益於(yu) 深圳多年來在招才引智、城市推廣等方麵所下的工夫。
城市引才的誠意,正更深一步影響著海歸就業(ye) 創業(ye) 的地點選擇。一些海歸的關(guan) 注焦點從(cong) “北上廣深”投向了“新一線”及二線城市,這正是權衡了一線城市生活成本和其他城市惠才政策後所做出的決(jue) 定。
本碩均留學於(yu) 英國的範賽,今年決(jue) 定去武漢工作,他不久前與(yu) 光穀的一家電子信息企業(ye) 簽訂了入職協議,即將走上工作崗位。範賽出生於(yu) 甘肅,選擇就業(ye) 地時,他曾考慮過北京、上海、杭州、武漢等多個(ge) 城市。“相較來說,武漢的生活成本更低,但可以提供給留學人員幹事創業(ye) 的機會(hui) 並沒有打折扣。”範賽說,他有同學本科畢業(ye) 後就在武漢創業(ye) ,他也因此了解過包括“3551光穀人才計劃政策”在內(nei) 的一係列武漢引才優(you) 惠。“就業(ye) 地能否為(wei) 青年未來發展提供寬闊的上升通道,這對我們(men) 來說很重要,也是我們(men) 擇業(ye) 時的核心關(guan) 切之一。”
擇業(ye) 領域更加開闊
根據教育部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2012年以來,我國各類出國留學人員中超過八成完成學業(ye) 後選擇回國發展。國內(nei) 可以提供的廣闊舞台、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留學人員將所學所專(zhuan) 與(yu) 國家發展所需所急相結合,以實現個(ge) 人價(jia) 值,實現人生理想。
值得關(guan) 注的是,近年來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新能源、元宇宙、生物醫藥等新產(chan) 業(ye) 、新業(ye) 態不斷湧現,海歸求職多元化特點更為(wei) 明顯。這不僅(jin) 體(ti) 現在用人單位所能提供的職位選擇,更體(ti) 現在海歸自主求職領域的拓寬,不再局限於(yu) 與(yu) 自己專(zhuan) 業(ye) 直接相關(guan) 的個(ge) 別領域,這在新技術領域更為(wei) 凸顯。
王淩告訴記者,在他看來,相比自己所學的商科,他身旁的理工科留學生求職可選領域更加寬泛。“以人工智能為(wei) 例,有的學生回國後不僅(jin) 能做AI,甚至能參與(yu) 元宇宙有關(guan) 項目,因為(wei) 這些都需要人工智能等技術來做底層架構。現在國內(nei) 相關(guan) 領域的企業(ye) 非常多,站在‘風口’的新興(xing) 技術企業(ye) 也不在少數,留學生需要抓住機會(hui) 。”
孫亞(ya) 慧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