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創新在一線:創新工作室如何讓賦能真正落地?

發布時間:2022-09-28 10:17:00來源: 工人日報

  【創新在一線】創新工作室:如何讓賦能真正落地?

  閱讀提示

  技術創新不能隻集中在少數“精英”身上,創新工作室應該激發大多數職工創新的積極性。一個(ge) 好的創新工作室是什麽(me) 樣的?多位工作室負責人表示,它應該成為(wei) 企業(ye) 生產(chan) 的攻關(guan) 隊、人才培養(yang) 的孵化器和團隊合作的風向標,最重要的是“讓創意變項目,讓項目變成果,讓成果變效益”。

  “現在有些工作室的建設有展覽館化的傾(qing) 向,我們(men) 最不願看見的是這麽(me) 好的平台無法發揮真正的作用。”一位企業(ye) 創新工作室的負責人感慨道。

  職工創新工作室在解決(jue) 技術發展的瓶頸、培養(yang) 業(ye) 務操作和經營管理的人才、推動企業(ye) 持續發展方麵發揮著重要作用。在實際運行中,其作用的發揮與(yu) 現實要求尚存在差距,職工創新工作室也需不斷創新改進,將為(wei) 企業(ye) 和職工賦能落在實處。

  搭建上升通道,點燃技改動能

  徐露平原本是中鐵四局的一名普通勞務工人。他愛學習(xi) 、愛鑽研、愛鼓搗,2009年在合蚌高鐵下塘製梁場,徐露平發明了鋼絞線自動穿束機,僅(jin) 此一項就為(wei) 項目節約成本近300萬(wan) 元。工作中,他對各種工藝、工序、工具等進行革新和改造70餘(yu) 次。

  從(cong) 小泥工到工地發明家,從(cong) 農(nong) 民工到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徐露平完美詮釋了大工匠精神。2016年,“徐露平勞模創新工作室”成立,平凡工友的成功人生激勵了一批熱愛技改的年輕人。有誌成才的青年職工在工作室鑽研單孔連接器、第三代內(nei) 卡式千斤頂、接長限位錨、壓漿泵等攻關(guan) 項目,僅(jin) 第三代內(nei) 卡式千斤頂的使用,每年一個(ge) 梁場就可節約30萬(wan) 元。

  “技術創新不能隻集中在少數‘精英’身上,創新工作室的目標是讓大多數職工從(cong) 不敢創、不會(hui) 創到人人創、搶著創。”中原油田工會(hui) 副主席範銳深有感觸。

  據介紹,該油田在各基層工會(hui) 層層征集職工技術創新創意,將職工的好點子、小創意推送至每年舉(ju) 辦的“創客職工·中原論壇”中,由創新工作室負責人當麵論證、評議,選出最佳創新創意金點子,給予表彰獎勵。

  “工人有技術才更有力量”的理念在中原油田的職工中早已入腦入心,企業(ye) 圍繞技能晉級、創新攻關(guan) 等主題開展“中原工匠杯”等技能競賽,形成“比學趕幫超”的濃厚氛圍,油田每年湧現出許多真刀實槍幹出來的大師。

  為(wei) 激勵職工技能創新的積極性,油田拿出高額資金獎勵新晉升技師、高級技師,並向相關(guan) 單位推薦優(you) 秀職工創新成果轉化項目,拓寬技能工人成長成才綠色通道。

  暢通協同機製,擴大聯盟效應

  日前,中原油田采油氣工程服務中心高級技師馮(feng) 誌剛帶著徒弟來到文衛采油廠沙宇武創新工作室,與(yu) 該創新工作室領頭人沙宇武一起探討“一種抽油機刹車片鉚接”專(zhuan) 用工具設計圖紙存在的問題。

  “各采油廠每個(ge) 月平均修複刹車片18井次,這個(ge) 專(zhuan) 用工具一旦研製成功,每年將節省近30萬(wan) 元成本,同時減輕操作人員修複刹車片的勞動強度,可謂一箭雙雕。”馮(feng) 誌剛說。

  中原油田打破地理區域、專(zhuan) 業(ye) 差別等,擴大跨區域、跨行業(ye) 、跨單位以及職業(ye) 相近、崗位相連、業(ye) 務相通的“創客聯盟”聚合作用,發揮工作室矩陣作用,形成層級聯盟效應。

  該油田打造“每年一個(ge) 主題”聯盟機製,促使一個(ge) 個(ge) “金點子”開花結果,並按照成熟一個(ge) 孵化一個(ge) 的原則,組織各創新工作室推薦的創新項目與(yu) 油田創新成果孵化基地進行對接、可行性論證及孵化推廣。

  調查顯示,由於(yu) 職工創新工作室長期獨立開展創新工作,缺乏協同機製,導致其創新麵單一,尤其對跨專(zhuan) 業(ye) 、跨行業(ye) 、跨區域合作項目的承接能力薄弱。

  2021年底,上海市徐匯區職工創新工作室聯盟成立。據了解,該聯盟由33家創新工作室加盟形成,橫跨醫衛、教育、建築、食品、物業(ye) 、社區治理、電信、市容綠化等10多個(ge) 行業(ye) 。33名工作室領銜人中,有全國勞模7人、上海市勞模11人、各級工匠11人。

  上海市職工技協服務中心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探索建立跨類別、跨行業(ye) 、跨單位的創新工作室聯盟,有助於(yu) 協同創新和集約發展,使之成為(wei) 推進產(chan) 業(ye) 工人隊伍建設、培養(yang) 新時代技術人才的創新引領平台。

  破解製度瓶頸,打通最後一公裏

  一個(ge) 好的創新工作室應該是怎樣的?采訪中,多位工作室負責人表示,它應該成為(wei) 企業(ye) 生產(chan) 的攻關(guan) 隊、人才培養(yang) 的孵化器和團隊合作的方向標,最重要的是“讓創意變項目,讓項目變成果,讓成果變效益”。

  截至目前,中原油田先後湧現出1個(ge) 國家級創新工作室、8個(ge) 省部級創新工作室、38個(ge) 油田級創新工作室,取得國家發明專(zhuan) 利36項,累計增效2億(yi) 餘(yu) 元。

  可是更多的企業(ye) 並沒有享受到這一平台帶來的紅利。中國勞動關(guan) 係學院教授喬(qiao) 東(dong) 認為(wei) ,創新工作室要把為(wei) 企業(ye) 培養(yang) 高素質職工隊伍,以及為(wei) 企業(ye) 提供高水平創新成果作為(wei) 主要目的。目前看來,主要存在以下幾個(ge) 問題:一些工作室在創建過程中,少標準、缺思路、沒場地、無團隊。也有的存在定位不清的問題。在製度建設上,一些工作室完全沒有製度,有的製度形同虛設。出現上述現象,企業(ye) 重視不夠是關(guan) 鍵因素。

  如何破解難點,打通創新最後一公裏?喬(qiao) 東(dong) 認為(wei) ,創新工作室的建設標準應當清晰。工作室創建要有帶頭人、有牌子、有場所、有團隊、有實效,做到軟硬件齊備。同時,其職能需要科學化。工作室要圍繞人才培養(yang) 和創新成果,分解職能,明確職責,找準定位,營造帶徒傳(chuan) 技、創新創效的良好氛圍。此外,企業(ye) 對創新工作室的管理應當規範化。企業(ye) 要成立工作室領導小組,並協助工作室建立工作製度、活動製度和管理辦法。工作室創建和運行要納入企業(ye) 黨(dang) 政一把手工程,企業(ye) 在人力物力財力上的支持要做到常態化。

  尹曉燕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