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度電背後的大電網秋檢
中新網太原9月27日電 題:一度電背後的大電網秋檢
作者 高雨晴 杜衡
攀到37米高的電力鐵塔,站在足有70米高的超(特)高壓輸電線上,40歲的“太原後生”武軍(jun) 愈發愛上了陽曲盆地之脊的張弛與(yu) 遼闊。
武軍(jun) ,國網山西超高壓輸電公司運檢三分部五班副班長,登塔消缺、走線驗收是他的工作日常。烈日炙烤下,390米的距離,他從(cong) 一座鐵塔走到另一座鐵塔,汗水早已浸透藍色工裝。
像他這樣的“藍精靈”遍布在祖國大江南北。
據了解,今年國家電網公司在迎峰度夏時期,承受了史無前例的電力保供壓力。四川、江蘇等省份遭受極端高溫惡劣天氣,電力負荷不斷加碼。空調成為(wei) 民眾(zhong) “續命”的“神器”。而每一度電的消耗,離不開大電網運檢人的辛勤付出。
近日,武軍(jun) 所在的班組在“晉電外送”線路設備上展開檢修工作,記者跟隨運檢人員探訪,揭開一度電背後大電網檢修的秘密。
高空走線
9月15日一早,五班檢修專(zhuan) 責王洋、副班長武軍(jun) 和隊員李振東(dong) 、柳輝4人一行,驅車來到太行山脈的山坡上,對新建的改造鐵塔和輸電線路進行驗收。
這是一條“晉電外送”的重要輸電線路,保障北京、石家莊等地的電力供給。剛剛建設完成的新塔,是500千伏超高壓忻侯雙回線的重要節點。該線路全長78公裏,區段的70%位於(yu) 山嶺之間,每300米到500米就建有一座鐵塔。
王洋和武軍(jun) 一直從(cong) 事輸電線路運檢工作。武軍(jun) 帶著李振東(dong) 攀塔走線驗收,王洋在地麵負責安全監督,柳輝操控無人機,對杆塔上的導線、金具、絕緣子等設備,進行無死角飛行巡檢,並逐一拍照存檔。
望遠鏡、測溫儀(yi) 、測距儀(yi) 、工具包……4人收拾好工器具,來到鐵塔前。武軍(jun) 和李振東(dong) 係好安全帶,綁好3公斤重的雙鉤攀登繩,背上5公斤重的工具包,戴上線手套,準備攀塔。
“該鐵塔1986年建成,之前為(wei) 節省地域空間,設計成V字形鐵塔。這種老舊型鐵塔,經過長時間風吹雨淋,根基不穩,存在隱患,這次要把它更換成四腿酒杯形鐵塔。”王洋介紹,在整條忻侯線,新建塔屬於(yu) 矮塔,即使如此,塔頂距離地麵37米,足有10層樓高。
“此次人工攀塔走線驗收,要查看導線、絕緣子、腳釘的緊固程度,檢查鐵塔有無傾(qing) 斜,鐵塔基礎和緊固螺栓有無鬆動現象。”
當日9時20分,氣溫升高,武軍(jun) 和李振東(dong) 開始從(cong) 一側(ce) 攀塔。兩(liang) 人用雙鉤攀登繩,依次交替掛在鐵塔鋼梁固點上。手腳並用,雙手發力緊握,兩(liang) 腳輪流用力踩著腳釘,一步一步向上攀登。20分鍾後,兩(liang) 人到達塔頂。稍作休整,武軍(jun) 和李振東(dong) 取出扭力扳手等工具,對螺栓開始逐一檢查……
磨破手套
500千伏超高壓忻侯雙回線由呈四邊形排列的4根導線組成。兩(liang) 人腳踩下方的兩(liang) 根導線,手抓上方的兩(liang) 根導線,身體(ti) 前傾(qing) 一步步前行。在登塔、移位、走線過程中,他們(men) 都要檢查身上已打好的安全帶和後備保護繩,確保安全防護措施到位。
王洋介紹,“每個(ge) 季度,我們(men) 都會(hui) 對線路的鐵塔和導線進行巡視。工具包裏一般裝有開口銷、螺栓等備件,隨工驗收,同步消除缺陷,暫時處理不了的問題就記錄下來,然後製訂方案再處理。”
登塔走線最怕天氣突變。王洋說,在地麵可能感覺不到,在高空,突發性的刮風下雨風險極大。刮風時,導線劇烈晃動,人員隻能用安全帶將自己固定在導線上原地待命,任憑風吹雨打,待天氣轉好後,才能回轉下線。“所以,工具包裏也會(hui) 裝有水和餅幹,必要時補充水分和能量。”
新建塔與(yu) 相鄰鐵塔相距約390米。從(cong) 遠處看,導線呈拋物線形,每隔幾十米就有1個(ge) 間隔棒和絕緣子,一次走線巡視需跨過近10個(ge) 間隔棒。
記者用望遠鏡看到,武軍(jun) 和李振東(dong) 像醫生看病一樣,仔細查看高壓線有無斷股、損傷(shang) 。一個(ge) 細節在外行看來很新鮮,而對於(yu) 他們(men) 而言,已是習(xi) 以為(wei) 常。
走線返程時,兩(liang) 人分別互換了左右手的手套。經過3個(ge) 多小時的高空作業(ye) ,完成5座鐵塔間、4檔導線的走線驗收任務。
當他們(men) 安全下塔時,被曬白的藍色工裝早已被汗水浸濕。武軍(jun) 說話時使勁睜大眼睛,不時用手抹去汗珠。他的線手套已被磨破,線頭散亂(luan) 。
武軍(jun) 說:“走線時,手腳並用控製身體(ti) ,加上用手攀爬抓握,特別費手套。一次走線下來,磨破一副手套是常事,其間交換左右手戴上,可以再用一段時間。”
“空中舞者”
8年前,武軍(jun) 被分配到公司運檢三分部,開始高空作業(ye) 。“從(cong) 事運行維修,體(ti) 力、耐力必須跟上。”
對於(yu) 初次巡線,武軍(jun) 仍記憶猶新。“巡線時山上沒有路,得用工具刀劈砍樹枝開出一條路,累;每天巡線完畢,整個(ge) 人像散架了一樣,苦;剛上班時沒經驗,啥事都得自己琢磨,難;第一次學習(xi) 爬塔走線,腿肚子直哆嗦,怕;第一次學習(xi) 巡檢導線時,掛在絕緣子上不敢動彈,懸……這些讓我刻骨銘心。”
“攀塔走線十分艱苦,但保證了千家萬(wan) 戶正常用電,值了!”王洋說,幹這一行,需要進行高空心理適應,否則攀登三五米就會(hui) 發抖;還得有體(ti) 力,經常是從(cong) 這座山爬到那座山,在高溫和暴雨多發季節,巡檢難度更大;要與(yu) 風雨打“時間差”,及時消除所有對輸電線路造成的安全隱患,如此才能保障電網的安全可靠運行。
山西省500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均由國網山西超高壓輸電公司負責巡檢。該公司運檢部副主任、高級工程師李傑介紹,為(wei) 保障全境超(特)高壓輸電線路安全穩定運行,公司利用專(zhuan) 人特巡、無人機巡視、全景智慧物聯平台巡視的“人、機、網”三級巡檢模式,對“晉電外送”重要線路及重點設備提級管理,加強運維巡檢。
該公司在山西設有30餘(yu) 個(ge) 一線班組、300多名運維人員。在氣候條件好的情況下,一個(ge) 班組一天最多能巡視五六基鐵塔。反之,特別是暴雨、冰雪災害時,一天隻能巡視兩(liang) 三基鐵塔。
如今,在山西省重要的輸電線路沿線,都有這些“空中舞者”的身影。(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