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共享單車市場市政自行車跑出優秀樣本 如何持續改善市民出行體驗?

發布時間:2022-09-28 16:13:00來源: 央廣網

  共享單車市場市政自行車跑出優(you) 秀樣本

  如何持續改善市民“最後一公裏”出行體(ti) 驗?

  央廣網北京9月28日消息(總台央廣記者周益帆)上下班的高峰期,我們(men) 常會(hui) 看到,選擇騎行的市民更多了,甚至成了城市裏的一道風景。接駁公共交通“最後一公裏”,或者短距離出行時,直接選擇騎自行車,不僅(jin) 經濟實惠,也更加綠色低碳。實際上,先於(yu) 共享單車的出現,一些地方由政府主導的公共自行車也為(wei) 市民出行提供了便利。

  到28日,山西太原的公共自行車服務係統已經為(wei) 市民服務10年,截至今年8月底,太原公共自行車租騎量達到10.2億(yi) 次;而杭州作為(wei) 我國第一批開展公共自行車試點的省會(hui) 城市,當地的“小紅車”通過單次五元封頂、投放親(qin) 子車等措施,不斷滿足市民的短距離出行需求。

  與(yu) 此同時,近日,由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等機構聯合發布的《2022年中國主要城市共享單車/電單車騎行報告》顯示,我國主要城市共享單車騎行距離全麵增長,單次騎行平均距離為(wei) 1.5公裏。在需求增長的同時也不可否認,共享單車漲價(jia) 等問題也備受關(guan) 注。

  共享單車幾經沉浮,政府主導的公共自行車除了幾個(ge) 優(you) 秀樣本,也有退出運營的案例。該如何看待二者的關(guan) 係?怎樣能更好地解決(jue) 市民出行“最後一公裏”的問題?

  山西太原的萬(wan) 峰,家住漪汾街濱河體(ti) 育中心附近,小區門口不遠處就有一個(ge) 公共自行車存放點,刷公交卡支付、第一小時免費,讓公共自行車成了他短途出行最常用的交通工具。萬(wan) 峰說:“就在我小區門口,基本上解決(jue) 了我平時出行的一些正常需求,比共享單車會(hui) 好一點,因為(wei) 低於(yu) 一個(ge) 小時是免費的,而且騎行也比共享單車更順暢。”

  十年前的今天(28日),太原公共自行車服務係統正式向市民開通。政府部門希望它能夠與(yu) 公交車、出租車、城市軌道交通共同構成“四位一體(ti) ”的綜合公共交通體(ti) 係。截至目前,當地已投入4.1萬(wan) 輛公共自行車。太原公交公共自行車服務有限公司運營部部長王宏權介紹:“開通了1285個(ge) 站點,安裝鎖樁5.897萬(wan) 個(ge) ,投入自行車4.1萬(wan) 輛,對建城區符合建設條件的220平方公裏實現了全覆蓋。服務站點平均站距不超過500米,全天24小時運營服務。”

  率先開始投放公共自行車的城市是北京,2007年8月開始運行。2008年,杭州作為(wei) 最早一批開展公共自行車試點的省會(hui) 城市,構建了自己的公共自行車交通係統。車身統一刷成“紅色”,被人們(men) 稱為(wei) “小紅車”,第一輛小紅車的編號為(wei) 800001——8代表投放的年份為(wei) 2008年,1則表示投放順序。杭州市公共自行車交通服務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包衛麗(li) 27日向記者介紹,到目前投放量已經達到7萬(wan) 輛。

  包衛麗(li) :主要包括主城區,再加上錢塘跟濱江兩(liang) 個(ge) 區域。總共服務點是3700多個(ge) ,目前投放的車輛大概7萬(wan) 輛,基本上兩(liang) 三百米都有一個(ge) 點。

  記者:使用的周轉率高嗎?

  包衛麗(li) :一輛車一天基本上3到4次。

  而在太原,公共自行車單車日使用率目前平均在7.39次。也就是說,在這兩(liang) 個(ge) 城市中,每一天,公共自行車係統都支持著市民20多萬(wan) 次的出行。

  不過,在跑出優(you) 秀樣本的同時,很多城市的公共自行車也在陸續退出運營。比如,安徽蕪湖的公共自行車服務係統就在27日的零點退出了營運市場。梳理這些退出原因,主要有三個(ge) 方麵:第一,共享單車可以滿足當地的短距離出行需求;第二,自行車設備老化,體(ti) 驗感不佳;第三,有樁站點建設和維護成本較高。包衛麗(li) 說,實際上,從(cong) 2017年開始,杭州出現共享單車以來,公共自行車的年租借率也呈下滑趨勢。“2015、2016年的時候,我們(men) 基本上一年的租用量可以達到1.1個(ge) 億(yi) ,但是到了2017年,當時共享單車在杭州開始出現的時候,我們(men) 那一年大概是1億(yi) 的租用人次;每年都有持續下滑的趨勢,(但現在)每年8000萬(wan) 的租用人次還是有的。”

  但是,如果將其放置在支持整個(ge) 城市短途、低碳出行的係統中來看,積極、有效地做好公共自行車的運營很有必要。包衛麗(li) 告訴記者:“對於(yu) 老百姓來講,是選擇的餘(yu) 地更多了,更多的人願意選擇騎單車出行的方式,雖然我的客戶群可能有一部分流失到共享單車,但是選擇低碳出行的人群,其實增加了。”

  包衛麗(li) 認為(wei) ,相對於(yu) 市場化運營的共享單車,公共自行車更大的優(you) 勢在於(yu) 其公益性。“民生類的、公益性的小紅車服務一直留在原地,等待老百姓使用。”她說。

  公益性還體(ti) 現在定價(jia) 機製上。從(cong) 今年開始,共享單車迎來了一波漲價(jia) 高峰,有網友說,如今騎共享單車還不如坐公交車劃算,有媒體(ti) 采訪分析人士認為(wei) ,漲價(jia) 是共享單車逐漸脫離資本補貼走向市場化,開始理性競爭(zheng) 的一個(ge) 表現。但是,對於(yu) 許多消費者來說,公共自行車第一小時免費和價(jia) 格封頂的政策,更有吸引力。市民劉先生說:“如果市政點布得比較多,我會(hui) 優(you) 先選擇市政,費用還是比較合理的,因為(wei) 有一個(ge) 免費的時間,超出時間是多少錢,但是商業(ye) 的共享單車,現在隨便騎一下兩(liang) 三元。”

  從(cong) 十年的數據來看,太原公共自行車的免費租用率平均在98.95%。王宏權說,刷公交卡就能騎車,公共自行車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40歲以上及老年人群的出行需求。“刷公交卡,一小時之內(nei) 免費。像老年人還是喜歡用卡租車,比較直觀,有的老年人智能化手機不到位,使用不了。對年輕人來說,共享單車隨借隨還,所以年輕人比較喜歡共享單車。”

  當然,對於(yu) 一項係統性便民工程來說,投放與(yu) 收費隻是一個(ge) 環節,不斷根據市民的使用需求,動態調整車輛的分布、建立科學的維修保養(yang) 體(ti) 係並合理產(chan) 生收益,是公共自行車項目得以持續運轉的重要環節。包衛麗(li) 以杭州的車輛投放舉(ju) 例:“我們(men) 早期建設的時候,覺得哪個(ge) 地方客流比較大,我們(men) 設下去,後麵我們(men) 根據老百姓想要在家門口或者哪個(ge) 地方去設立一個(ge) 點,最後我們(men) 新的小區樓盤成立的時候,就配套建設進去。包括坐凳就換了好幾種,很可能老百姓都感覺不出來,但是很多細節上的一些東(dong) 西我們(men) 都在改良。打個(ge) 比方,市民對於(yu) 親(qin) 子小紅車的呼聲比較高,希望帶著小孩子,我們(men) 這幾年每年都在增加親(qin) 子坐凳,已經推了9000輛了。從(cong) 發展的角度看,最終對老百姓來講要便捷。”

  進入秋季,天氣清爽,橙黃橘綠,是一年當中最適合騎車的日子,作為(wei) 公共自行車的運營工作者,看到人們(men) 順暢、便利地開鎖、穿行在城市裏,是最有成就感的時刻。不管是杭州還是太原,或在更多的城市,與(yu) 市場主導的共享單車形成有效補充,共同構建城市低碳交通體(ti) 係,是政府主導的公共自行車應該明確的角色定位。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王叢(cong) 虎說:“為(wei) 普通百姓提供更優(you) 質的服務,這是公共交通服務的最終目的。但是政府投入它有一個(ge) 基本的運行保障,要根據各個(ge) 地方的特點,作好規劃、考慮,比如遠郊區,可能共享單車就沒有盈利的空間,是不是由政府投入公共自行車來提供(服務)?比如也可以有一些(針對)不同年齡能夠很便利的服務。共享單車毫無疑問會(hui) 追求利潤,在這個(ge) 時候,我們(men) 有公共自行車,能夠形成補充、競爭(zheng) ,才是合理的、正常的,也是我們(men) 期望的公共交通的服務生態。”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