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95後”川劇臉譜傳承人:手繪臉譜2000餘張

發布時間:2022-09-29 16:08: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成都9月29日電 題:“95後”川劇臉譜傳(chuan) 承人:手繪臉譜2000餘(yu) 張

  作者 王利文

  “川劇臉譜的魅力在哪裏?”“繪製臉譜的訣竅是什麽(me) ?”……近日在成都一間川劇臉譜工作室內(nei) ,“95後”戲劇道具設計製作師、川劇臉譜傳(chuan) 承人熊啟通過“雲(yun) 課堂”,聲情並茂地向香港小學生講解川劇臉譜的曆史文化與(yu) 製作工藝。在他的遠程指導下,20多名香港小學生手執畫筆,在空白臉譜麵具上揮灑想象力,“這堂課很成功,不少學生表示以後要來成都交流體(ti) 驗。”熊啟接受采訪時表示。

  生旦淨末醜(chou) ,昆高胡彈燈,川劇以獨具魅力的表演風格和表現手段蜚聲菊壇。不同於(yu) 京劇臉譜的“一人一譜”,川劇臉譜講究“一人多譜”。但由於(yu) 沒有係統的記錄,眾(zhong) 多川劇臉譜麵臨(lin) 失傳(chuan) 困境。

  熊啟生於(yu) 川劇世家,他的曾祖父、爺爺奶奶、父母三代人都從(cong) 事川劇表演藝術。耳濡目染下,熊啟從(cong) 小對川劇產(chan) 生了濃厚興(xing) 趣。“紅生關(guan) 羽年輕時是文武小生的俊扮,赤壁之戰時為(wei) 棗紅臉、丹鳳眼、臥蠶眉,年老則為(wei) 橘紅臉,我們(men) 稱為(wei) ‘相隨時變’。”出身於(yu) 梨園世家的熊啟,童年的記憶是父母早起練功、在餐桌上對戲。不同於(yu) 家中長輩,熊啟憑借紮實的美術功底,在川劇臉譜藝術上大顯身手。

  為(wei) 更好地傳(chuan) 承川劇臉譜藝術,熊啟師從(cong) 著名川劇臉譜大師歐陽榮華。歐陽榮華告訴他,“一張臉譜一台戲”,不把戲看透,永遠畫不出“神韻”。在熊啟的工作室中,大小不一的麵具、折扇、鵝卵石上都被畫上了形色各異的川劇臉譜。自2017年接觸到川劇臉譜以來,熊啟用5年的閑暇時間繪製了2000餘(yu) 張川劇臉譜。

  為(wei) 了畫出失傳(chuan) 川劇《唐王遊地府》中十殿閻王的臉譜,熊啟跑遍四川各地,拜訪多位年過古稀的表演藝術家。“回家後,我會(hui) 反複琢磨錄音和筆記再下筆,畫完後又去請藝術家們(men) 指導細節,直到他們(men) 認可為(wei) 止。”那段時間,熊啟忙完成都市京劇研究院的工作後回家便執筆繪製臉譜,休息日創作時間不下10小時,每張臉譜都被調試五六次後,才最終完成作品。

  在長期的川劇臉譜繪製工作中,熊啟摸索出一套自己的“消遣方法”。“我把新想法融入傳(chuan) 統文化中,不斷鞏固自己的熱情。”熊啟開始在便攜的折扇上繪製臉譜,嘉陵江邊拾的鵝卵石也成了他的畫布,他還創造性地在雞蛋、葫蘆、牆壁上繪製川劇臉譜。除了載體(ti) 上的創新,熊啟開始將傳(chuan) 統戲劇元素與(yu) 現代動畫符號相結合。2023年,他設計的川劇臉譜將以動漫手辦的形式亮相。

  為(wei) 了讓更多人了解、喜愛川劇臉譜,自2018年起,熊啟帶著川劇臉譜走進社區與(yu) 校園。“最忙那個(ge) 月應邀開了近20場講座。”他通過臉譜繪製實踐、曆史故事、視頻影像等方式因材施教,增強課堂互動。

  此外,熊啟的川劇臉譜通過文化交流走出國門,十餘(yu) 幅作品在美國、摩洛哥等地藝術中心展出並收藏。“海外友人很喜歡手工技藝和傳(chuan) 統藝術,川劇臉譜恰好是二者的結合。”近幾年,熊啟通過社交媒體(ti) 和直播等方式接到海外訂單,數百件川劇臉譜麵具和折扇作品通過國際郵件被發往世界各地。(完)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