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代表風采丨劉伯鳴:打破國外壟斷 鍛造大國重器
中新網齊齊哈爾9月29日電 題:劉伯鳴:打破國外壟斷 鍛造大國重器
作者史軼夫
“過渡段近淨成型技術”“主泵泵殼”“AP1000水室封頭”“CAP1400RPV接管段”“CAP1400RPV底封頭”“AP1000主管道”“AP1000SG錐形筒體(ti) ”……這些曾經被國外壟斷的技術或產(chan) 品,從(cong) 2012年到2022年的十年間,先後被中國一重集團有限公司中國第一重型機械股份公司鑄鍛鋼事業(ye) 部水壓機鍛造廠副廠長劉伯鳴帶領的團隊逐一打破。
中國一重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一重)具備核島一回路核電設備全覆蓋製造能力,是中國核島裝備的領導者、國際先進的核島設備供應商和服務商,是當今世界煉油用加氫反應器的最大供貨商、冶金企業(ye) 全流程設備供應商。近70年來,先後結束了我國不能生產(chan) 重型裝備的曆史,不能生產(chan) 成套機器產(chan) 品的曆史,不能生產(chan) 核電的曆史,不僅(jin) 帶動了我國重型機械製造水平的整體(ti) 提升,而且有力地支撐了國防與(yu) 國民經濟的發展。
劉伯鳴就是眾(zhong) 多大國重器的“操控者”之一,操控著一萬(wan) 五千噸水壓機,把幾百噸重的大鋼錠,巧妙地變形為(wei) 軸、輥、筒、環等各類大鍛件,見證了中國超大鍛件國產(chan) 化、產(chan) 業(ye) 化的曆程。他說:“我熱愛中國一重,熱愛與(yu) 我朝夕相伴的1.5萬(wan) 噸水壓機。沒有一重這片沃土,沒有萬(wan) 噸水壓機,就沒有我的今天,水壓機就是我的第二生命。我要把畢生精力獻給共和國的鍛造事業(ye) 。”
日前,在以他名字命名的勞模創新工作室,劉伯鳴向記者講述起他的“匠人”之路:由於(yu) 鍛件製約,當時國內(nei) 已開工的核電項目嚴(yan) 重拖期,核電鍛件國產(chan) 化談何容易。首先遇到的大難題就是錐形筒體(ti) 。
錐形筒體(ti) 是第三代核電裝備的核心部件,它外形相當複雜,像是2米高、4米多寬的“米鬥”,更難的是它那苛刻的技術指標,錐度、厚度、橢圓度必須同時滿足,不僅(jin) 要保證筒體(ti) 大、小圓的同心度,還不允許出現較大橢圓,這可是筒類鍛件中形狀最為(wei) 複雜、鍛造難度等級最高的鍛件,是對製造企業(ye) 鍛造水平和極端製造能力的嚴(yan) 苛考驗,也是第三代百萬(wan) 千瓦核電裝備國產(chan) 化進程中必須突破的生產(chan) 操作型難關(guan) 。國內(nei) 尚無先例。
這個(ge) 奇特的“米鬥”幾乎讓劉伯鳴“走火入魔”。
上班時,他滿腦子想的是鍛件變形過程和工藝參數,與(yu) 工藝技術人員反複討論最新的方案構想和改進措施。
回到家裏,劉伯鳴找來麵團反複模擬錐形筒體(ti) 的變形,借此來體(ti) 悟鍛壓操作中的關(guan) 鍵要點。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大量的準備工作,終於(yu) 找到了錐形筒體(ti) 在專(zhuan) 用芯棒拔長、專(zhuan) 用馬杠擴孔疊片增減時機等鍛造過程的關(guan) 鍵控製點,並且提出了更具針對性的筒體(ti) 拔長優(you) 化方案。
操作台上,劉伯鳴認真觀察著形變的料麵,變換著指揮的手勢,牢牢掌控著每一處要點。碩大的錘頭穩穩施壓,精確地控製著錐形筒體(ti) 的每一絲(si) 形變……國內(nei) 最大的首件CAP1400錐形筒體(ti) 最終一次鍛造成功!
他們(men) 用智慧和毅力填補了我國核電裝備製造中仿形鍛造技術的一項空白,也由此登上了國際高端鍛件產(chan) 品製造的又一座頂峰。
人才是創新和發展的第一資源,尤其是熱加工更需要“手藝人”。
劉伯鳴說:“熱加工都是集體(ti) 作業(ye) ,我們(men) 的操作質量直接決(jue) 定了產(chan) 品質量。”劉伯鳴注重對青年技工的“傳(chuan) 幫帶”,將自己的所學毫無保留地拿出來,為(wei) 重型裝備製造業(ye) 培養(yang) 更多優(you) 秀人才。
他創立了勞模創新工作室,開展“勞模工匠講堂”“創新聯盟互學互促”等活動,為(wei) 職工和新入廠的技校生講授《超大型鍛件操作實戰要領》《鍛件質量問題及解決(jue) 途徑》等課程。
近年來,劉伯鳴帶領的勞模創新工作室攻克了諸多超大、超難鍛件及核電高端產(chan) 品鍛造工藝難關(guan) ,填補了多項國內(nei) 行業(ye) 空白,打破了國外壟斷,為(wei) 我國在超大鍛件製造領域贏得了國際話語權。
劉伯鳴在水壓機鍛造廠工作了32年,他先後榮獲全國技術能手、國務院特殊津貼,2019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全國勞動模範等榮譽稱號。“劉伯鳴勞模創新工作室”被評為(wei) “全國示範性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
劉伯鳴說:“我和工友們(men) 見證了國家超大鍛件國產(chan) 化、產(chan) 業(ye) 化的全部曆程。我們(men) 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為(wei) 公司發展不遺餘(yu) 力的奉獻精神永遠不會(hui) 變。在這千裏繁華夜、萬(wan) 家燈火中,閃動滲透著我們(men) 一重人堅定的信念和產(chan) 業(ye) 報國的忠誠。”(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