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網上超市”開進怒江鄉村

發布時間:2022-10-08 11:18:00來源: 工人日報

  本報記者 趙黎浩

  “我是雲(yun) 南的,雲(yun) 南怒江的……”今年夏天,雲(yun) 南傈僳族小夥(huo) 蔡金發因一條使用方言介紹家鄉(xiang) 的視頻而走紅網絡。從(cong) 脫貧到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三江並流的雲(yun) 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峽穀間流淌著希望、幸福和美好。

  雲(yun) 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曾是全國“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之一,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怒江州全麵打贏脫貧攻堅戰,與(yu) 全國同步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

  許多曾居住在深山中的居民,搬遷來到鄉(xiang) 鎮或瀾滄江邊生活。蔡金發一家人從(cong) 蘭(lan) 坪縣兔峨鄉(xiang) 的深山裏,搬到安置點金江小區居住。新家在上金江小區一棟小樓裏,電梯直達家門口,家裏還添了洗衣機、冰箱等電器。站在陽台上,能看到小區裏的廣場和不遠處的稻田,幼兒(er) 園、醫院都很近。“這裏和城市一樣,沒有什麽(me) 區別。”蔡金發感慨。

  如今,怒江城鄉(xiang) 麵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10年來,這裏先後實施了5.77萬(wan) 戶農(nong) 村危房改造,近17萬(wan) 貧困群眾(zhong) 解決(jue) 了住危房的問題。農(nong) 村人居環境不斷改善,往日生活不便的山村變成了今天充滿生機、井然有序的美麗(li) 新農(nong) 村。

  居民的生活方式也發生了巨大變化。相比於(yu) 此前每周才能下山趕一次集,如今,蔡金發和家人隻需手機下單、家門口提貨,就可以吃到來自千裏之外的新鮮水果和海鮮。

  蔡金發回憶,小時候,由於(yu) 路途遙遠,他幾乎一周才和大人趕集一次,有時來回路費甚至和趕集購物的費用相近。鄉(xiang) 親(qin) 們(men) 自己種的蔬菜水果品類單一,無法長期保存。如今,蔡金發家裏餐桌上的蔬菜、水果,很多都是通過零售電商平台下單。

  通過網上下單,當地居民不僅(jin) 能買(mai) 到大閘蟹、小龍蝦等鮮活產(chan) 品,還能買(mai) 到牛肉丸等火鍋凍品。一些留守老人不方便外出,自提點店長會(hui) 將東(dong) 西送上門,給居民帶來很大便利。

  大學畢業(ye) 數年後,白族小夥(huo) 寸文彪發現家鄉(xiang) 正在高速變化,回鄉(xiang) 創業(ye) 的想法湧上心頭。2019年,他成立了一家生鮮供應公司。由於(yu) 疫情影響,生鮮供應需求暴漲,“我發現零售市場需求龐大,尤其村鎮市場購物不便,更加需要這種新興(xing) 模式。”寸文彪說。

  去年9月,寸文彪成為(wei) 美團優(you) 選位於(yu) 蘭(lan) 坪縣的服務商。經過一年的經營,如今,寸文彪在怒江帶領23名員工發展出了近300個(ge) 自提點店長,每月的銷售額超過百萬(wan) 元。

  看到自己開的“網上超市”既能帶動本地就業(ye) ,又能讓鄉(xiang) 親(qin) 過得更好,寸文彪感到很自豪:“希望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回到家鄉(xiang) ,一起建設美麗(li) 鄉(xiang) 村。”

  在蘭(lan) 坪縣工信商務局局長李敏生看來,電商平台一頭鏈接本地供給和就業(ye) ,一頭鏈接更廣泛的城鄉(xiang) 消費者,既帶動當地就業(ye) 增收,也滿足了群眾(zhong) 的消費需求,成為(wei) 激活縣域發展、促進群眾(zhong) 增收的新動能,農(nong) 戶的“錢袋子”鼓了,人們(men) 的“心窩子”更暖了。

  如今,越來越多的雲(yun) 南優(you) 質農(nong) 產(chan) 品,借助社區電商的物流體(ti) 係走向全國。昭通蘋果、建水紫薯、巍山紫皮大蒜、多頭玫瑰、文山優(you) 品蔬菜等雲(yun) 南優(you) 質農(nong) 產(chan) 品,從(cong) 原產(chan) 地直達城市社區。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