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大假七天 四川文旅消費回暖 旅遊綜合收入超146億元
原標題:國慶大假七天
四川文旅消費回暖 旅遊綜合收入超146億(yi) 元
2022年最後一個(ge) 長假即將收官,四川文旅交出了怎樣的成績單?10月7日晚,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從(cong) 四川省文旅廳獲悉,根據第三方大數據監測,國慶假期全省累計接待遊客4326.33萬(wan) 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146.41億(yi) 元,分別恢複到2020年同期的82.21%和60.4%,2021年同期的64.46%和53.46%。全省納入統計的632家A級旅遊景區累計接待遊客1009.66萬(wan) 人次,實現門票收入8361.31萬(wan) 元。全省圖書(shu) 館、文化館、博物館累計接待群眾(zhong) 超過200萬(wan) 人次。
消費逐步回暖
呈現“本地人遊本地”特點
從(cong) 整個(ge) 假期文旅消費來看,逐步回暖是其中的關(guan) 鍵詞。四川多地推出形式多樣的文旅消費券和惠民政策,拉動了假日文旅消費。比如,成都市發放5200萬(wan) 元“煙火成都”首輪消費券,宜賓市推出2000萬(wan) 元文旅消費補貼,達州市發放300萬(wan) 元文體(ti) 旅電子消費券,樂(le) 山市實施省運健兒(er) 免費遊優(you) 惠政策等等。國慶假日文旅市場呈波段式變化,假期前三天環比逐日增長;後四天受天氣和疫情影響,文旅市場較前三日有所回落,但部分地區逐步回暖,成都市、樂(le) 山市、達州市、資陽市、宜賓市、瀘州市、攀枝花市等地假日旅遊接待呈恢複發展態勢。
從(cong) 出遊方式看,周邊遊、近郊遊是今年國慶假期的主流。在疫情防控形勢下,四川假日市場呈現“本地人遊本地”特點,短時間、近距離、高頻次的城市近郊休閑度假、文化體(ti) 驗遊成為(wei) 主流,古鎮名村、文博場館、文創集市、精品民宿、戶外露營等備受本地遊客青睞。成都街子古鎮、洛帶古鎮、寬窄巷子接待遊客均超過25萬(wan) 人次,崇州竹藝村接待人次同比增長6倍,蒲江明月村、都江堰青城山、大邑安仁古鎮、彭州磁峰鎮的鄉(xiang) 村精品民宿入住率均超過80%。
文旅“夜經濟”活躍
四川夜間文旅消費達37.45億(yi) 元
文旅“夜經濟”活躍是今年國慶假期的顯著特點。四川各地圍繞“歡度國慶主題”打造豐(feng) 富多彩的夜間旅遊場景,成都市“夜遊錦江”、自貢市中華彩燈大世界、南充市夜遊嘉陵江、巴中市大型情境式夜遊劇《恩陽船說》、樂(le) 山市世界茉莉博覽園夜間賞燈、瀘州郎酒小鎮山穀光影秀等特色夜間文旅活動,吸引大量遊客打卡消費,推動夜間經濟不斷攀升。據第三方大數據監測,全省夜間文旅消費達到37.45億(yi) 元,占假日文旅總消費的26.78%。
與(yu) 此同時,紅色旅遊受到熱捧。國慶期間,全省各地積極開展寓教於(yu) 遊的紅色文旅活動,朱德故裏、鄧小平故裏以“喜迎二十大·多彩向未來”為(wei) 主題,舉(ju) 辦了“偉(wei) 人將帥故裏行·川渝聯線——偉(wei) 人將帥軍(jun) 旅生涯專(zhuan) 題聯展”,廣元旺蒼紅軍(jun) 城景區、巴中川陝蘇區王坪烈士陵園等紅色景區開展“喜迎二十大,奮進新征程”係列活動,成為(wei) “全家遊”“親(qin) 子遊”的主要目的地。36家紅色旅遊景區累計接待遊客81.34萬(wan) 人次,萬(wan) 源市紅軍(jun) 公園、古藺太平古鎮等紅色旅遊景區接待人次較上年均有所增長。
此外,四川全省各地圍繞“喜迎二十大”等主題推出文藝演出、美術展、科創展等主題鮮明、形式豐(feng) 富、各具特色的文化活動,線上線下文旅活動讓廣大群眾(zhong) 盡享假日文旅盛宴。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李彥琴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