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十年來多種候鳥保護見成效
央視網消息:今天(10月8日)是世界候鳥日,也是今年的第二個(ge) “世界候鳥日”。“世界候鳥日”一年兩(liang) 度,分別設在5月份和10月份的第二個(ge) 星期六。今年世界候鳥日的主題是“光汙染及其對候鳥的影響”。現在正值候鳥南遷,我們(men) 首先一起來看看我國持續改善的生態環境是如何吸引候鳥在遷徙途中駐足“加油”的。
前不久,河北省曹妃甸濕地和鳥類省級自然保護區的工作人員拍攝到一隻大鳥落在保護區的人工繁殖塔上,經河北省林草局組織8位國內(nei) 野生動物專(zhuan) 家鑒定,這隻神秘的大鳥名叫白鵜鶘,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此前在河北省內(nei) 沒有觀測記錄。
同樣,被首次記錄到的還有白洋澱上這一群鴨。您可別小看它們(men) ,這可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青頭潛鴨,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它被列為(wei) “極危物種”,全球不到5000隻。這也是白洋澱首次記錄到青頭潛鴨在此育雛。
河北省林業(ye) 和草原局野生動植物保護和濕地管理處二級調研員 陳振平:今年首次監測到國家一級保護鳥類青頭潛鴨繁育的幼鳥,我們(men) 也捕捉到了幼鳥的影像。野生動物種類的增加預示著我們(men) 生態環境的改善,白洋澱現在有鳥類237種,比5年前增加了31種。
在生態環境改善的同時,各地也積極開展鳥類救助、野化、訓飛,幫助它們(men) 重返藍天。在河北樂(le) 亭,野生動物救助站成功救治並放飛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蒼鷹;而在江蘇鹽城,今年剛出生的42隻丹頂鶴寶寶們(men) 正在進行訓飛,向著藍天衝(chong) 刺。
丹頂鶴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全球野生數約在3000隻。為(wei) 保護這類珍稀候鳥,鹽城濕地珍禽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通過電孵化等人工繁育方式,實現丹頂鶴數量增加。去年,保護區成功孵育了28隻丹頂鶴,今年的數字又創下新高,達到42隻,成活率100%。
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是我國首個(ge) 濱海濕地類型的世界自然遺產(chan) ,包括勺嘴鷸、小青腳鷸等瀕危物種在這裏監測到的數量正逐年遞增,這裏也成為(wei) 了名副其實的候鳥“國際機場”。
從(cong) 空中俯瞰,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東(dong) 台條子泥區域,潮間帶灘塗蜿蜒狹長,這裏也是黃海和東(dong) 海交匯處最具生態價(jia) 值和生物多樣性的地帶之一。
不久前,鳥調人員在當地記錄到瀕危物種小青腳鷸達到1221隻,打破了去年1164隻的紀錄,連續三年突破學界預估,是目前為(wei) 止全球記錄到小青腳鷸的最高種群數量。
十年的時間,從(cong) 全球種群估值600隻到在中國一處的監測數值達到1221隻,數字翻番的背後印證了保護措施實打實地奏效。條子泥濕地位於(yu) 全球候鳥遷飛區之一的東(dong) 亞(ya) —澳大利西亞(ya) 遷飛區中心位置,當地通過退耕還濕,人工打造了超過萬(wan) 畝(mu) 的高潮位鳥類棲息地,為(wei) 候鳥提供了覓食、休息的場地。
據北京林業(ye) 大學“東(dong) 亞(ya) —澳大利西亞(ya) 候鳥遷徙研究中心”科研報告,2021年,條子泥濕地最少支持了92種30萬(wan) 隻水鳥在此停歇,而今年的數字有望進一步增加。
福建廈門也叫“鷺島”,因候鳥得名。眼下,在廈門的候鳥栗喉蜂虎也正在集群準備南飛。保護區的工作人員正在統計今年栗喉蜂虎在保護區內(nei) 的繁育情況。
在廈門五緣灣栗喉蜂虎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正在使用內(nei) 窺鏡查看栗喉蜂虎巢穴內(nei) 的情況。這些看上去很像是泥巴牆的建築,其實是人工建造的候鳥巢穴。栗喉蜂虎是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每年4月至10月都會(hui) 成群造訪廈門。
8月份開始,出殼的小鳥慢慢學會(hui) 了飛翔,栗喉蜂虎們(men) 也陸續離開了巢穴,飛離保護區。研究這些空出來的巢哪些巢是假巢、哪些有繁殖過的痕跡、明年的巢區要怎麽(me) 建造,都有講究。
廈門五緣灣栗喉蜂虎自然保護區成立至今,已經渡過了11個(ge) 繁殖季,保護區內(nei) 栗喉蜂虎的數量也在逐年上升。最初幾年,每年來廈門繁殖的栗喉蜂虎隻有四五十隻,到今年已經達到了200多隻。廈門大學環境與(yu) 生態學院的師生們(men) 也把保護栗喉蜂虎作為(wei) 一項課題來研究,根據他們(men) 的調查,今年保護區內(nei) 有繁殖跡象的巢穴就有120多個(ge) 。
保護的成效不僅(jin) 在巢區,廈門市區的栗喉蜂虎數量也在不斷提高。天氣轉涼,這些美麗(li) 的小鳥也在做著南遷的準備,從(cong) 泉州、漳州、金門等地陸續飛來廈門“集合”,最近,在五緣灣濕地公園裏經常可以看到三四千隻栗喉蜂虎集群的景象,也令市民驚喜不已。十年的保護初見成效,未來的每一個(ge) 夏天,這塊城市中心的小小綠洲也會(hui) 繼續等候著栗喉蜂虎的歸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