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零開始學講解 藝術體操女孩十年練成“金牌”講解員
藝術體(ti) 操女孩十年練成“金牌”講解員【從(cong) 零開始學講解,到頻頻亮相國家級大展】
近日,“奮進新時代”主題成就展正在北京展覽館舉(ju) 行,湖北省博物館館員章旖作為(wei) 湖北展區講解員領隊,與(yu) 同伴們(men) 一起帶觀眾(zhong) 縱覽湖北新變化。這是她從(cong) 零開始成為(wei) 博物館講解員的第十年,從(cong) 藝術體(ti) 操賽場上的運動員到頻頻亮相國家級大展的“金牌”講解員,章旖收獲了這份充滿幸福感的工作,也成為(wei) 紅色曆史、湖北文化的傳(chuan) 播者。
從(cong) 零開始學講解,她有一個(ge) “小本本”
聽章旖對展品一一道來,人們(men) 很難想到,十年前她的舞台還是藝術體(ti) 操賽場。2012年,章旖從(cong) 武漢體(ti) 育學院畢業(ye) ,因為(wei) 一次賽前訓練的意外受傷(shang) ,也因為(wei) 兒(er) 時常聽爺爺講“抗美援朝”故事,她選擇轉行。章旖考入辛亥革命武昌起義(yi) 紀念館擔任講解員,跟著館內(nei) 領導、前輩學習(xi) 曆史知識,一字一句牢記講解詞。
越鑽研越發現學問深,2013年,章旖第一次參加全省講解員大賽。“講解員對聲音方麵要求很高,比賽時要求不用話筒,最後一排也能聽清。”從(cong) 未學過播音主持,章旖不懂何為(wei) 腹式發音,聲音單薄,站在台上更是一眼可見的不自信。那一次,她什麽(me) 獎也沒拿到,回來就找到老師進行專(zhuan) 業(ye) 訓練。現在她的發音更厚實,還能在不同風格間切換自如:“不同主題的展覽,講解時的聲音基調也不一樣。曆史類需要低沉一些,成就類的展覽就會(hui) 把聲音提高一個(ge) 八度。”
當講解員,不隻是漂漂亮亮地講出來就行。“我們(men) 的講解詞是固定的,特別是近現代史的詞,不能隨意更改。”那如何用不變的講解詞吸引不同的觀眾(zhong) 呢?章旖會(hui) 觀察觀眾(zhong) 並與(yu) 之互動,拋磚引玉。可有時,觀眾(zhong) 拋回的問題會(hui) 讓講解員答不上來。“我有一個(ge) 記錄本,會(hui) 把這些問題整理出來,也可以與(yu) 其他講解員交流分享,一起查漏補缺。”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2017年湖北省“講好中國故事”大賽中,章旖捧回了一等獎及最佳形象獎。2018年,她入選外交部湖北全球推介會(hui) 綜合展覽講解員,此後又在中宣部“偉(wei) 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展覽、“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曆史展覽”等國家級大展中擔任講解工作。
不久前,章旖轉入湖北省博物館工作,“我對荊楚文化的了解還不夠深,還得學習(xi) 補課”。
不當“無情的背詞機器”,去工地研究“空中造樓機”
在此次“奮進新時代”主題成就展中,章旖擔起了湖北展區講解詞撰寫(xie) 、講解員培訓等工作。8月底,布展還在進行中,她和同事們(men) 就進入展館一遍一遍地訓練。“我們(men) 有兩(liang) 個(ge) 版本的講解詞,分別是一分鍾、三分鍾。”“講解員不是無情的背詞機器,更多的工夫在這三分鍾之外。”“站在講解的崗位上,我們(men) 就相當於(yu) 湖北的東(dong) 道主,把家裏的好東(dong) 西分享給大家。”為(wei) 了“至少能回答出觀眾(zhong) 提出的第一個(ge) 問題”,章旖和同事們(men) “要準備所有能想到的問題,能認出照片中的每一個(ge) 人,了解湖北省的經濟、科技、文化等各方麵”。
在此前的一次大展中,章旖就專(zhuan) 程跑了一趟工地,參觀學習(xi) “空中造樓機”。為(wei) 了更好地了解展品,請教專(zhuan) 家、查閱資料、實地學習(xi) 都是“標配”。講解過程中,情感的共鳴更加重要。在“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專(zhuan) 題展覽中,章旖講了三個(ge) 月,“常常觀眾(zhong) 邊看邊流淚,我也邊講邊流淚”。
“奮進新時代”主題成就展中,湖北展區以光電子科技與(yu) 抗疫為(wei) 重點。作為(wei) 一名“新武漢人”,章旖見證了光穀的飛速發展;抗疫期間在社區當誌願者,更讓她感到自己成了城市的一部分。這些自豪感、認同感,也融入講解中。“很多觀眾(zhong) 是身在北京的湖北人,他們(men) 參觀時會(hui) 很驕傲地跟同伴說‘看我們(men) 湖北這幾年發展變化多大’。”
講解走出博物館,兩(liang) 份“日記”讓孩子們(men) 感悟“英雄城市”
章旖成為(wei) 講解員的十年,也是博物館越來越受公眾(zhong) 關(guan) 注的十年。“越來越多的小朋友會(hui) 來博物館,我們(men) 的講解也漸漸走出博物館。”社會(hui) 教育成為(wei) 章旖新的興(xing) 趣點,在辛亥革命武昌起義(yi) 紀念館期間,她把自己參加大型展覽的所學所感整理成課件,分享給青少年;邀請非遺傳(chuan) 承人到紀念館,與(yu) 小朋友麵對麵;“小小講解員”培訓活動更是一年比一年火爆。
抗疫期間,章旖策劃“紅領巾牽手博物館”活動,為(wei) 了讓孩子們(men) 理解什麽(me) 是“英雄城市”,她想到了兩(liang) 份特殊的“日記”。“武昌起義(yi) 時,有一位敢死隊隊長將自己參加戰鬥受傷(shang) 的經過繡在作戰服上,被我們(men) 稱為(wei) 寫(xie) 在衣服上的日記。在武漢抗疫期間,醫護人員將加油、鼓勁的話寫(xie) 在防護服上,也像日記一樣。”相隔百餘(yu) 年的兩(liang) 份“日記”,直觀地告訴孩子們(men) “為(wei) 什麽(me) 武漢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因為(wei) 無論是1911年武昌起義(yi) 的硝煙戰火,還是2020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主戰場,武漢從(cong) 來不缺少英雄氣概。”
一次次活動,讓章旖收獲了不少“小小朋友”。一年元旦前夕,她到梅苑學校講課,小朋友們(men) 製作了各種賀卡。一個(ge) 孩子在“好朋友之信”裏提出了三個(ge) 問題:“您覺得這樣工作不累嗎?您為(wei) 什麽(me) 要當一位講解員呢?您這樣不辭辛苦地工作是為(wei) 了什麽(me) 呢?”
章旖這樣回答:“這是一份能讓我收獲幸福感的工作,特別是麵對下一代時,能讓孩子們(men) 通過我,了解更多紅色曆史、湖北文化,我覺得很有成就感。”
記者萬(wan) 旭明
(武漢晚報2022年10月11日第4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