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道縣特色產業繪就鄉村振興“富春山居圖”
中新網永州10月11日電 (盤林)走進湖南永州市道縣東(dong) 門街道雙塘村,一條寬敞的進村主幹道正在進行彩色瀝青化施工,一片片庭院菜園生機盎然,一個(ge) 個(ge) 產(chan) 業(ye) 充滿希望……
雙塘村是移民村、水淹區,以前產(chan) 業(ye) 發展不大不強,增收致富難;基礎設施不全不好,日常出行難;衛生環境不淨不佳,整治規範難。村經濟主要靠農(nong) 業(ye) 和勞動力輸出為(wei) 主,2021年被列為(wei) 省級鄉(xiang) 村振興(xing) 重點幫扶村。
“我們(men) 村的林地大部分是黃土,適合種植葡萄、臍橙、楊梅等經濟作物。”村支書(shu) 唐小太說,近年來,該村抓大謀劃布局,抓牢脫貧鞏固,抓好環境整治,抓實設施完善,抓強產(chan) 業(ye) 發展,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目前,全村種植葡萄220餘(yu) 畝(mu) 、楊梅100餘(yu) 畝(mu) 、黃桃60餘(yu) 畝(mu) 、奈李100餘(yu) 畝(mu) 、臍橙200餘(yu) 畝(mu) ,還有100餘(yu) 畝(mu) 的藠頭和1000餘(yu) 畝(mu) 的優(you) 質水稻,種植產(chan) 業(ye) 不斷壯大。同時,村裏發展田園綜合體(ti) 和休閑觀光農(nong) 業(ye) ,提高農(nong) 民收入和村集體(ti) 收入,增強村集體(ti) 經濟的“造血”功能。
唐小太說,2022年,村集體(ti) 經濟收入達到30萬(wan) 元以上,比往年翻三番。今年,村裏不斷改善基礎設施,完成1500多米進村主幹道彩色瀝青化,修好溝渠3條和塘壩1座、排泄洪管道1000多米,安裝100盞路燈。
“是政府給了我另外一種人生,沒有這麽(me) 好的政策、這麽(me) 好的幹部,現在的生活我連想都不敢想。”雙塘村村民唐勇軍(jun) 幾日前剛搬進了新房,以前的他遊手好閑。在村幹部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派駐幹部幫助下,他種起藠頭,第一年就嚐到甜頭,純收入達到十萬(wan) 餘(yu) 元。第二年,他擴大種植規模,成立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吸引社員30餘(yu) 人,種植藠頭120餘(yu) 畝(mu) ,閑餘(yu) 之時還做起了水果生意,今年收入50萬(wan) 元以上。
瀟水河畔,宜山嶺下的雙塘村,正在全麵開展庭院菜園、庭院果園、庭院遊園、庭院農(nong) 園建設,實行網格化、常態化、無死角村衛生保潔,不斷提升農(nong) 村人居環境,打造生態宜居鄉(xiang) 村,營造“講文明樹新風”的新風尚,努力創建市級文明村和省級美麗(li) 鄉(xiang) 村示範村。
“接下來,我們(men) 將聚焦‘快樂(le) 體(ti) 驗、幸福雙塘’,突出‘五基’工程建設,全力打響全縣‘農(nong) 文旅教融合發展移民第一村’品牌。”雙塘村第一支部書(shu) 記、鄉(xiang) 村振興(xing) 工作隊隊長周鳳連說,在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實施中,雙塘村將做強基礎產(chan) 業(ye) ,增加經濟收入。(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