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萬裏歸途》 英雄回歸尋常煙火
由饒曉誌執導,郭帆、王紅衛監製,張譯、王俊凱、殷桃領銜主演的電影《萬(wan) 裏歸途》,在國慶假期中票房節節攀升,最終票房破10億(yi) 元,成為(wei) 今年國慶檔的票房冠軍(jun) 。
《萬(wan) 裏歸途》改編自真實事件,揭秘中國外交官撤僑(qiao) 幕後。電影中,努米亞(ya) 共和國發生暴亂(luan) ,撤僑(qiao) 行動刻不容緩。由於(yu) 使館人手不夠,原本隻是協助撤僑(qiao) 工作的外交官宗大偉(wei) 和新人成朗臨(lin) 危受命,主動放棄回家機會(hui) ,支援撤僑(qiao) 行動。他們(men) 逆行深入戰區,營救被困同胞。
不少觀眾(zhong) 覺得,這部主旋律電影特別之處在於(yu) ,每個(ge) 人物的情感都被表達得很細膩,很真實。他們(men) 的所思所想貼合普通人日常的感受,在極端情境中超越了自己的恐懼和極限。
日前,《萬(wan) 裏歸途》第一編劇秦海燕接受了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專(zhuan) 訪,分享創作這部電影以及現實主義(yi) 題材影視劇的感受。
因為(wei) 真實才寫(xie) 故事
《萬(wan) 裏歸途》創作開始得很早。
2018年,秦海燕開始進行一些翻譯職業(ye) 的采訪。那年7月,“一個(ge) 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夏夜”,秦海燕采訪到了一位前外交部工作人員,聽到了對方的親(qin) 身經曆——“他在北京前一晚吃著火鍋第二天就奔赴萬(wan) 裏之外,不開一槍,用溝通和信念帶回上萬(wan) 同胞的故事”。
“他略帶調侃的講述著自己學阿拉伯語早晚要碰到戰亂(luan) ,‘沒轍’;又說自己這輩子做了這事,‘也值了’。當時的每一個(ge) 字句每一個(ge) 細節因為(wei) 真實,深深觸動了我。最打動我的,還是麵前的他,和我們(men) 一樣都是一個(ge) 普通的人,一個(ge) 父親(qin) 一個(ge) 丈夫,孤身在外對小家的牽掛對妻兒(er) 的虧(kui) 欠對職責的奉獻,身上那種人性的東(dong) 西。他也說到如果不是背靠一個(ge) 強大的國家,他也做不成這樣的事,挺打動我的,感覺很燃。”
秦海燕說,當時她一下子就有了信念。
定下這個(ge) 方向後,秦海燕和團隊進行了大量的采訪,才發現,這樣的故事在外交工作人員身上,並不特殊。
“實際上現在故事裏的宗大偉(wei) ,是許多宗大偉(wei) 身上的故事的融合,來源於(yu) 真實故事,又進行戲劇化的處理。就是魯迅說的‘雜取種種人,合成一個(ge) ’這樣的一個(ge) 方法。”
秦海燕坦言,是因為(wei) 采訪到了真實的故事,“相信作為(wei) 一個(ge) 個(ge) 真實的人的情感”,才寫(xie) 這個(ge) 故事。
《萬(wan) 裏歸途》導演饒曉誌此前也表示,他原先對外交官的印象是風度翩翩、儀(yi) 表堂堂、能言善辯、不卑不亢。拍完電影,他對外交官有了新的認識。“最打動我的,是真實撤僑(qiao) 的外交官們(men) ,他們(men) 在生活中是普通人,是父親(qin) 、是丈夫、是兒(er) 子,但職責要求他們(men) 衝(chong) 在一線”。
饒曉誌帶領劇組翻閱了大量的撤僑(qiao) 報告文學,基於(yu) 真實情況編織故事,讓電影不僅(jin) 可看性強,更充滿打動人心的力量。
是故事戰勝了殺戮
秦海燕認為(wei) ,《萬(wan) 裏歸途》電影劇本最大的難點,就是拿捏真實與(yu) 類型之間的尺度,過於(yu) 真實則少了戲劇性,假定性過高則讓人不敢相信,必須要在這個(ge) 中間找平衡。
她表示,劇作上的確采納了所謂的英雄之旅、冒險故事的方法。小人物卷入一場冒險,直到意識到自己的使命主動地承擔起這個(ge) 責任。但是,她強調,從(cong) 觸發這個(ge) 劇本的源頭開始,始終遵循要寫(xie) 一個(ge) 有血有肉的普通人的這個(ge) 原則。
“劇本一開始就是傳(chuan) 統的三幕,但二幕下和第三幕的戲劇任務,和最初的框架比,改變比較大。饒曉誌導演,非常擅長寫(xie) 限製空間內(nei) 的小人物群像,導演進入劇本後最大的發展是把劇本的後半程的重點放在宗大偉(wei) 和成朗返回去救那100多個(ge) 人身上,這裏麵的每一個(ge) 人都有自己的故事。”
秦海燕說,那一百多個(ge) 演員,很多都是導演劇團的人,敬業(ye) 程度讓人肅然起敬。他們(men) 很早就跟著導演看景,排練,拍攝的幾個(ge) 月一直作著努力,發展自己人物的故事,然後反向作用於(yu) 劇本。“如果說我一開始搭建的框架更接近真實性,我覺得導演進入後更多的努力就是加強了可看性和戲劇性”。
秦海燕記得,很早期和郭帆、王紅衛監製溝通時,大家就討論出一個(ge) 主題——“溝通”。而最終呈現的影片也延續下來這個(ge) 價(jia) 值:溝通和信念,給人以希望,要和平,不要戰亂(luan) ;要合作,不要對抗。
《萬(wan) 裏歸途》中,漫長撤僑(qiao) 路與(yu) 努米亞(ya) 小女孩朗讀《一千零一夜》故事巧妙融合,感動了很多觀眾(zhong) 。
片中,當外交官帶領中國同胞艱難穿越沙漠時,小女孩清澈而堅定的聲音響起:“很久以前,在沙漠之城裏有一個(ge) 人名叫辛巴達。有一天他變賣了所有地產(chan) 和田地,造了一艘巨大的船,開始了他的海上冒險……”
2021年11月,秦海燕閉關(guan) 完成又一稿劇本後,監製王紅衛提出要求,希望影片中的人物除了語言的溝通,還有更有價(jia) 值的東(dong) 西。同時也希望宗大偉(wei) 和小女孩這兩(liang) 個(ge) 人之間,能有什麽(me) 抓手可以建立一些情感。
秦海燕在修訂這一稿劇本期間,從(cong) 懂阿拉伯語的采訪對象那裏確認了《一千零一夜》是當地文化和中國人共同熟知的故事。
於(yu) 是就有了《一千零一夜》的意象。
“這裏麵有一個(ge) 核心的意象把我迷住了:隻要故事繼續講下去,就可以停止殺戮。我把這個(ge) 放進了劇本裏,隻要故事講下去,就不會(hui) 死。這個(ge) 是很打動我的,是故事戰勝了殺戮。”秦海燕說,之後導演帶領團隊確定了“辛巴達航海曆險記”故事,和影片的冒險故事更加貼合。
從(cong) 現實中來再戲劇創作
《萬(wan) 裏歸途》結尾“彩蛋”中,由吳京飾演的成朗父親(qin) ,原本在看兒(er) 子記錄的努米亞(ya) 畫麵,宗大偉(wei) 合上了筆記本電腦,對著眼前平靜美好的場景說:“這多好。”
“125個(ge) 人,我們(men) 沒有槍,帶回來了。”彩蛋裏,成朗如是對父親(qin) 說。
“結尾郭帆監製拍的彩蛋,我覺得是神來之筆,也是點睛之筆,把這個(ge) 電影一句話就說明白了,我們(men) 沒有槍,不是用武力,但是帶回來這麽(me) 多人,以文撤僑(qiao) 。”秦海燕說。
秦海燕自己比較喜歡的一個(ge) “人物弧線”,還是宗大偉(wei) 出發自小家,承擔起家國的責任,又回歸小家。
“宗大偉(wei) 與(yu) 即將臨(lin) 產(chan) 的妻子的互動,家的煙火氣,那是他情感的支點。最後回到北京的小家,那場美好的仗他已經打完了,應行的路已經走過了,英雄回歸尋常煙火之中,那種興(xing) 味,百味雜陳的,我很動容。”
秦海燕說,《萬(wan) 裏歸途》電影上映後,有很多外交部的工作人員和家屬,說看到電影非常感動,非常真實。“有的家屬說連宗大偉(wei) 回到北京家的住房條件都很寫(xie) 實。當時采訪的一位領事司的工作人員,看到萬(wan) 茜哭的時候他也哭了,因為(wei) 他馬上就要奔赴阿富汗又要離開家人。這些反饋,讓我們(men) 覺得做這個(ge) 電影非常有意義(yi) ”。
近年來,秦海燕一直致力於(yu) 創作現實主義(yi) 題材作品,並開始嚐試自己當導演,執導了《我經過風暴》。“在劇本階段,我采訪了大概兩(liang) 三百個(ge) 家暴案例。在這個(ge) 過程中,體(ti) 會(hui) 著被采訪者的痛苦,看到他們(men) 的力量,所以寫(xie) 劇本的時候確實非常有使命感”。
秦海燕感慨,從(cong) 事編劇20年,可以說是初心未改。“其實也寫(xie) 過非常多的題材,即便不是現實題材,也覺得其中的人物情感要和觀眾(zhong) 發生共鳴和連接,要有現實情感的依托。這兩(liang) 年,確實接觸現實題材創作比較多,也在實踐田野調查、從(cong) 現實中來,再進行戲劇化創作的方法論”。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沈傑群 來源:中國青年報
中國青年報2022年10月12日04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