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蘭州大學寶藏老師勤修“絕技”:寓教於樂啟蒙“冷門課程”

發布時間:2022-10-12 14:37: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蘭(lan) 州10月11日電 (劉世中 張力文 孔子俊)布藝紮染、製作標本、電路焊接、冷門語言……蘭(lan) 州大學有一群“寶藏老師”,勤修“絕技”寓教於(yu) 樂(le) ,讓更多年輕人愛上“冷門課程”。

  紮染老師:秀手染千帆 啟蒙非遺課

  “作為(wei) 一名教師,我希望通過教學方式,讓青年一代更多、更好地了解紮染這個(ge) 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學習(xi) 更多的傳(chuan) 統文化,增加民族自豪感、文化自信心,從(cong) 而推動傳(chuan) 統文化的繼承與(yu) 弘揚。”該校藝術學院老師馬若瓊至今製作紮染20年。

  “紮染的工藝較為(wei) 簡單且容易學習(xi) 。”馬若瓊說,紮染主要過程分為(wei) 結紮和染色兩(liang) 個(ge) 部分。總體(ti) 來說,就是通過線、繩、或紗等一些工具,對這些織物進行紮、縫、縛、綴、夾等步驟,再進行染色。

  在馬若瓊看來,紮染最大的藝術特色便是“千人千麵”。每一位藝術家在製作時,對紮染的結果並不知曉,有時和預想的結果不盡相同。紮染的隨機性較強,它留有遐想空間較多,這也是紮染的魅力所在。

  馬若瓊平時也會(hui) 把紮染的布料做成藝術品、生活日用品,作為(wei) 紮染技術的一種傳(chuan) 播方式。

  標本老師:還原本真 鼓勵學子大膽創意

  “做標本的真正目的,就是要盡量保持物種的生態學跟形態學的一些信息原真性,遵循物種的生態特征和形態特征,盡可能保留它的生物信息。”該校生態學院老師張立勳在指導學生製作標本時經常提到這句話。

  張立勳說,近幾年,尤其是“90後”“00後”,他們(men) 做標本的想象力十分豐(feng) 富,有時會(hui) 把標本做出一些大膽創意。有的學生把鴿子做成不同的形態,還有的做兔子標本時,給兔子化妝、美容,“現在的學生越來越多才多藝了”。

  對張立勳來說,從(cong) 開始的標本管理到標本製作,再到現在的生物多樣性保護,這個(ge) 研究過程十分豐(feng) 富,讓他受益匪淺。他希望,未來自己能完成更多可供科研教學的標本。

  突厥語老師:“冷門語言”趣味顛倒寓教於(yu) 樂(le)

  “雖然我們(men) 有一部分學者研究古突厥語,但是結合曆史進行研究的學者寥寥無幾,所以說這是一種新史料的挖掘。”曆史文化學院老師白玉冬說。

  白玉冬稱,突厥語在元音的發音和組合上同漢語存在著很多差異。同時在語序上也與(yu) 漢語存在著差異——動詞置於(yu) 句尾,例如:漢語表達“我吃飯”,在突厥語中表示為(wei) “我飯吃”。

  在研究和學習(xi) 突厥語的過程中,白玉冬也將自己所學推廣到了教學中。但由於(yu) 突厥語本身學習(xi) 難度較高,故隻針對研究生開設了一門“敦煌西域民族曆史語言文獻”課程。

  白玉冬說,希望上述課程能對古突厥語學習(xi) 的同學提供幫助,同時通過提高學生的語言水平,而拓寬他們(men) 閱讀文獻的途徑,“為(wei) 之後的學習(xi) 、科研打下堅實基礎。”(完)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