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粕價格上漲 養殖企業籌措資金應對風險
本報記者 肖 偉(wei)
豆粕價(jia) 格將再度上漲。
中國銀河證券、海通證券、國海證券、國信證券等券商普遍認為(wei) ,今年冷冬概率較大,四季度取暖旺季有望提前,對養(yang) 殖業(ye) 頗為(wei) 不利,可能增大養(yang) 殖業(ye) 企業(ye) 在飼料、能源、人工開支等方麵的開支。受下遊養(yang) 殖企業(ye) 備貨需求增加影響,多家糧食貿易商及飼料企業(ye) 已在著手上調豆粕價(jia) 格。多家上市養(yang) 殖企業(ye) 已在多方籌措資金,應對冷冬帶來的考驗。
養(yang) 殖業(ye) 開支增大
連日來,海大生物、滇大飼料、龍口新龍等糧食貿易商及飼料廠發布提價(jia) 消息,上調出廠自提的豆粕價(jia) 格,提價(jia) 幅度在50元/噸至130元/噸左右,提價(jia) 後出廠自提的豆粕價(jia) 格均價(jia) 約在5100元/噸左右。
作為(wei) 養(yang) 殖業(ye) 飼料原料的豆粕為(wei) 何率先上漲?是否是貿易商及飼料廠囤貨惜售所致?
《證券日報》記者致電唐人神,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大豆加工產(chan) 能分散,糧食貿易進口渠道多元,很難在同一時間實現囤貨惜售,都是隨行就市進行來料加工。當下豆粕上漲,主要是因為(wei) 下遊養(yang) 殖企業(ye) 預見今年冷冬提前,為(wei) 生豬肉雞等過冬提前備貨。”
上述負責人介紹了相關(guan) 情況,“生豬肉雞在體(ti) 溫過低時會(hui) 發生應激性反應,表現為(wei) 食少納差,生長緩慢,個(ge) 別有死亡現象。養(yang) 殖場一般按照冬季多配飼料的方式,為(wei) 生豬肉雞提供必要能量補充。此外還需開啟取暖保暖設備,防止室內(nei) 溫度過快下降。大豬和毛雞抗低溫性比母豬、仔豬、雞苗略好,但是同樣要做好防寒保暖措施。我們(men) 采取的樓房養(yang) 豬模式,取暖及保暖效果要好於(yu) 平房養(yang) 豬,今年冬季取暖開支相比平房養(yang) 豬要有一定優(you) 勢。”
養(yang) 殖業(ye) 多方籌資抵禦風險
10月10日晚間,唐人神公告稱,證監會(hui) 對公司非公開發行股票的申請進行了審核,根據審核結果,公司該次非公開發行股票的申請獲得審核通過。該定增募資不超11.4億(yi) 元,將用於(yu) 唐人神旗下的生豬養(yang) 殖項目及補充流動資金。
此前,曉鳴股份發行可轉債(zhai) 的申請審核後符合發行條件、上市條件和信息披露要求,可轉債(zhai) 將募集不超過3.29億(yi) 元。曉鳴股份表示,近期玉米、豆粕價(jia) 格接連上漲,對公司毛利率可能構成一定影響。
在上市公司積極推動再融資的同時,各地金融機構也通過動產(chan) 抵押等方式,為(wei) 養(yang) 殖業(ye) 注入流動性,確保其度過冷冬帶來的考驗。
近日,銀保監會(hui) 和央行聯合印發《關(guan) 於(yu) 推動動產(chan) 和權利融資業(ye) 務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依據《指導意見》,廣東(dong) 、廣西、安徽、福建、湖南等地國有銀行、地方農(nong) 商行等紛紛推出生豬活體(ti) 抵押貸款。
10月8日,廣東(dong) 省農(nong) 信聯社發布數據,其利用區塊鏈物聯網等技術推出生豬活體(ti) 抵押貸款產(chan) 品,實現“有豬就能貸”。目前,這一創新金融產(chan) 品已有效帶動生豬行業(ye) 貸款投放80億(yi) 元,支持生豬養(yang) 殖數量800多萬(wan) 頭,其中以生豬作為(wei) 抵押發放的貸款已超過13億(yi) 元。
騰江投資首席分析員龍騰江向《證券日報》記者介紹道,“育肥豬舍溫度一般應控製在(26W-0.06W)範圍內(nei) ,W代表生豬體(ti) 重公斤數。若低於(yu) 此溫度容易導致育肥失敗,養(yang) 殖企業(ye) 將麵臨(lin) 較大損失。當前為(wei) 應對考驗,各養(yang) 殖場均在通過多種方式籌措資金。但是上一輪生豬周期中,多數企業(ye) 和養(yang) 殖大戶經曆較大虧(kui) 損,手頭流動性不足,對外融資能力不強,可抵押擔保品數量有限,多數隻能采取提前出欄方式獲取回籠資金。”
龍騰江進一步表示:“從(cong) 近期各大上市豬企發布的9月份簡報數據來看,僅(jin) 有溫氏股份一家出欄均重在120公斤以上,部分企業(ye) 出欄均重甚至低於(yu) 80公斤,表明其正在加速提前出欄,以便回籠資金抵禦風險。若存欄育肥生豬數量在經曆冷冬時迅速下降,可預計未來生豬供應受冷冬影響出現階段性衝(chong) 擊,不排除本輪豬周期在春節前後上行幅度可能超市場預期的情況出現。”(證券日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