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為了古樹名木枝繁葉茂
對古樹名木保護力度的逐漸加強,成為(wei) 十年來我國林草資源保護成就的縮影——
守護!為(wei) 了古樹名木枝繁葉茂
作者:本報記者 姚亞(ya) 奇
【經濟界麵】
在陝西延安黃陵縣橋山,相傳(chuan) 由黃帝親(qin) 手栽植的柏樹枝葉蔥蘢。這株7人手拉手合抱不攏的古柏,沐浴5000年風雨依然遒勁挺拔。
不隻是這株古柏,在全國各地,大批古樹名木曆經歲月洗禮,如今已成為(wei) 我國重要的文化遺產(chan) 和曆史見證。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林草事業(ye) 取得曆史性成就、發生曆史性變革。對古樹名木的保護工作也在紮實開展,逐步走向標準化、科學化、規範化。當下,我國古樹名木保護狀況如何?保護難度在哪兒(er) ?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延續古樹名木的枝繁葉茂?對此,本報記者進行了采訪調研。
1.古樹的理想生活環境什麽(me) 樣?
在廣西桂林靈川縣譚下鎮下大江田村,一棵千年古樟樹陪伴著村民們(men) 世代生活。近幾年,由於(yu) 古樹周圍平整道路,且蕨類植物寄生,這株古樟的樹葉大量脫落,一度“病危”;而在幾百公裏外的湖北鹹寧,由於(yu) 夏季大風大雨,通山縣洪港鎮江源村裏一棵600年樹齡的榔榆古樹翻倒……近年來,一些古樹瀕危、損毀的狀況牽動人心。
古樹,指樹齡在100年以上的樹木;名木,指具有重要曆史、文化、景觀與(yu) 科學價(jia) 值或具有重要紀念意義(yi) 的樹木。第二次古樹名木資源普查結果顯示,全國普查範圍內(nei) 古樹名木共計508.19萬(wan) 株。其中,1000年以上的散生古樹有10745株,5000年以上的古樹僅(jin) 有5株。
而按生長環境看,全國散生古樹名木中6.85萬(wan) 株生長環境差,極差0.26萬(wan) 株;按長勢情況分,正常103.73萬(wan) 株,衰弱15.77萬(wan) 株,瀕危2.63萬(wan) 株。對古樹名木進行有效保護,已經刻不容緩。
“古樹由於(yu) 生長時間較長,一般樹體(ti) 的體(ti) 量較大,根係分布廣,造成水分與(yu) 養(yang) 分的疏導距離過長,運輸效率降低,生長勢弱則易招致病害。因此,受真菌、木腐菌等侵染,易導致樹皮和樹幹腐爛。由於(yu) 古樹年老,樹體(ti) 褶皺、小空洞、各類破損多,也易招致蟲害。”中國風景園林學會(hui) 植物與(yu) 古樹保護專(zhuan) 業(ye) 委員會(hui) 副主任叢(cong) 日晨告訴記者。
同時,生長環境對古樹長勢至關(guan) 重要。“足夠大的土壤麵積、無積澇、無嚴(yan) 重幹旱、不被人為(wei) 幹擾、適度自然植物群落,才是古樹的理想生活環境。”叢(cong) 日晨指出,然而目前在城市、鄉(xiang) 鎮遺留的古樹,多在寺廟、宮殿、房屋、大院等有限空間內(nei) ,且地上物常被修繕,古樹的生長環境處於(yu) 不理想且時時被擾動狀態。
古樹名木是自然界和前人留下來的珍貴遺產(chan) ,是森林資源中的瑰寶,是有生命的文物,具有重要的生態、曆史、文化、科學、景觀和經濟價(jia) 值。保護古樹名木,勢在必行。
2015年4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guan) 於(yu) 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要求切實保護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古樹名木及自然生境。2019年,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將保護古樹名木列為(wei) 專(zhuan) 門條款,成為(wei) 國家依法保護古樹名木的裏程碑。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在全國綠化委員會(hui) 的大力推動下,全國愛古樹、保護古樹的社會(hui) 氛圍已經形成,以前挖古樹、買(mai) 賣古樹的現象已經很少見到,這也是踐行‘兩(liang) 山理論’的重要成就。”叢(cong) 日晨表示。
對古樹名木保護力度的逐漸加強,也成為(wei) 我國林草資源保護成就的縮影。
十年來,我國林草保護成效顯著。在重要生態區位,我國實施66個(ge) 林草區域性係統治理項目和40個(ge) 國土綠化試點示範項目。全麵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25.78億(yi) 畝(mu) 天然林得以休養(yang) 生息。
2.古樹的“體(ti) 檢”複壯如何進行?
古樹樹幹空腐程度如何?根係有多深?土壤是否適宜生長?……近一段時間以來,針對古樹名木的“體(ti) 檢”行動在全國多地推進。
在湖北荊門,“體(ti) 檢”采集了城區53株古樹名木及48株古樹名木後備資源的生長數據;在山東(dong) 青島,對浮山所古銀杏樹的全方位“體(ti) 檢”中,工作人員檢測了古樹內(nei) 部中空和腐爛情況,並對古樹進行了複壯;在北京中山公園的古樹科普活動中,園林專(zhuan) 家現場演示,如何通過檢測設備了解樹幹空腐程度以及腐朽位置。
“古樹的‘體(ti) 檢’,像人的體(ti) 檢一樣,是對樹木健康狀況的全麵檢查,包括樹體(ti) 穩固性評估、地上樹木生長勢評估、地下根係活力以及影響根係生長的土壤質量等。通過檢測不僅(jin) 可以準確判斷樹木的健康狀況,是否存在健康隱患,更重要的是為(wei) 古樹高效保護與(yu) 複壯提供依據。”西北農(nong) 林科技大學教授、國家林業(ye) 和草原局古樹名木保護與(yu) 繁育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專(zhuan) 家康永祥告訴記者。
全麵“體(ti) 檢”後,對存在問題的樹木,需要進行有針對性的救護與(yu) 複壯。康永祥說,第一,要改善它的土壤環境,創造適宜的根係生長條件,提高根係活力;第二,保護的關(guan) 鍵環節是保證古樹足夠的營養(yang) 空間,避免人們(men) 在古樹的營養(yang) 範圍(樹冠外緣線5米內(nei) 地麵和地上空間)內(nei) 開展各種活動,如人為(wei) 踩踏、地麵過度鋪裝、地麵積水、垃圾堆放等;第三,監測病蟲害發生,爭(zheng) 取做到“早防早治”。
從(cong) 2019年1月至今,全國綠化委員會(hui) 辦公室已組織開展4批古樹名木搶救複壯試點工作,涉及北京、山西、江蘇、湖南、海南等23個(ge) 省(區、市)。通過及時科學的搶救複壯,一批瀕危古樹煥發了新的生機,並推動了全國範圍古樹名木搶救複壯工作快速開展。
近年來,國家林業(ye) 和草原局還製定出台了《古樹名木鑒定規範》《古樹名木複壯技術規程》等一係列行業(ye) 規範。北京、山西、江西、福建、雲(yun) 南等省份出台了係列地方標準,使古樹名木保護工作逐步走向標準化、科學化、規範化。
2015年至2021年年底,全國綠化委員會(hui) 在全國31個(ge) 省(區、市)和新疆生產(chan) 建設兵團全麵開展並完成第二次古樹名木資源普查。國家林草局生態司(全綠委辦)司長張煒表示,資源普查基本查清了全國古樹名木資源本底狀況,建立了古樹名木資源管理檔案和數據庫。下一步,將積極運用本次普查成果,進一步加強古樹名木的保護和管理,推進古樹名木掛牌保護,實施古樹名木搶救複壯,加快推進古樹名木保護法治建設,開展古樹名木保護專(zhuan) 題宣傳(chuan) ,增強全民保護意識,切實保護好中華大地上的古樹名木資源。
3.古樹保護的薄弱環節怎麽(me) 改善?
在北京順義(yi) 牛欄山鎮北孫各莊村,新建成的銀杏公園拆除了古樹周邊的硬質鋪裝,擴大了古樹保護範圍,並增設遊憩設施和文化景觀;在陝西渭南白水縣倉(cang) 頡廟景區,除常態化澆水、施肥、生物防蟲害外,擴大樹盤範圍促進植物根係呼吸、設置木質防護圍欄等措施,為(wei) 倉(cang) 頡手植柏提供了有效保護。
“目前,在一些景區、公園、重點文物地區,古樹名木保護較好,專(zhuan) 業(ye) 化程度較高。”康永祥說,雖然不少地方針對古樹名木采取了一些保護措施,如為(wei) 古樹加裝保護性圍欄、設立標牌等,但是仍不到位。尤其是一些較為(wei) 偏遠的地區,由於(yu) 缺乏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知識、保護資金渠道不暢,對古樹名木保護還停留在簡單的“被動保護”,有些地區甚至仍未落實為(wei) 古樹加裝保護性圍欄等基本保護措施。
此外,專(zhuan) 業(ye) 技術人員不足、救護費用較高等,也是古樹名木保護中麵臨(lin) 的薄弱環節。
叢(cong) 日晨表示:“古樹複壯不同於(yu) 一般的園林工程。古樹的特殊性,就像人需要去醫院的疑難雜症科或老年科就診,要求一線實操人員具備綜合技能、豐(feng) 富知識。同時,還需要製定有針對性的養(yang) 護複壯措施。目前,古樹複壯工程一般由園林公司進行操作,一線實操人員多而不精、不專(zhuan) 等問題仍是製約。”
在古樹救治費用方麵,山東(dong) 青島嶗山區的一株瀕危白皮鬆,僅(jin) 第一階段的救治費用已超6萬(wan) 元;浙江溫州龍灣區的兩(liang) 棵古樹因台風受損,僅(jin) 施救和加固就花費了27萬(wan) 元……叢(cong) 日晨分析,古樹名木救治費用較高的原因在於(yu) ,一是古樹複壯需要動用較多技術人員以及工程設備,工程量較大;二是古樹修複分項工程量較難量化,如樹洞仿真修補等,包含雕塑等藝術活動;三是目前古樹修複仍未設定專(zhuan) 類工程定額,導致概預算缺少依據。後續應把製作工程清單、量化工程內(nei) 容、製定省級定額作為(wei) 解決(jue) 這一問題的重點,為(wei) 古樹名木救治減輕資金壓力。
康永祥同樣建議,各地應設立古樹保護專(zhuan) 項資金,同時,也要培養(yang) 一批地方古樹保護技術人員。
如何為(wei) 古樹名木提供更好的保護?“除了不斷改善各類薄弱環節外,各地還推出了不少積極舉(ju) 措,值得倡導、借鑒。”叢(cong) 日晨介紹,部分省份已經製定了古樹名木保護條例,而國家層麵上,古樹名木的相關(guan) 保護法規方麵仍為(wei) 空白,應當盡快出台全國統一的保護條例,提高古樹名木統籌保護力度。一些省市推出建設項目“多規合一”協同信息平台,工程建設涉及古樹時,在規劃審批階段就會(hui) 給予規避;園林部門也應提供全市古樹地理坐標,供規劃部門審批項目時參考。
國家林草局生態司(全綠委辦)副司長劉麗(li) 莉表示,為(wei) 了切實保護好珍貴的古樹名木資源,下一步將加強保護管理,建立全國古樹名木保護管理“一張圖”,對古樹名木實行掛牌保護。嚴(yan) 格落實管護責任製,確定管護主體(ti) ,壓緊壓實管護責任。加大日常巡查巡護力度,堅決(jue) 打擊破壞古樹名木的違法犯罪行為(wei) 。同時,將加強宣傳(chuan) 教育,通過推出古樹遊線、打造古樹公園等形式,講好古樹名木故事,增強全社會(hui) 保護古樹名木意識和熱情,引導全社會(hui) 共同參與(yu) 和監督,形成古樹名木保護的合力。
(本報記者 姚亞(ya) 奇)
數據
十年來,美麗(li) 中國綠色本底不斷夯實
目前,我國森林麵積34.60億(yi) 畝(mu) ,居世界第五位;森林蓄積量194.93億(yi) 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人工林保存麵積13.14億(yi) 畝(mu) ,居世界第一位。
我國持續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累計完成造林9.6億(yi) 畝(mu) ,完成種草改良草原5.14億(yi) 畝(mu) ,新增和修複濕地1200多萬(wan) 畝(mu) 。
森林覆蓋率達24.02%,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50.32%。近十年中國為(wei) 全球貢獻了四分之一的新增森林麵積。
全麵推行林長製,省、市、縣、鄉(xiang) 、村五級林長近120萬(wan) 名,全國有421名省級領導幹部擔任林長。
2021年,全國林業(ye) 產(chan) 業(ye) 總產(chan) 值超過8萬(wan) 億(yi) 元。油茶麵積達6800萬(wan) 畝(mu) ,帶動近200萬(wan) 人增收致富。
累計完成防沙治沙任務2.78億(yi) 畝(mu) ,荒漠化土地麵積減少7500萬(wan) 畝(mu) ,可治理沙化土地治理率達53%。
(姚亞(ya) 奇整理)
《光明日報》2022年10月13日第15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