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社區黨建“紅磁場” 實現鑄魂育人“零距離”
韶關(guan) 學院積極創新黨(dang) 建工作模式,主動拓展黨(dang) 建工作領域,大力推進黨(dang) 建進社區工作,通過全覆蓋打造“紅色堡壘”、全嵌入織密“紅色網格”、全鏈條傳(chuan) 遞“紅色關(guan) 懷”,不斷增強黨(dang) 建引領“磁吸力”“磁能量”“磁效應”,讓育人資源、育人力量聚合在學生社區,切實推動“三全育人”走深走實。
全覆蓋打造“紅色堡壘”
增強黨(dang) 建引領“磁吸力”
今年9月學生返校期間,學校“紅色堡壘”照片“刷爆”學生的微信朋友圈,學生社區新建的黨(dang) 建文化陣地讓返校報到的同學們(men) 眼前一亮,大家紛紛在朋友圈中分享“驚喜”。這份“驚喜”是韶關(guan) 學院黨(dang) 委今年基層黨(dang) 建工作的重點任務之一:在學生社區中全覆蓋建設黨(dang) 建文化陣地,引入社區空間“場景式”育人理念,轉變學生社區單一生活空間功能,集成樓宇內(nei) 和樓宇間公共和半公開空間,因地製宜將學生社區打造成為(wei) 既有鮮明黨(dang) 建元素,又有濃厚專(zhuan) 業(ye) 文化的“紅色堡壘”。目前學校已實現每個(ge) 學生社區配有一個(ge) 黨(dang) 建文化展示區、一間標準規範黨(dang) 員活動室、一間大學生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體(ti) 驗室。曾經學生社區內(nei) 大廳、走廊裏的“空白牆”變成了隨處可見的“黨(dang) 建牆”“文化牆”,學生社區成為(wei) “理論學習(xi) 在社區、價(jia) 值引領在身邊”的黨(dang) 建文化陣地,“學校、二級學院、學生社區”三位一體(ti) 的學校黨(dang) 建新矩陣構建形成。“紅色堡壘”賦予社區空間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構築蘊含中國精神、中國價(jia) 值、中國力量的黨(dang) 建文化,打造特色鮮明、生動活潑、內(nei) 涵豐(feng) 富的校園文化,建設開放協同、交叉融合、創新共享的專(zhuan) 業(ye) 文化,用時代思想鑄魂、校園文化潤心、專(zhuan) 業(ye) 文化強能,讓學生潛移默化地接受教育。
“紅色堡壘”建成後,學校“基層黨(dang) 建工作坊”每雙周一次輪流在各社區“開坊”,共同研討推進基層黨(dang) 建工作。各級黨(dang) 組織也紛紛把“三會(hui) 一課”、主題黨(dang) 日、談心談話、組織生活會(hui) 等搬到社區“紅色堡壘”中,一次次莊嚴(yan) 的入黨(dang) 宣誓、一場場別開生麵的主題活動、一堂堂生動的黨(dang) 課、一幕幕師生黨(dang) 員聯係學生的溫暖畫麵,匯聚成了學生社區一道道獨特的風景線。
全嵌入織密“紅色網格”
提升黨(dang) 建引領“磁能量”
學校大力推進基層黨(dang) 建“三年行動計劃”,今年圍繞“提升黨(dang) 建引領基層治理效能”主題,聚焦疫情防控常態化形勢下學生社區治理問題,在二級學院建立學生社區黨(dang) 員工作站,不斷深化黨(dang) 組織在學生社區治理中的核心作用,將黨(dang) 組織以“全嵌入”的方式融入學生社區治理體(ti) 係中,織密建強上下貫通、執行有力的“紅色網格”。推行學院黨(dang) 支部和社區黨(dang) 員工作站“雙報到”製度,將黨(dang) 組織嵌入學生社區治理體(ti) 係中,構建學生社區“校—苑—樓—層—室”五級網格化管理機製,由分管校領導擔任總網格長,由學校相關(guan) 部門負責人、二級學院黨(dang) 委負責人、學生輔導員、班主任、學生黨(dang) 員、學生幹部擔任各層級網格負責人,黨(dang) 的工作觸角延伸到學生社區每一個(ge) 角落,確保“每個(ge) 網格都有黨(dang) 組織、每名黨(dang) 員都在網格中”,為(wei) 學生社區治理提供堅實有力的組織保證,推動學生社區治理格局向聚合緊密型循環轉換,以黨(dang) 建引領提升學生社區治理效能,形成強大的紅色“磁能量”。
學校充分發揮學生在網格化社區治理體(ti) 係中“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作用,讓廣大學生黨(dang) 員、發展對象、入黨(dang) 積極分子、入黨(dang) 申請人在服務師生的過程中亮身份、作表率、樹形象,帶領大家一起投身參與(yu) 社區治理,把社區這個(ge) “家”管理好。學校通過設立“黨(dang) 員責任區”“黨(dang) 員先鋒崗”“黨(dang) 員誌願服務隊”,實行“黨(dang) 員宿舍”掛牌,營造“一名黨(dang) 員帶動一個(ge) 宿舍、一個(ge) 黨(dang) 員宿舍帶動一個(ge) 樓層、一支隊伍帶動一棟樓、一個(ge) 工作站帶動一個(ge) 社區”的良好社區黨(dang) 建氛圍,讓學生真正成為(wei) 學生社區治理的主體(ti) ,在疫情防控、理論宣講、社區服務、文明創建、宿舍融合、日常安全管理、新生入學和畢業(ye) 生離校服務等方麵充分發揮先鋒模範作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學生社區治理新格局。
全鏈條傳(chuan) 遞“紅色關(guan) 懷”
產(chan) 生黨(dang) 建引領“磁效應”
學校黨(dang) 委書(shu) 記孔雲(yun) 龍表示,學校注重將黨(dang) 建進社區工作與(yu) 學生的學習(xi) 生活、成長服務緊密結合,為(wei) 學生健康成長成才傳(chuan) 遞黨(dang) 組織的“紅色關(guan) 懷”。將學生社區從(cong) 傳(chuan) 統上的空間概念拓展到學生成長服務的概念,推動學生社區黨(dang) 建文化陣地、基礎設施和功能化建設相結合,通過黨(dang) 建引領提升學生社區學習(xi) 、教育、服務等功能,為(wei) 學生在思想政治教育、專(zhuan) 業(ye) 學習(xi) 、技能訓練、誌願服務、社會(hui) 實踐、文化傳(chuan) 承、就業(ye) 服務等方麵提供“一條龍”全鏈條服務。
學校以校園片區為(wei) 單位建立了4個(ge) “一站式”學生社區服務中心,全麵推進黨(dang) 團組織、管理部門、服務單位進駐學生社區開展工作,將黨(dang) 務、資助、證照、保險、成績、就業(ye) 、創新創業(ye) 服務納入社區服務範疇,讓學生辦事“少走一趟路,少推一扇門,少找一個(ge) 人”,盡可能做到“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社區”。在具備條件的社區設立考研自習(xi) 室、圖書(shu) 室、棋藝室、舞蹈室、心理疏導室、雙創工作室、社團活動室、暖心廚房等功能室,為(wei) 學生提供個(ge) 性化服務。利用社區黨(dang) 建陣地開展大學生多維素質能力培育培養(yang) 實踐活動,“微黨(dang) 課”“悅享·讀書(shu) 會(hui) ”等學習(xi) 課堂,“迎新晚會(hui) ”“情景表演”等文藝活動,“書(shu) 法課堂”“音樂(le) 黨(dang) 課”“美術課堂”等特色教學班,舞蹈、手工、器樂(le) 等社團活動,乒乓球、羽毛球、輪滑等體(ti) 育活動……“一苑一品”社區文化活動深受學生歡迎,有效匯聚起向上、向善、向未來的正能量。
學校聚焦立德樹人,推動“大思政”隊伍下沉溫暖人心。“領導力量、思政力量、管理力量、服務力量”4種隊伍力量深入學生社區送教、送學、送服務、送溫暖,解決(jue) 學生成長需求。實行“黨(dang) 員領導幹部定期深入社區、輔導員全時常駐社區、班主任和專(zhuan) 任教師主動進駐社區”製度,有效健全全員育人機製。開展學校黨(dang) 員領導幹部聯係師生工作“七個(ge) 一”活動,校領導帶頭定期深入學生社區,傾(qing) 聽學生意見建議,了解學生需求,督促解決(jue) 社區學生的煩心事、操心事、揪心事。2020年起,學校實現全體(ti) 輔導員進駐學生社區辦公、部分輔導員在責任社區住宿,與(yu) 學生同吃、同住、同生活,做到全員覆蓋、全時保障、近距離溝通。由班主任擔任四級網格長,聯係落實班級宿舍管理責任,將班主任在學生社區開展“一站式”教育管理和服務工作的表現作為(wei) 其職稱、職務晉升的重要考核標準。鼓勵專(zhuan) 任教師進入社區開展師生對話、學術講座、成長問診等活動,第一時間解決(jue) 學生學業(ye) 困惑。邀請優(you) 秀校友、創業(ye) 導師等社會(hui) 力量與(yu) 學生開展朋輩交流,全方位指導學生職業(ye) 規劃,讓學生真切感受到“老師在身邊”的關(guan) 懷,讓學生的獲得感、幸福感、歸屬感在“家門口”得到增強。
今年秋季新生開學報到後,新生普遍反映學生社區更有“家”的感覺。社區內(nei) 設備設施齊全,老師像家長一樣到社區關(guan) 心學生,學生有緊急的問題第一時間在社區就能找到輔導員幫助解決(jue) ,還有很多黨(dang) 員誌願者、師兄師姐帶領新生盡快適應大學生活,這一切都讓學生感到非常溫暖。
韶關(guan) 學院始終堅持和加強黨(dang) 的全麵領導,不忘立德樹人初心,牢記為(wei) 黨(dang) 育人、為(wei) 國育才使命,將繼續打造“紅色堡壘”強化政治領導,織密“紅色網格”拓展組織覆蓋,傳(chuan) 遞“紅色關(guan) 懷”強化服務示範,推進黨(dang) 建進社區工作,著力構建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實現鑄魂育人“零距離”。
(作者:諸麗(li) 芬 李麗(li) 群)
《光明日報》2022年10月14日第16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