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花式普法:騙子套路上舞台
今年7月,西南政法大學反詐宣講團開展暑期“三下鄉(xiang) ”活動,到重慶市大足區高升鎮為(wei) 當地老人送上的“反詐院壩會(hui) ”現場。受訪者供圖
“你趕緊找個(ge) 安靜地方,點擊鏈接下載軟件,打開屏幕共享……”舞台上,一位自稱某區財政局工作人員的男子蒙著麵,鬼鬼祟祟地對著電話說道。接電話的曾婆婆,一步步按照其提示操作。正要向對方轉賬時,接到反詐中心預警指令的反詐民警趕到曾婆婆家中,及時讓曾婆婆免遭經濟損失6000元。
“原來,電話號碼也能用高科技修改啊!”聽到詐騙套路解說,舞台下的爺爺奶奶們(men) 恍然大悟,發出陣陣掌聲。今年7月,西南政法大學反詐宣講團開展暑期“三下鄉(xiang) ”活動,到重慶市大足區高升鎮為(wei) 當地老人送上的“反詐院壩會(hui) ”,提醒老人們(men) “錢包捂緊,養(yang) 老無憂”。
如今,越來越多的青年加入到普法大軍(jun) 中,他們(men) 的“花式”普法親(qin) 民易懂接地氣,讓法治教育“飛入尋常百姓家”。全國多地高校組織學生深入基層,用老百姓喜聞樂(le) 見的方式普法;不少法院、檢察院與(yu) 時俱進,利用生動豐(feng) 富的新媒體(ti) 普法方式,深入開展網絡普法工作,為(wei) 青少年成長護航,為(wei) 反詐貢獻法治力量。
“最後搶答互動時,他們(men) 還能記住反詐騙情節,這是演出意義(yi) 所在。新型網絡犯罪手法翻新快,老年人跟不上、防不住,就需我們(men) 年輕人搭把手。”反詐宣講團團長、00後餘(yu) 國梁說,寓“反詐”於(yu) 樂(le) ,旨在讓鄉(xiang) 親(qin) 們(men) “記牢、識清、防住”。
西南政法大學反詐宣講團是西南政法大學刑事偵(zhen) 查學院與(yu) 重慶市反詐騙中心密切合作、共同打造的重慶市首支大學生反詐宣講隊伍,由西南政法大學謝玲副教授在2021年12月指導組建。迄今,宣講團老師和學生做過9場校內(nei) 外宣講、3次反詐宣傳(chuan) 實踐活動,同時拍攝反詐宣傳(chuan) 視頻。
謝玲介紹,成立宣講團的初衷是利用政法類大學生的專(zhuan) 業(ye) 優(you) 勢,針對高發多發的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向校內(nei) 和社會(hui) 開展反詐宣傳(chuan) 活動,讓學生參與(yu) 社會(hui) 實踐的同時,也引導他們(men) 結合新型網絡犯罪偵(zhen) 查治理的課堂知識,在調研、訪談等實踐活動中了解新型犯罪的發案特點、作案手法、被害規律,更好地開展偵(zhen) 查學、法學、國家安全學等專(zhuan) 業(ye) 課程學習(xi) 和課題申報研究工作。
“西南政法大學反詐宣講團不僅(jin) 是一個(ge) 麵向社會(hui) 的大學生誌願者服務團隊,也是一個(ge) 高校學術型研究團隊。他們(men) 所接觸的所有來源於(yu) 社會(hui) 的鮮活案例,都是‘創新創業(ye) ’‘互聯網+’等學生課題研究的第一手資料來源。”謝玲直言,反詐宣講團作為(wei) 全民反詐的大學生力量,未來要進一步開展多種形式的反詐宣防活動,尤其是在反電信網絡詐騙法出台後,針對不同群體(ti) 到公租房、養(yang) 老院、學校以及社區進行普法宣傳(chuan) 和反詐宣傳(chuan) ,同時結合研究性學習(xi) 、實踐活動參與(yu) 新型網絡犯罪前瞻性的課題研究,爭(zheng) 取產(chan) 出理論研究成果。
“我的錢呢?十萬(wan) 塊錢都是我的嫁妝!”妻子朝丈夫焦急地吼道。“元宇宙可是當下最火概念,咱炒它一波虛擬貨幣資產(chan) 。別急,我再充一萬(wan) 就能解鎖那十萬(wan) 了。”丈夫對妻子說。
“趕緊住手,你可能已經被騙。”這時一位檢察官出現,提醒小兩(liang) 口要警惕元宇宙裏的“黑洞”,新型概念極易成為(wei) 犯罪分子眼裏的機會(hui) 。這是北京市海澱區人民檢察院原創普法劇《股掌之間——小心電詐!元宇宙NFT新騙局!》中的一幕。海澱區檢察院第二檢察部科技犯罪檢察團隊檢察官白磊,扮演深陷元宇宙圈套的“丈夫”角色。
無論是巧妙破案的“本手”,還是用普法短視頻精準普法的“巧手”,都是為(wei) 了讓法治教育親(qin) 民易懂接地氣,入腦又入心。該院新聞中心辦公室副主任葛颯介紹,近幾年海澱區檢察院新聞中心組建了演員庫,聯合各部門就特色案例拍攝普法短視頻,不少檢察官利用業(ye) 餘(yu) 時間積極報名參與(yu) 。2021年至今,海澱區檢察院新聞中心共發布短視頻作品150個(ge) ,形式涵蓋了音樂(le) MV、小劇場、Vlog、微電影等。此次“元宇宙NFT新騙局”選題,由新聞中心和科技犯罪檢察團隊聯合拍攝。
從(cong) 業(ye) 12年、有參演普法劇經驗,但扮演被害人,白磊還是第一次。2016年,北京市海澱區人民檢察院成立了全國唯一的科技犯罪檢察部,專(zhuan) 門打擊計算機、網絡犯罪案件,白磊成為(wei) 其中一員。成立初期,白磊就參與(yu) 拍攝一部反映科技犯罪檢察官日常工作的微電影。策劃、參與(yu) 編劇本、找場地……隔行如隔山,首次跨領域嚐試拍攝微電影,除了本色出演檢察官,白磊還體(ti) 驗了拍攝製作“一條龍”。此次經曆讓他印象尤為(wei) 深刻,也是他參與(yu) 創新普法形式的新開始。
今年高考季,白磊參加拍攝“揭秘高考詐騙套路”短視頻,扮演嫌疑人。白磊坦言,曾辦理過高考詐騙案件,對內(nei) 心觸動很大。十年寒窗磨一劍,但詐騙分子借高考散布虛假信息,炮製出各種陷阱,導致受騙考生和家長錢財損失,更有考生因此前途盡毀。白磊希望將枯燥的法律知識用生動鮮活的形式表演,將反詐騙知識“輸入”考生和家長腦中。“哪怕在他們(men) 心中激起一點漣漪,能提個(ge) 醒,我都覺得很有意義(yi) 。”
騙子套路與(yu) 時俱進,讓人防不勝防。如何讓普法工作與(yu) 時俱進,正是普法教育工作麵臨(lin) 的新挑戰。在白磊看來,下一步要在辦案過程中收集各領域素材,用接地氣的短視頻方式擴大普法影響力。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先藕潔 來源:中國青年報
《中國青年報》2022年10月14日07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