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二十大同期聲】二十大代表朱有勇:為鄉村振興做出更多科技創新

發布時間:2022-10-17 10:23: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10月16日,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hui) “黨(dang) 代表通道”第一場采訪活動在人民大會(hui) 堂舉(ju) 行。二十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 雲(yun) 南農(nong) 業(ye) 大學名譽校長朱有勇表示,我住在蒿枝壩村,脫貧摘帽以後,農(nong) 民的口糧從(cong) 粗糧換成了大米。但是我們(men) 村沒有水田,隻有旱地。針對這個(ge) 問題,我們(men) 成功地研發了水稻旱地種植的新技術,實現了水稻上山旱地種植,解決(jue) 了口糧生產(chan) 的難題。水稻上山有兩(liang) 個(ge) 創新點:第一個(ge) 創新點就是水稻的旱地分蘖。自古水稻都是種在水田裏麵,一根秧苗變成一棵稻株。我們(men) 選育了一係列的新品種,這些新品種在旱地條件下與(yu) 水田一樣,分蘖完成,解決(jue) 了這個(ge) 問題。第二個(ge) 創新點是旱地除草,旱地的雜草比水田多得多,我們(men) 根據雜草的生長規律,創建了雜草萌芽期的封草技術,解決(jue) 了這個(ge) 問題。

  水稻上山很受農(nong) 民歡迎,今年雲(yun) 南推廣了50萬(wan) 畝(mu) ,蒿枝壩村推廣了405畝(mu) ,最高畝(mu) 產(chan) 788公斤,最低634公斤,總產(chan) 28萬(wan) 公斤。蒿枝壩村277人,人均產(chan) 量超過了1000公斤,飯碗牢牢地端在了我們(men) 自己的手中。水稻上山是我們(men) 學習(xi) 總書(shu) 記解決(jue) 吃飯問題根本出路在科技的具體(ti) 的實踐。我們(men) 將牢記總書(shu) 記的囑托,把論文寫(xie) 在祖國的大地上,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做出更多的科技創新。(製作 劉世炯)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