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內621家A股公司推股權激勵預案 科創板企業偏愛第二類限製性股票
記者 侯捷寧
見習(xi) 記者 毛藝融
10月14日,英集芯公告稱,擬推1446.66萬(wan) 股限製性股票激勵計劃。作為(wei) 激勵核心人才的一種長期機製,股權激勵受到越來越多上市公司的青睞。據同花順iFinD數據,截至10月16日,年內(nei) 已有621家上市公司發布681單股權激勵計劃,同比增長21.17%(按預案日計算,剔除未通過與(yu) 停止實施)。
具體(ti) 來看,電子、機械設備、電力設備、醫藥生物、計算機等行業(ye) 實施股權激勵較多。從(cong) 激勵工具來看,科創板、創業(ye) 板公司偏愛第二類限製性股票。
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對記者表示,上市公司推出股權激勵計劃,能夠激發員工的積極性與(yu) 創造性,改善公司股權結構。在技術密集型行業(ye) ,第二類限製性股票的激勵效應尤為(wei) 顯著。
科技行業(ye) 實施股權激勵的動力較強。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上述681單股權激勵計劃集中在電子、機械設備、電力設備、醫藥生物、計算機等行業(ye) ,數量分別為(wei) 101單、78份、74單、71單、56單,占比分別為(wei) 14.8%、11.4%、10.8%、10.4%、8.2%。行業(ye) 分布與(yu) 去年基本一致。
從(cong) 所屬板塊來看,在上述股權激勵計劃中,來自滬深主板、科創板、創業(ye) 板和北交所的分別有322單、130單、211單和17單,科創板、創業(ye) 板合計占比過半。
“科技企業(ye) 獲得成果周期長,需要大量、長期的人才儲(chu) 備,股權激勵可以激發核心科研人員的主人翁意識,提高科研效率。”川財證券研究所所長陳靂表示。
田利輝認為(wei) ,在科技企業(ye) 中,人才是能否實現創新發展和科技進步的關(guan) 鍵所在。實施股權激勵能夠留住人才,有利於(yu) 公司的長遠發展。
中國銀行研究院博士後邱亦霖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科技企業(ye) 的核心人才往往掌握關(guan) 鍵技術,對企業(ye) 的價(jia) 值更高,也具有更大的不確定性,考慮到科技企業(ye) 自身市場價(jia) 值波動以及發展情況,用股權激勵的方式可綁定核心人才。
綜合來看,第二類限製性股票成為(wei) 科創板、創業(ye) 板上市公司實施股權激勵的首選。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截至2022年10月16日,在科創板、創業(ye) 板發布的股權激勵計劃中,使用第二類限製性股票激勵工具(含第二類限製性股票激勵複合工具)的單數分別為(wei) 121單、145單,分別同比增長30%,17%,占所屬板塊全部股權激勵方案的比重分別高達93%、69%。
“第二類限製性股票的優(you) 勢在於(yu) 更有利於(yu) 激發人才積極性。首先,員工無需提前出資獲得公司股票,且限售期後可以自由交易,提升了員工的參與(yu) 積極性;其次,激勵範圍從(cong) 員工擴大至其配偶、父母和子女;最後,該類股票的授予價(jia) 格可以在符合交易所相關(guan) 規定的情況下自主定價(jia) 。”陳靂對記者表示,科創板、創業(ye) 板人才密度大,對科研成果的需求高,為(wei) 了更好地留住人才,因而使用第二類限製性股票較多。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