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中共理論開辟新境界 直麵難題成就“中國之治”

發布時間:2022-10-19 15:09: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共二十大·觀察)中共理論開辟新境界 直麵難題成就“中國之治”

  中新社北京10月19日電 題:中共理論開辟新境界 直麵難題成就“中國之治”

  中新社記者 馬海燕

  “不斷譜寫(xie) 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時代化新篇章,是當代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的莊嚴(yan) 曆史責任。”習(xi) 近平在代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hui) 向二十大作報告時如是說。

  在向第二個(ge) 百年奮鬥目標進軍(jun) 的關(guan) 鍵時刻,中共理論創新如何指導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受到外界普遍關(guan) 注。

  二十大報告專(zhuan) 設“開辟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一章,闡述中共十八大以來進行理論探索,取得重大理論創新成果。

  中共中央黨(dang) 校(國家行政學院)黨(dang) 建教研部教授張希賢表示,堅持理論創新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曆經風雨積累的寶貴經驗。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是百年大黨(dang) 的重大理論創新成果,突出堅持與(yu) 發展的統一,體(ti) 現民族性與(yu) 世界性的交融,賦予馬克思主義(yi) 鮮明的民族特色、時代特色。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從(cong) 誕生之日就是一個(ge) 以馬克思主義(yi) 為(wei) 指導思想和理論基礎的政黨(dang) 。但馬克思主義(yi) 不是僵化的教條,它同中國具體(ti) 實際相結合,實現了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並在不同的曆史時期實現了一次又一次飛躍。

  理論創新來源於(yu) 實踐。直麵當下難題,破解“中國問題”,推進“中國之治”,是新時代理論創新的根本動因。成為(wei) 世界第二大經濟體(ti) 的中國,外部環境變化帶來許多新的風險挑戰,內(nei) 部也麵臨(lin) 不少深層次矛盾和問題。要在複雜的大環境下實現新發展,要在發展中解決(jue) 錯綜複雜的矛盾,沒有先例可循,唯有在新的實踐中探索。

  理論又必須在實踐中得到檢驗。過去十年,中共促改革、謀發展、化風險、保民生、戰貧困、抗疫情、治汙染、重黨(dang) 建、強軍(jun) 隊……成績有目共睹,改革發展穩定、內(nei) 政外交國防、治黨(dang) 治國治軍(jun) 呈現新麵貌。

  “二十大報告對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的新發展進行了概括和提煉,體(ti) 現了馬克思主義(yi) 世界觀和方法論。”複旦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教授楊德山表示,“世界觀”就是堅持人民至上,“人民”也是此次報告的高頻詞;“方法論”就是堅持問題導向,在實踐中總結解決(jue) 問題的新思路、新方法、新理論。

  二十大報告提出,“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為(wei) 什麽(me) 能,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為(wei) 什麽(me) 好,歸根到底是馬克思主義(yi) 行,是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yi) 行”。

  暨南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副院長陳聯俊表示,“中國化”和“時代化”是推進理論創新的關(guan) 鍵,必須緊緊抓住事關(guan) 全局的重大戰略問題,堅持守正創新,堅持胸懷天下,在實踐創新的基礎上推進理論創新和理論飛躍。

  陳聯俊注意到,報告強調把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ti) 實際相結合的同時,還要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相結合。“中華傳(chuan) 統文化中的優(you) 秀理念和思維方式,可以為(wei) 治國理政提供有益啟示,增強民眾(zhong) 文化自信,繼而為(wei) 理論創新提供動力。”

  “大道之行,天下為(wei) 公”的大同理念、“民惟邦本,本固邦寧”的民本思想、“己所不欲,勿施於(yu) 人”的同理心……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融入治國理政實踐的同時,也增強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yi) 理論的創造力與(yu) 感染力。

  “中華五千年文明是我們(men) 的深遠底色。”楊德山也表示,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既立足於(yu) 現實的中國,又植根於(yu) 中華文化沃土,充分吸收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中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yi) 、尚和合、求大同等精華,展現出蓬勃生機和活力。

  十九大和二十大報告中均強調,“實踐沒有止境,理論創新也沒有止境”。可以預見,新征程上還有諸多問題。結合新的實踐不斷推進理論創新,用新的理論指導新的實踐,將理論創新與(yu) 時代演進相結合,不斷豐(feng) 富和發展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yi) ,將為(wei)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繼續前行提供方向性指引。(完)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