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中國多地舉辦活動紀念朱踐耳:交響曲的“橋梁”連接起中西音樂文化

發布時間:2022-10-24 15:06: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上海10月24日電 題:中國多地舉(ju) 辦活動紀念朱踐耳:交響曲的“橋梁”連接起中西音樂(le) 文化

  作者 王笈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離騷》中的這句詩詞,是朱踐耳第八交響曲“求索”的立意來源,更是他作為(wei) 新中國培養(yang) 的第一代作曲家,窮其一生對“音樂(le) 夢”和中國“交響夢”上下求索的寫(xie) 照。今年是朱踐耳先生誕辰百年,上海交響樂(le) 團於(yu) 23日晚奏響其管弦樂(le) 《燈會(hui) 》、交響組曲《黔嶺素描》、女聲獨唱與(yu) 弦樂(le) 隊《水龍吟》及《第十交響曲“江雪”》,以表緬懷之情。

  作為(wei) 中國當代最傑出的作曲家之一,朱踐耳的創作軌跡不僅(jin) 是中國近現代交響樂(le) 創作的一個(ge) 縮影,也是中國交響樂(le) 史上的一座豐(feng) 碑。他在近70年的創作生涯裏,譜寫(xie) 了11部交響曲、17部管弦樂(le) 、15部室內(nei) 樂(le) 、8部聲樂(le) 作品。

  朱踐耳是西方音樂(le) 世界了解中國音樂(le) 創作的重要窗口之一,他的交響曲帶給世界一個(ge) 重要信息:當代中國藝術音樂(le) 已經達到一定的藝術水準。1990年,朱踐耳的《第四交響曲》獲瑞士瑪麗(li) ·何賽皇後國際作曲比賽唯一大獎。同年,他的名字被列入英國劍橋傳(chuan) 記中心的《世界音樂(le) 名人錄》。

  在朱踐耳百年誕辰之際,美國音樂(le) 學者約翰·羅比遜撰寫(xie) 的Zhu Jianer and the Symphony in China(《朱踐耳和中國交響曲創作》)由彼得郎學術出版社出版。作為(wei) 一名專(zhuan) 門研究亞(ya) 洲和非洲現代作曲家的音樂(le) 學者和演奏者,他認為(wei) “朱踐耳是20世紀末最重要的跨文化作曲家之一”,並將朱踐耳與(yu) 貝多芬、勃拉姆斯、肖斯塔科維奇列為(wei) 研究生期間交響樂(le) 文獻課程中的研究對象。

  中國多地也陸續開展了不同形式的紀念活動。10月22日晚,中國交響樂(le) 團在北京音樂(le) 廳舉(ju) 行紀念朱踐耳誕辰100周年音樂(le) 會(hui) ;10月23日,《致·踐耳——紀念朱踐耳百年誕辰室內(nei) 樂(le) 精品》黑膠唱片在上海首發,收錄琵琶與(yu) 弦樂(le) 四重奏《玉》、為(wei) 管弦樂(le) 隊及5件中國樂(le) 器而作《絲(si) 路夢尋》等7首上海交響樂(le) 團從(cong) 未錄製發行過的作品;11月18日,上海交響樂(le) 團北極星四重奏還將演奏朱踐耳的多部室內(nei) 樂(le) 作品,紀念這位德高望重的中國作曲家。

  “朱踐耳先生的交響曲是一座橋梁,連接著當代中國和西方音樂(le) 文化,也承載著老一輩中國音樂(le) 家的理想,更啟迪青年一代奮勇向前。”上海交響樂(le) 團音樂(le) 總監餘(yu) 隆告訴記者。

  正如朱老生前座右銘所說:“至誠至真,樂(le) 之靈魂。至精至美,樂(le) 之形神。若得萬(wan) 一,三生存幸。孰是孰非,悉聽後人。”這也是他一生“交響夢”的最佳概括。(完)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