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現代化的整體性意蘊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麵推進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並從(cong) 多個(ge) 角度對中國式現代化作了係統、深入闡釋。無論從(cong) 形成邏輯、發展曆程,還是從(cong) 基本內(nei) 涵、本質要求來看,中國式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於(yu) 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全麵、準確分析中國式現代化的整體(ti) 性意蘊,有利於(yu) 把握曆史主動,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製度自信、文化自信和曆史自信,不斷開辟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新境界,加快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曆史進程。
曆史主題的貫通性
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一直追求的最偉(wei) 大夢想。第一次鴉片戰爭(zheng) 以後,西方列強以堅船利炮打開了中國的大門,外源被動式現代化由此開啟。少數進步知識分子和士大夫“以經術作政治,慷慨論天下事”,其家國情懷、憂患意識、民族氣節溢於(yu) 言表。第二次鴉片戰爭(zheng) 使腐朽的專(zhuan) 製王朝痛定思痛,試圖通過“自強”“求富”的洋務運動實現強軍(jun) 之夢。中日甲午海戰的失敗標誌著洋務運動的破產(chan) 。中國何去何從(cong) ,統治者還是希望從(cong) 西方發達國家中尋求答案,殊不知社會(hui) 製度的腐敗才是戰爭(zheng) 失敗的最終根源。孫中山領導的資產(chan) 階級革命,雖然趕跑了皇帝,推翻了帝製,但是資產(chan) 階級民主共和國的夢想仍然難以實現。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以後,把為(wei) 中國人民謀幸福、為(wei) 中華民族謀複興(xing) 作為(wei) 初心使命,帶領中國人民推翻了帝國主義(yi) 、封建主義(yi) 和官僚資本主義(yi) “三座大山”的壓迫,建立了新中國,取得了革命、建設、改革的偉(wei) 大勝利,並以全麵深化改革開放推進了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的曆史進程,把全麵建成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ge) 百年奮鬥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麵推進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作為(wei) 新時代新征程的中心任務。
二維邏輯的統一性
中國式現代化體(ti) 現了馬克思主義(yi) 現代化的理論邏輯與(yu) 中國社會(hui) 發展的曆史邏輯的辯證統一。空想社會(hui) 主義(yi) 對未來社會(hui) 提出了許多美妙設想,但在不觸動社會(hui) 製度條件下的“等靠要”,隻能起到“望梅止渴”的作用。馬克思主義(yi) 科學社會(hui) 主義(yi) 理論體(ti) 係的確立,為(wei) 無產(chan) 階級和全人類的解放事業(ye) 提供了行動指南,蘊含其中的現代化理論成為(wei) 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來源和實踐遵循。馬克思一方麵肯定了現代化帶給人類的文明成果,如科學技術的進步、市場經濟的發展、民主化意識的增強等,同時,對現代化進程中的資本全球化進行了反思與(yu) 批判。因為(wei) 現代化在推進傳(chuan) 統社會(hui) 走向現代社會(hui) 的過程中,雖然推動了生產(chan) 力發展,調整了產(chan) 業(ye) 結構,增加了物質財富,但資本主義(yi) 主張的自由、平等、博愛、幸福等現代性價(jia) 值很快被社會(hui) 貧富兩(liang) 極對立及生態環境的惡化所否定。中國式現代化既堅持馬克思主義(yi) 現代化的基本原則,又根植於(yu) 中國大地、結合中國實際、反映人民意願、適應時代要求,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
實踐探索的持續性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對現代化的探索,經曆了一個(ge) 艱辛、曲折而長期的過程。新中國成立以後,通過對農(nong) 業(ye) 、手工業(ye) 和資本主義(yi) 工商業(ye) 的社會(hui) 主義(yi) 改造,確立了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製定了第一個(ge) 五年計劃,以此指導現代化建設。按照中共八大的精神,適應社會(hui) 主要矛盾的變化,要求盡快從(cong) 落後的農(nong) 業(ye) 國變為(wei) 先進的工業(ye) 國,成效是顯著的。但是,黨(dang) 內(nei) “左傾(qing) ”錯誤對現代化建設造成嚴(yan) 重危害。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目標的確立,標誌著我國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建設步入了新階段。經過幾代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的不懈努力,現代化建設的體(ti) 製機製不斷完善,物質條件越來越優(you) 越。尤其是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在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提出了一係列新理念新思想,采取了一係列新戰略新舉(ju) 措,脫貧攻堅和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的曆史性任務如期完成,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穩步提升。
內(nei) 涵要求的係統性
中國式現代化的基本內(nei) 涵、本質要求是一個(ge) 有著內(nei) 在邏輯聯係的有機整體(ti)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這既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基本內(nei) 涵,也點明了中國式現代化的基本特征。這五個(ge) 方麵相互聯係、缺一不可,貫穿其中的一條主線就是人的現代化。這裏的“人”是指全體(ti) 中國人民。五個(ge) 維度充分體(ti) 現了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內(nei) 在本質和弘揚全人類共同價(jia) 值、胸懷天下的大國風範。有什麽(me) 樣的內(nei) 涵,就有什麽(me) 樣的要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中從(cong) 九個(ge) 方麵闡述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其中“堅持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政治保證,“堅持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是其發展方向,“實現高質量發展”“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豐(feng) 富人民精神世界”“實現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促進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分別從(cong) 經濟、政治、文化、社會(hui) 、生態、對外關(guan) 係提出了具體(ti) 要求,“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最終成果。這九個(ge) 方麵渾然一體(ti) 、密不可分。
價(jia) 值功用的世界性
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價(jia) 值在於(yu) 它具有廣泛的世界意義(yi)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占世界總人口的1/5。中國解決(jue) 現代化建設中的疑難雜症,既推動了本國的發展,又為(wei) 解決(jue) 人類麵臨(lin) 的共同問題提供了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能為(wei) 整個(ge) 人類社會(hui) 的發展作出更大貢獻。中國式現代化不是奉行“國強必霸”的強盜邏輯,也不是靠戰爭(zheng) 掠奪和轉嫁汙染來完成,而是走和平發展之路,強調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因而能為(wei) 維護世界繁榮穩定作出重大貢獻。中國式現代化是在世界上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鑒中逐步推進的,不僅(jin) 要走出去,而且要引進來;不僅(jin) 使外來文明融入中華文明,而且使中華文明融入他國文明,從(cong) 而為(wei) 世界文明的豐(feng) 富性和多樣性作出重要貢獻。中國式現代化形成了較為(wei) 完整的理論觀點,積累了較為(wei) 豐(feng) 富的實踐經驗。特別是進入新時代以來,“攻克了許多長期沒有解決(jue) 的難題,辦成了許多事關(guan) 長遠的大事要事”,中國的現代化事業(ye) 取得了曆史性成就、發生了曆史性變革,能為(wei) 世界上許多發展中國家的現代化建設提供有益參考和借鑒。
(南方日報 文丨張謹 係中共廣東(dong) 省委黨(dang) 校馬克思主義(yi) 學院院長、廣東(dong) 省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研究中心省委黨(dang) 校研究基地特約研究員)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