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國際社會高度評價中國生態文明建設
新華社北京11月2日電 特稿:站在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國際社會(hui) 高度評價(jia) 中國生態文明建設
新華社記者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
海外專(zhuan) 家高度評價(jia) 中國生態文明建設成就和發展藍圖,認為(wei) 中國的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發展理念有助於(yu) 促進全球經濟社會(hui) 可持續發展、完善全球環境治理、應對氣候變化,為(wei)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作出貢獻。
生態文明理念意義(yi) 重大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逐漸深入人心,美麗(li) 中國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美國國家人文科學院院士、美國中美後現代發展研究院創院院長小約翰·柯布說,過去十年,中國致力於(yu) 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在生態保護方麵力度大、舉(ju) 措實,在推動全球生態文明建設方麵發揮了重要作用。中國能夠在保護自然環境的前提下使數億(yi) 人脫貧,這是一項具有全球曆史意義(yi) 的成就。
柯布說,中國顯示了治理汙染的決(jue) 心,為(wei) 節能減排和保護環境作出了實實在在的努力,不僅(jin) 體(ti) 現在承諾上,更體(ti) 現在實際行動上。
日本亞(ya) 洲經濟研究所環境問題專(zhuan) 家大塚(zhong) 健司對中國的生態文明建設行動印象深刻。他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近年來,中國出台《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中華人民共和國長江保護法》等諸多環保措施、法律,生態環境大幅改善,民眾(zhong) 環保意識明顯增強。
曾多次到訪中國的肯尼亞(ya) 非洲政策研究所所長卡格萬(wan) 加認為(wei) ,中國生態環境的改善有目共睹。他說,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推動全麵綠色低碳轉型方麵的努力富有成效,讓人真正理解生態文明建設的內(nei) 涵,即在發展和環境可持續性之間尋找平衡,使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
綠色發展共建美麗(li) 世界
老撾國會(hui) 副主席宋瑪·奔舍那對中國致力於(yu) 實現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頗有感觸。他說,中國不走先汙染後治理的西方現代化發展老路,站在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說明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謀求高質量、可持續的綠色發展。
柬埔寨亞(ya) 洲願景研究院研究員通孟戴維說,人類不應以犧牲自然環境換取經濟發展,而應努力在兩(liang) 者間取得平衡。中國推動綠色、可持續發展,體(ti) 現了中國對建設生態文明的承諾。
中國推進生態優(you) 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的同時,也給世界經濟社會(hui) 發展帶來機遇。多國企業(ye) 界人士表示,中國綠色技術不僅(jin) 有助於(yu) 一些國家解決(jue) 發展和環保問題,也給不少企業(ye) 帶來機遇。
委內(nei) 瑞拉環境電視台總裁維克托·卡裏略說,中國為(wei) 全球向綠色經濟轉型和節能減排作出了巨大貢獻,例如中國的太陽能電池板很好地滿足了拉美地區很多國家偏遠地區解決(jue) 電力和環保問題的需要。
在英國皇家國際問題研究所環境與(yu) 社會(hui) 部高級研究員郭江汶看來,在全球共同應對氣候變化威脅方麵,中國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中國在可再生能源發電、電動車、減排以及生態修複等方麵取得了顯著進展,而且中國綠色、循環、低碳發展將顯著加速全球綠色轉型,為(wei)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作出貢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