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更好發揮法治對共同富裕的保障作用

發布時間:2022-11-03 10:21:00來源: 學習時報

  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共同富裕內(nei) 含著社會(hui) 財富分配的公平性、公共產(chan) 品供給的均衡性、資源配置的高效性等三大結構性要素,通過縮小地區差距、城鄉(xiang) 差距和收入差距,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的終極目標。其中,必須加快構建為(wei) 共同富裕夯基固本的法律規範體(ti) 係、法治實施體(ti) 係、法治保障體(ti) 係,更好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

  推動共同富裕,需要與(yu) 之相適應的法治基礎。加強法治社會(hui) 建設,打造法治軌道上的有為(wei) 政府,實施法治化的社會(hui) 治理機製,提升全民法治意識,降低社會(hui) 運行成本,減少矛盾衝(chong) 突,既為(wei) 共同富裕提供良好的法治環境和社會(hui) 秩序,也為(wei) 共同富裕提供前提基礎和兜底保障。

  良法善治能夠有效地保障共同富裕。一是能夠有效保障社會(hui) 財富公平分配。推動共同富裕要求在法治框架內(nei) 合理調整收入分配關(guan) 係,規範收入分配秩序,規範財富積累機製,促進在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wei) 安全的發展前提下形成有利於(yu) 共同富裕的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分配體(ti) 係和分配格局,既把“蛋糕”做大又把“蛋糕”分好,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ti) 人民。二是能夠有效保障公共產(chan) 品均衡供給。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確保實現公共產(chan) 品供給的均衡性,進一步健全和完善醫療、教育、就業(ye) 、養(yang) 老、住房、社會(hui) 保障、社會(hui) 救助等基礎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公共產(chan) 品供給的法律製度,切實依法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權、勞動就業(ye) 權、社會(hui) 保障權、健康權、居住權等,真正守住共同富裕的底線標準。三是能夠有效保障資源配置高效集約利用。確保資源配置的效率和公平,發揮市場“無形之手”和政府“有形之手”的積極作用。無論是市場規律還是政府規則,都可以在法治層麵達成統一,將市場規律轉化成法律製度,再由政府運用法律,使“有形之手”遵循市場規律,在法治軌道上促進資源配置的高效集約利用。

  當前,在立法方麵,民法典頒布施行,重點領域、新興(xing) 領域和涉外領域法律法規體(ti) 係不斷完善。在法治政府領域,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和強化行政執法體(ti) 製改革的成效顯著。在司法改革領域,司法管理體(ti) 製機製和司法責任製改革不斷深入,訴訟程序改革和人權司法保障不斷加強。這些都為(wei) 推動共同富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法治軌道。與(yu) 此同時,推動共同富裕所需要的法治環境不斷優(you) 化。黨(dang) 對法治建設的領導更加堅強有力,法治建設的體(ti) 製機製更加健全,法治工作隊伍建設的質量不斷提升,法治文化的覆蓋麵和影響力不斷擴大,全社會(hui) 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自覺性和主動性顯著增強,都為(wei) 推動共同富裕提供了良好的法治環境。進一步以法治推動共同富裕,需要把握以下幾點。

  始終堅持與(yu) 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相匹配的法治方向。一是堅持黨(dang) 的全麵領導。無論是在推進全麵依法治國的進程中,還是在共同富裕的征途上,必須始終堅持黨(dang) 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形成統一意誌、匯聚磅礴力量。二是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使法律及其實施充分體(ti) 現人民利益,努力實現人民期待的良法善治,更好滿足人民群眾(zhong) 對美好生活的新要求新期待。三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道路。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道路立足於(yu) 我國國情、紮根於(yu) 我國文化,能夠解決(jue) 推動共同富裕過程中的問題,是實現共同富裕、創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必須始終堅持、不斷發展。

  完善與(yu) 共同富裕相互促進的法律體(ti) 係。一是推動共同富裕政策的法律化。根據“重大改革要於(yu) 法有據”的原則,抓緊推動共同富裕政策法律化,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保障共同富裕決(jue) 策有效實現,以法律的形式規範和明確共同富裕的指導思想和原則、具體(ti) 內(nei) 容和要求、實施主體(ti) 和責任等內(nei) 容,並以之統領相關(guan) 法律體(ti) 係的立改廢釋纂工作。二是運用法治方式保障物質富裕。通過依法平等保護各種所有製企業(ye) 的產(chan) 權和自主經營權、完善各類市場主體(ti) 公平競爭(zheng) 的法治環境、加強產(chan) 權和知識產(chan) 權保護、營造激勵企業(ye) 家幹事創業(ye) 的濃厚氛圍、推動貿易和投資便利化等措施,真正運用法治方式保障實現共同富裕所含的物質富裕。三是運用法治思維實現精神富有。共同富裕是全麵富裕。在強化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引領,滿足人民群眾(zhong) 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麵的精神文化需求方麵需要通過共同富裕的法治保障,最終形成人民精神富有、人與(yu) 自然和諧、社會(hui) 團結和睦的文明圖景。

  推動共同富裕領域法律法規的有效實施。一是嚴(yan) 格行政執法。推進“大綜合一體(ti) 化”行政執法改革,形成執法目錄總清單+綜合執法清單+專(zhuan) 業(ye) 執法清單的“三張清單”,完善跨領域跨部門綜合執法、執法數字化、行政執法體(ti) 製機製。這些嚴(yan) 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所形成的實踐成果、製度成果和理論成果為(wei) 共同富裕營造了良好法治環境。二是確保公正司法。不斷強化訴源治理、數字法治建設,進一步優(you) 化營商環境、破解執行難、推動行政爭(zheng) 議實質化解,使其在推動共同富裕中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ti) 人民。三是推動全民守法。通過建立法治文化廣場、法治文化長廊、法治書(shu) 屋、文化示範戶等陣地,切實將法治文化氛圍浸潤到人民群眾(zhong) 日常生活中。通過推動全民守法,使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成為(wei) 全體(ti) 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覺行動。四是強化法治監督。聚焦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構建黨(dang) 委領導下的“法治大監督”格局,建立健全嚴(yan) 密法治監督體(ti) 係,全麵推進企業(ye) 合規司法製度改革,加強企業(ye) 知識產(chan) 權保護,積極開展檢察公益訴訟活動,建立行政爭(zheng) 議化解協作機製,推進法治監督數字場景建設,全力打通數據壁壘,加強各領域協同監督。(學習(xi) 時報 朱晨)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