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新規下增持回購熱度攀升:大單回購計劃明顯增多 帶動股票價值回歸

發布時間:2022-11-04 15:22:00來源: 中國經濟網

  本報記者 吳曉璐

  自10月14日證監會(hui) 和滬深交易所就優(you) 化增持回購規則公開征求意見以來,上市公司掀起一輪增持回購熱潮。據統計,截至11月3日記者發稿,自10月14日以來,滬深兩(liang) 市35家上市公司36次披露增持計劃;47家公司披露回購計劃,預計回購金額上限合計152.65億(yi) 元。增持回購計劃數量遠超去年同期。

  中國銀行研究院博士後邱亦霖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上市公司積極回應規則優(you) 化,增持回購計劃密集,回購規模不斷增加,彰顯企業(ye) 應對市場波動表現出穩定市值的信心,進一步帶動股票價(jia) 值回歸。

  據統計,截至記者11月3日發稿,10月14日至今,滬市共計24家公司披露回購預案,擬回購金額上限為(wei) 93.65億(yi) 元。深市23家公司披露回購方案或提議回購公告,擬回購金額上限合計59億(yi) 元。

  記者注意到,近期大單回購計劃明顯增多。上述回購計劃中,33家預計回購金額上限過億(yi) 元,占比67.35%。其中,伊利股份、恒逸石化和長城汽車3家回購金額上限均超過10億(yi) 元。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陳靂表示,公司回購金額高說明公司對於(yu) 未來發展預期的高度認可,長遠來看將穩定公司生產(chan) 發展,吸引市場關(guan) 注度。

  伊利股份和恒逸石化回購計劃均顯示,公司擬以不低於(yu) 10億(yi) 元(含)且不超過20億(yi) 元實施回購,其中,伊利股份回購股份用於(yu) 注銷,恒逸石化回購股份用於(yu) 後續轉換公司發行的可轉債(zhai) 。據恒逸石化最新公告,截至11月2日,本輪已經回購1.47億(yi) 元。

  長城汽車已是年內(nei) 發起的第二輪回購。今年7月29日至9月15日,長城汽車已經耗資3.93億(yi) 元實施回購。10月17日,公司再度發布金額上限為(wei) 18億(yi) 元的回購預案,回購股份用於(yu) 實施股權激勵或員工持股計劃。截至11月2日,長城汽車本輪回購已經實施3.37億(yi) 元。

  從(cong) 47家公司的回購目的來看,超過八成為(wei) 實施股權激勵或員工持股計劃,僅(jin) 部分為(wei) 注銷或轉換可轉債(zhai) 。

  陳靂表示,實施股權激勵或員工持股計劃主要是為(wei) 了實現穩定公司價(jia) 值和員工價(jia) 值的雙贏局麵,這是在不波及原有股東(dong) 的權益下,提升員工忠誠度的最有效辦法。部分用於(yu) 轉換可轉債(zhai) 或注銷,主要體(ti) 現了公司對回購股份處理模式的靈活性,拓寬公司融資渠道。同時,注銷有助於(yu) 提高每股淨資產(chan) ,增強投資者信心。

  在上市公司大股東(dong) 、董監高等推動下,近日上市公司增持計劃亦翻倍增長。據統計,10月14日至今,17家滬市公司共18次披露大股東(dong) 、董監高增持計劃,增持金額上限為(wei) 23.67億(yi) 元。深市18家公司的控股股東(dong) 、實際控製人、董監高、持股5%以上的股東(dong) 披露了增持計劃。去年同期,增持計劃僅(jin) 披露了14次。

  記者注意到,高管增持的熱情高漲。上述增持計劃中,計劃增持的公司高管數量占比超八成,高於(yu) 去年。

  “公司高管作為(wei) 公司的核心管理者,持股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投資者的情緒。一般來說,高管的持續增持體(ti) 現了對公司未來發展的信心,向市場情緒傳(chuan) 遞正麵信號。”陳靂表示。(證券日報)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