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上市公司“追光” 跨界光伏熱潮迭起
11月7日,金鴻順公告稱,擬收購德雷射科(廊坊)100%股權,新增光伏領域高端設備製造業(ye) 務。2022年以來,光伏行業(ye) 火爆刺激上下遊產(chan) 業(ye) 新一輪擴產(chan) 。同時,A股多家上市公司也開始“追光”,紛紛跨界投資光伏產(chan) 業(ye) ,各家公司投資方式也不盡相同,有通過收購、設立光伏公司,或是投資新建光伏項目,或是與(yu) 其他企業(ye) 共建新公司,進入領域也涵蓋了光伏電站、光伏發電、光伏異質結等多個(ge) 細分賽道。
30家公司跨界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已有30家上市公司跨界到光伏行業(ye) 。其中,有從(cong) 事益智玩具的沐邦高科,有從(cong) 事乳品行業(ye) 的皇氏集團,有從(cong) 事紡織行業(ye) 的江蘇陽光,也有從(cong) 事專(zhuan) 業(ye) 設備製造的上機數控等。
在跨界進入後,光伏新玩家近期動作頻頻。11月1日晚,和邦生物公告稱,公司控股子公司安徽阜興(xing) 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簡稱“阜興(xing) 科技”)與(yu) 皇氏集團子公司安徽皇氏綠能科技有限公司(簡稱“皇氏綠能”)簽訂長供合作協議,約定阜興(xing) 科技向皇氏綠能銷售總量不低於(yu) 25億(yi) 片單晶矽片,預計銷售金額總計約195億(yi) 元(含稅)。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兩(liang) 個(ge) 交易方均是才跨界進入光伏行業(ye) 不久的新玩家。和邦生物2021年投資建設的阜興(xing) 科技10GW N+型超高效單晶太陽能矽片項目現處於(yu) 試生產(chan) 過程中,該項目一期啟動規模為(wei) 1.5GW-2GW。資料顯示,和邦生物是全球最大的雙甘膦供應商,也是國內(nei) 最大的IDA法製取草甘膦的生產(chan) 商。
皇氏集團主營業(ye) 務則是乳業(ye) ,公司8月22日公告稱,在安徽阜陽經開區投資100億(yi) 元建設20GW TopCon超高效太陽能電池和2GW組件項目。
景氣周期持續
上市公司紮堆跨界光伏行業(ye) 背後,是光伏產(chan) 業(ye) 鏈的持續火熱。此前多家光伏組件企業(ye) 三季報業(ye) 績均呈現大幅增長,需求提振成為(wei) 光伏企業(ye) 業(ye) 績增長的主因。
今年下半年以來,國內(nei) 光伏裝機需求保持旺盛,帶動行業(ye) 相關(guan) 企業(ye) 盈利。機構表示,行業(ye) 龍頭加碼產(chan) 能,有利於(yu) 穩固其市場地位。由於(yu) 供需錯配,產(chan) 業(ye) 鏈各環節存在利潤分配不均的問題。近年來,光伏矽料、單晶矽片頻頻漲價(jia) ,對下遊電池片、組件企業(ye) 的經營造成較大影響。在此背景下,垂直一體(ti) 化模式成為(wei) 相關(guan) 企業(ye) 的發展重點,一定程度上帶動了對上遊的投資。
光伏賽道持續火熱也推動相關(guan) 企業(ye) 加速擴充產(chan) 能。目前,國內(nei) 外矽片廠正在積極擴產(chan) 。對此,業(ye) 內(nei) 人士表示,一方麵,在傳(chuan) 統能源價(jia) 格上漲背景下,國內(nei) 光伏企業(ye) 加速海外一體(ti) 化產(chan) 能建設,國產(chan) 設備商全球化銷售優(you) 勢明顯;另一方麵,矽料價(jia) 格處於(yu) 高位,矽片廠盈利性較好,擴產(chan) 熱情不減。
機構表示,綜合國內(nei) 外組件消費的情況,預期組件終端博弈情況或加劇。每年四季度往往是我國大型地麵光伏電站裝機的旺季,今年大概率將延續這樣的態勢。根據機構預測,2022年全球裝機目標在250GW-260GW之間,其中國內(nei) 裝機量達70GW-80GW。四季度的剛性需求將進一步刺激光伏全產(chan) 業(ye) 鏈消費。
警惕炒作風險
在多家上市公司發布跨界投資光伏項目後,股價(jia) 幾乎都迎來了短期上漲。在沾“光”即漲的大背景下,更需要關(guan) 注“追光”的上市公司是轉型還是炒作。
對此,交易所和監管機構也在持續關(guan) 注。今年6月,養(yang) 豬巨頭正邦科技就因一項400億(yi) 元光伏合作項目收到關(guan) 注函;沐邦高科也因多次披露光伏電池項目收到問詢函;紡織企業(ye) 江蘇陽光在披露200億(yi) 元光伏合作項目後也引來問詢函;而獸(shou) 藥公司綠康生化在宣布擬高溢價(jia) 跨界收購光伏膠企業(ye) 後股價(jia) 收獲五連板,監管機構隨即下發關(guan) 注函,質疑其是否迎合熱點炒作,隨後綠康生化又叫停了該交易。
同時,跨界新玩家也麵臨(lin) 技術和人才儲(chu) 備方麵的風險。比如,沐邦高科就在跨界投資TopCon項目的公告中表示,公司目前未從(cong) 事光伏電池業(ye) 務,亦無TopCon光伏電池生產(chan) 技術儲(chu) 備,尚無TopCon電池人才團隊,正在積極聯絡引進相關(guan) 領域人才,可能存在人才引進不達預期的風險。
對此,業(ye) 內(nei) 人士表示,隔行如隔山,隨著新一輪“追光者”紮堆湧入,盲目跟風值得警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