僑鄉廣東開平稻田裏上演音詩舞展演活動
中新網江門11月10日電 (記者 程景偉(wei) )在廣東(dong) 江門開平市大沙鎮大塘麵村,稻浪飄香。近日,一場融合音樂(le) 、詩歌、舞蹈的展演活動在該村的稻田裏上演。
據廣東(dong) 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消息,目前廣東(dong) 晚稻陸續進入收獲期,各糧食主產(chan) 區收割工作正在緊鑼密鼓開展中。據悉,今年廣東(dong) 晚稻麵積共計1454萬(wan) 畝(mu) 。
江門是水稻大市,是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的糧食產(chan) 地,也是廣東(dong) 全省優(you) 質米最大的產(chan) 區之一。江門開平是著名的僑(qiao) 鄉(xiang) ,大沙是南粵古驛道的重要節點,獨鶴山下的“獨鶴驛”是曾是通往粵西最重要的通道之一,自古以來人文薈萃。近年來,開平市大沙鎮積極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和創建全國“兩(liang) 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論實踐創新基地,大力開展村容村貌整治,致力打造一個(ge) 風景優(you) 美並融合自然教育、生態保育、文化創意、鄉(xiang) 村旅遊於(yu) 一體(ti) 的鄉(xiang) 村生態社區,昔日的“獨鶴驛”也轉變為(wei) 特色民宿。
大塘麵村近年來被廣東(dong) 省委農(nong) 辦、廣東(dong) 省文旅廳等單位共同評選為(wei) “廣東(dong) 省美麗(li) 鄉(xiang) 村特色名村”,鶴洲水鄉(xiang) 精品旅遊線路被評選為(wei) “廣東(dong) 省美麗(li) 鄉(xiang) 村精品旅遊線路”。
這次展演作品以舞蹈為(wei) 主要表現手段,加入配樂(le) 、詩朗誦的畫外音,通過南粵古驛道中大沙的獨鶴山、獨鶴驛站的詩詞故事為(wei) 創作元素,由古至今演繹“鶴鳴獨鶴驛”“雲(yun) 是鶴家鄉(xiang) ”“鶴舞新時代”等三個(ge) 篇章。
第一篇章“鶴鳴獨鶴驛”主要以明朝長樂(le) 縣知縣黃瑜《雙槐文集》中有關(guan) 詠鶴的詩歌、明朝水利專(zhuan) 家潘季馴《過獨鶴驛》、明朝肇慶府知府王泮《過獨鶴》三首古詩為(wei) 舞蹈創作元素,表現開平大塘麵片區的前世——古獨鶴驛站“鶴的故事”。引入太極元素的舞蹈展演表達出了瑞祥之氣,同時通過鶴之靈、鶴之美、鶴之祥來表現人與(yu) 自然、人與(yu) 生態的和諧。
第二篇章“雲(yun) 是鶴家鄉(xiang) ”主要以詩詞《鷓鴣天·遊大沙大塘麵村》為(wei) 舞蹈創作元素,展現鶴的家鄉(xiang) ——大沙大塘麵片區(古稱鶴洲)山水稻田之美、生態旅遊活力。同時以廣東(dong) 音樂(le) 《雨打芭蕉》伴奏下的舞蹈來表現嶺南文化,用采茶姑娘舞蹈來描繪大沙茶園豐(feng) 收盛景,以傳(chuan) 統漢唐舞蹈來述說禮儀(yi) 之邦“有鶴來儀(yi) ”的故事。
第三篇章“鶴舞新時代”主要以《大塘麵鄉(xiang) 村振興(xing) 》五言律詩為(wei) 舞蹈創作元素,通過“鶴舞金秋”,展現了僑(qiao) 鄉(xiang) 開平進一步落實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加快創建“雙碳”示範縣、全國“兩(liang) 山”理論實踐創新基地,推動“城鄉(xiang) 共進”,建設“先進製造強市、文化旅遊名城、山水生態家園”的決(jue) 心。(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