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甜味劑會導致肥胖嗎?專家給出解釋

發布時間:2022-11-10 14:48:00來源: 北京青年報

  四機構聯合發布《食品甜味劑科學共識(2022)》

  甜味劑會(hui) 導致肥胖嗎?專(zhuan) 家給出解釋

  日前,科信食品與(yu) 健康信息交流中心、中國疾病預防控製中心營養(yang) 與(yu) 健康所、中華預防醫學會(hui) 食品衛生分會(hui) 、中華預防醫學會(hui) 健康傳(chuan) 播分會(hui) 四家專(zhuan) 業(ye) 機構發布了《食品甜味劑科學共識(2022)》,旨在幫助公眾(zhong) 更全麵了解甜味劑。近期,網絡上關(guan) 於(yu) 甜味劑的爭(zheng) 議很多,有的說甜味劑能幫助減肥,有的說甜味劑會(hui) 增加食欲、導致肥胖。針對種種爭(zheng) 議,專(zhuan) 家給出了科普解釋。

  專(zhuan) 家表示不應誇大甜味劑的減肥作用 但也不會(hui) 影響血糖

  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君石表示,甜味劑會(hui) 增加食欲、導致肥胖是一個(ge) 常見的誤區,在膳食總量不變的前提下,以甜味劑替代添加糖可以減少能量攝入。但體(ti) 重管理取決(jue) 於(yu) 總能量平衡,而不能把希望寄托在甜味劑上。甜味劑不是減肥藥,不應誇大它的作用。

  還有觀點認為(wei) 甜味劑會(hui) 引起血糖升高、導致糖尿病。陳君石院士表示,甜味劑幾乎不會(hui) 影響血糖,也不會(hui) 導致糖尿病。甜味劑為(wei) 高血糖人群及糖尿病患者提供了更豐(feng) 富食物選擇,糖尿病患者適當攝入非營養(yang) 性甜味劑食品或飲料都是安全的。

  天然甜味劑並不會(hui) 比人工甜味劑更安全或健康

  在甜味劑安全性方麵,《共識》指出,甜味劑的安全性基於(yu) 嚴(yan) 格的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已得到多個(ge) 國際組織和國家/地區權威食品安全風險評估機構和食品安全管理機構的肯定,按照相關(guan) 法規標準使用甜味劑都是安全的。有人認為(wei) 天然甜味劑比人工甜味劑更安全或健康。陳君石院士表示,無論是“人工”還是“天然”的甜味劑,都是站在同一起跑線上接受科學和嚴(yan) 格的風險評估,從(cong) 專(zhuan) 業(ye) 的風險評估標準來看,二者並沒有本質區別,天然甜味劑並不會(hui) 比人工甜味劑更安全或健康。

  七種常見甜味劑的冷知識

  市麵上食品中添加的各種甜味劑,隻聽名字大家一定覺得很熟悉,但關(guan) 於(yu) 這些甜味劑具體(ti) 的知識點,大家就不一定那麽(me) 清楚了。根據《食品添加劑手冊(ce) 》(第三版)和《食品甜味劑科學共識(2022)》所述,就來跟大家普及一下關(guan) 於(yu) 甜味劑的知識。

  三氯蔗糖:甜度是蔗糖的600倍,是唯一以蔗糖為(wei) 原料的功能性甜味劑,相比其他甜味劑,風味更像蔗糖,經常被用於(yu) 醬菜、罐頭、蜜餞、糖果、醃製食品和烘焙食品。

  安賽蜜:甜度是蔗糖的200倍,屬人工合成。常與(yu) 其他甜味劑混合使用,產(chan) 生更好的甜味感受,經常被用於(yu) 罐頭、蜜餞、糖果、烘焙食品和飲料類。

  阿斯巴甜:甜度是蔗糖的150-200倍,從(cong) 兩(liang) 種常見氨基酸(天冬氨酸和苯丙氨酸)生產(chan) 而來,這兩(liang) 種氨基酸天然存在於(yu) 食物中,包括水果、蔬菜、肉類和蛋類。被譽為(wei) “研究最徹底的食品添加劑之一”,其安全性是有保障的。

  需要注意的是,患有罕見遺傳(chuan) 病——苯丙酮尿症的患者不能代謝苯丙氨酸,因此添加了阿斯巴甜的食品和飲料的標簽上會(hui) 提示消費者該產(chan) 品含苯丙氨酸。

  甜蜜素:甜度是蔗糖的30-50倍,屬人工合成。是目前應用的甜度最低的高倍甜味劑,常與(yu) 其他品種搭配使用。它的特點是不會(hui) 掩蓋水果的味道,所以很適合用於(yu) 果汁飲料。經常被用於(yu) 罐頭、腐乳類、烘焙食品、飲料類。

  甜菊糖苷:甜度是蔗糖的200倍,從(cong) 甜葉菊中提取。味道比較接近糖的天然甜味物質,常用於(yu) 餐桌代糖,但添加量大時會(hui) 有一定的後苦味。經常被用於(yu) 蜜餞、糖果、糕點、膨化食品、飲料類。

  赤蘚糖醇:甜度是蔗糖的0.6-0.8倍,由澱粉發酵而來。是唯一不提供能量的糖醇,但短時間內(nei) 大量食用可能引發滲透性腹瀉,屬於(yu) 不耐受,並非食品安全問題。溶解於(yu) 水時具有吸熱效果,食用時會(hui) 有清涼感。常見於(yu) 各類食品。

  木糖醇:甜度約等於(yu) 蔗糖的1倍,從(cong) 玉米芯水解提取。常用於(yu) 口香糖,但短時間內(nei) 大量食用可能引發滲透性腹瀉,屬於(yu) 不耐受,並非食品安全問題,要一次性吃掉100粒的糖醇類口香糖才能達到腹瀉的效果。

  (文/本報記者 雷若彤 北京青年報)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