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今年慢綜藝16檔,出圈話題多為“尷尬”

發布時間:2022-11-10 14:59:00來源: 新京報

  新京報統計9年來慢綜藝發展數據,探尋節目演變趨勢

  今年慢綜藝16檔,出圈話題多為(wei) “尷尬”

  2022年,據新京報記者粗略統計,各平台至少推出了16檔慢綜藝(指與(yu) “以競技為(wei) 主、快節奏”的綜藝相對應的一類綜藝節目,以下簡稱慢綜),其中《快樂(le) 再出發》豆瓣評分9.6成為(wei) 今年“黑馬”,《花兒(er) 與(yu) 少年》時隔五年攜“露營季”再度歸來,《向往的生活》《五十公裏桃花塢》等“綜N代”也保持了既往水準。但喧鬧之下,我們(men) 也發現今年半數以上的慢綜評分人數不足1萬(wan) ;“出圈”話題也大多是“無聊”、“尷尬”……慢綜似乎正在步入“數量增多,影響力變弱”的市場態勢。

  何為(wei) “慢綜藝”?

  一種特殊“氛圍”的節目,像綠皮火車

  當分析“慢綜藝”發展趨勢時,不得不首先追溯:什麽(me) 是“慢綜藝”?與(yu) 競演、音樂(le) 、美食等細分垂類節目不同,“慢”涵蓋了更廣泛的內(nei) 容範疇。若放在理論層麵,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新聞與(yu) 傳(chuan) 播研究所世界傳(chuan) 媒研究中心秘書(shu) 長、研究員冷凇將慢綜理解為(wei) 一種特殊的節目“氛圍”,“‘慢’,不僅(jin) 僅(jin) 是製作角度層麵,鏡頭的速度、流程的設置,更是一種節奏、情緒與(yu) 心境,是現代生活繁雜狀態下的一劑良藥;同時,這種‘慢’並不代表信息量的少或者弱,主要是營造出一種觀賞氛圍。”冷凇以“綠皮火車”比喻當下的慢綜,“‘快綜’具有更強的目的性,為(wei) 了到達目的地,需要不斷地‘換乘’,也就是需要不簡單的舞美、不平淡的賽製、不重複的環節,更加注重後期投放;‘慢綜’則反其道而行之,是無為(wei) 而為(wei) ,簡約而不簡單,充滿巧思。”

  實踐層麵,業(ye) 內(nei) 人士往往將“慢”視為(wei) 一種底層邏輯。《快樂(le) 再出發》導演趙浩以“快”、“慢”將這季節目劃分為(wei) 第一期和其餘(yu) 期。在趙浩看來,第一期“荒島求生”中,導演組設置了許多環節,例如找箱子、找開箱密碼、完成神秘任務等,以此驅動節目發展——這是“快綜藝”的製作邏輯。而自第二期開始,節目組隻構建了基本框架——每天提供50元生活費,其餘(yu) ,都要靠嘉賓自己想辦法謀生存。而後來,帳篷被風刮倒、險些吃“霸王餐”、岸邊垂釣、下水劃艇,大部分都是即興(xing) 發揮。包括去劇組打工賺錢,陸虎提出這個(ge) 設想後,節目組才立刻去附近劇組溝通。從(cong) 決(jue) 定拍到進去拍,中間僅(jin) 相隔幾小時。

  “慢綜藝”的崛起急速的現實生活,大家需要喘息窗口

  2014年,湖南衛視推出綜藝《花兒(er) 與(yu) 少年》,一經播出反響不俗。而後各平台陸續推出《花樣姐姐》《偶像來了》等節目。2017年,《向往的生活》第一季播出。它就像在紮堆廝殺多年的明星娛樂(le) 節目中撕開了一處安靜之所——一個(ge) 遠離城市的“蘑菇屋”,幾位家人隨遇而安地勞作、做飯、遛彎、聊天……《向往的生活》第一季前四集曾遭遇市場的不認同,開端可以說是舉(ju) 步維艱,直到中期才逐漸走紅,慢綜也形成了獨特氣候。據悉,《中餐廳》《親(qin) 愛的·客棧》等節目均是在2017年首播,並成為(wei) 當年爆款。

  為(wei) 何慢綜會(hui) 在那兩(liang) 年蓄勢爆發?一位綜藝導演曾表示,彼時生活節奏越來越快,交通快、信息傳(chuan) 遞快,甚至戀愛分手都很快。現實生活的急速,與(yu) 慢綜藝的“慢”就此形成了精神上的反向彌補——大家急需給自己尋找喘息的窗口。

  此外,國內(nei) 流行的“內(nei) 容跟風”也為(wei) 慢綜提供了快速生長的土壤。趙浩記得《向往的生活》播後的第二年,慢綜已是遍地開花,且每一檔嘉賓咖位都不低,也投了不少錢。資深綜藝製作人L先生曾向新京報表示,當年很多客戶在簽約前一聽是原創模式,基本就不會(hui) 投了。也因此,在《向往的生活》前他提出餐廳經營、民宿經營等類似的慢綜創意,都未成功獲得試錯成本,“可後來卻做得風生水起”。從(cong) 另一個(ge) 角度看,2017年、2018年也曾出現一批同質化的娛樂(le) 向節目,造成觀眾(zhong) 審美疲勞,“在此契機下,以《向往的生活》為(wei) 代表的慢綜藝作為(wei) ‘新秀’力量,也很自然地開始享受市場上創新節目形態的初期紅利。”冷凇表示。

  采寫(xie) /數據整理 新京報記者 張赫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