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食堂怎樣讓年輕人“吃得好”
近期,有關(guan) 社區食堂的建設備受關(guan) 注。
10月31日,住建部、民政部聯合發布的《關(guan) 於(yu) 開展完整社區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中,要求完善社區服務設施。其中提到,適應居民日常生活需求,配建便利店、菜店、食堂、郵件和快件寄遞服務設施、理發店、洗衣店、藥店、維修點、家政服務網點等便民商業(ye) 服務設施。這當中,社區食堂的概念尤其引人注目。
社區食堂並不是最近才出現的,其一直是各地惠民實事項目的重要內(nei) 容之一。此前,不少地區已經陸續出現了社區食堂,有的甚至已經經營多年,但一直處於(yu) 存在感較低的狀態。
從(cong) 目前各地已投入經營的社區食堂看,雞肋、不實用、滿意度低,是不少居民的普遍評價(jia) 。具體(ti) 說來,社區食堂的問題大多集中於(yu) 菜品簡單、口味不佳、環境簡陋以及無法保障食品安全等幾方麵。
既然如此,為(wei) 什麽(me) 仍然需要建設社區食堂呢?一個(ge) 重要原因即在於(yu) 其便利性。
在很多城市,盡管餐飲業(ye) 整體(ti) 已經很發達,但仍存在分布不均衡的問題,尤其是對於(yu) 生活在郊區的居民來說,飲食選擇相對少了很多。此時,位於(yu) 家門口的社區食堂,則能夠最大限度滿足就近與(yu) 多樣化的需求。
此外,還得看到,對於(yu) 占據城市人口大多數的年輕人來說,社區食堂在某種程度上可以很好地解決(jue) 他們(men) “下班好累不想做飯”,以及“今天晚上吃什麽(me) ”的煩惱。
但是,社區食堂如何推行、怎麽(me) 運行才能真正發揮作用、解除痛點,避免成為(wei) “雞肋”產(chan) 品,仍然需要認真且長遠的規劃。
社區食堂與(yu) 其他餐飲產(chan) 品最大的不同,並不在於(yu) 地理位置,而是在於(yu) 它的公益性。也就是說,社區食堂是一項惠民工程,首先考慮的是公益屬性,其次才是營利性。
這一性質也決(jue) 定了社區食堂無法賺快錢、賺大錢,可能需要政府補一點、企業(ye) 讓一點,在營利與(yu) 公益之間尋找一個(ge) 平衡點。因此運營方的“準入標準”相對也會(hui) 更高,這就需要社區嚴(yan) 把考核。
當然,“企業(ye) 讓一點”並不代表其他標準也要“讓一點”,社區食堂需要考慮不同人群的飲食、用餐習(xi) 慣,尤其是老年人、殘障人士以及困難家庭等特殊群體(ti) 。其實,從(cong) 社區食堂設立的初衷看,很大程度也是為(wei) 了給這類特殊群體(ti) 提供更好的服務。
事實上,最近關(guan) 於(yu) 社區食堂的討論多了以後,網絡上也不乏質疑的聲音。比如,有的人疑問社區食堂的存在會(hui) 不會(hui) 取代小飯館,甚至還有人擔心社區食堂會(hui) 變成“大鍋飯”。
其實,社區食堂的存在是在小飯館之外給居民更多的選擇。它不是“國營食堂”,用心經營就不會(hui) 變成“大鍋飯”。社會(hui) 資本的參與(yu) 以及對市場規律的尊重,可以讓社區食堂朝著可口、健康,以及多樣化與(yu) 個(ge) 性化的方向發展。傾(qing) 聽社會(hui) 與(yu) 居民意見,根據社區特征製定運營策略,做精做細餐飲服務,應該是如今社區食堂的一大亮點。
無論是充分發揮公益屬性,還是擁抱市場化的運營,社區食堂都不能成為(wei) 棄之可惜、食之無味的“雞肋”產(chan) 品。麵向如此廣闊的市場,其帶給居民的幸福感也應該是實實在在的。
胡不歸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