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五年之約:從坦克連到偵察連,一支連隊的轉型跨越

發布時間:2022-11-14 11:23:00來源: 解放軍報

  一名士兵帶給連隊的“禮物”

  程錫南

  “黨(dang) 的十九大以來的5年,是極不尋常、極不平凡的5年。”參加學習(xi) 宣傳(chuan) 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討論交流,談及最近這5年經曆的變化,第74集團軍(jun) 某旅中士王亞(ya) 偕激動不已。

  5年前,國防和軍(jun) 隊改革深入推進,王亞(ya) 偕所在的連隊由坦克連轉型為(wei) 偵(zhen) 察連。5年過去了,王亞(ya) 偕從(cong) 門外漢成長為(wei) 專(zhuan) 業(ye) 精通的偵(zhen) 察班長,實現了坦克兵向偵(zhen) 察兵的轉變,連隊也實現了從(cong) 名次倒數到軍(jun) 事訓練先進單位的轉變。

  “唯有奮鬥能創造曆史!”談起5年成長,王亞(ya) 偕向大家分享了3個(ge) 月前帶隊參加集團軍(jun) 偵(zhen) 察專(zhuan) 業(ye) 預提指揮軍(jun) 士比武集訓的一段經曆。

  集訓隊裏,各單位偵(zhen) 察尖子匯聚一堂,高手如雲(yun) ,競爭(zheng) 激烈。集訓第一次月考,王亞(ya) 偕所帶班成績總評位列倒數。

  那時,王亞(ya) 偕內(nei) 心十分焦慮:與(yu) 其他旅老牌偵(zhen) 察兵同台競技,他們(men) 這些半路出家的偵(zhen) 察兵,能否一戰?

  盯著成績公布欄,王亞(ya) 偕心中不是滋味。他回憶起了多年前的那個(ge) 下午。連隊參加上級偵(zhen) 察比武铩羽而歸,時任連長周臻紅著眼眶對大家說:“這口氣,我們(men) 一定要自己掙回來!”

  王亞(ya) 偕帶著全班立下軍(jun) 令狀:“誓把紅旗扛回連隊!”查找訓練問題、分析短板弱項、製訂強化訓練計劃……大家的血性都被點燃。

  “腦袋裏隻有一個(ge) 念頭,拚了!”王亞(ya) 偕說,他們(men) 把這種“拚”的精神貫穿集訓始終。結業(ye) 考核,韋劍鋒強忍雙手4個(ge) 血泡的疼痛,突破極限拉單杠;武裝5公裏越野,劉曉東(dong) 拚盡全力……

  最終成績出爐,王亞(ya) 偕所在班取得集團軍(jun) 總評第一的成績。1人通過軍(jun) 事體(ti) 育“特二級”認證,2人通過軍(jun) 事體(ti) 育“特三級”認證,全班5人都因成績優(you) 異而獲得集團軍(jun) 表彰。

  結業(ye) 大會(hui) ,王亞(ya) 偕上台領獎,他露出了久違的笑容。掌聲中,這位黝黑魁梧的漢子站得筆直。

  這個(ge) 場景與(yu) 5年前相似,當時還是坦克兵的王亞(ya) 偕被評為(wei) 優(you) 秀炮手,那是他第一次上台接受表彰。

  “這是我獻給連隊的禮物。兩(liang) 次領獎台的距離,我走了5年。從(cong) 坦克兵到偵(zhen) 察兵,轉型背後是我們(men) 全力奔跑的身影!”王亞(ya) 偕自豪地向大家展示自己的表彰證書(shu) ,信心滿滿地說,“身處這個(ge) 偉(wei) 大的時代,靠奮鬥一定可以創造下一個(ge) 5年的奇跡!”

  五年之約:一支連隊的轉型跨越

  龍旺維 潘仲齊 程錫南

  淩晨5點,灌木叢(cong) 中,一雙眼睛緊盯岸灘一線。

  作為(wei) 藍方前沿偵(zhen) 察力量,中士範方金可謂指揮所的“眼睛”。

  此刻,紅方突然發起進攻,兩(liang) 棲戰車離艦泛水編波,範方金迅速將“敵情”上報指揮所。

  8年前,範方金來到部隊成為(wei) 一名坦克兵。抱著成為(wei) “英雄坦克手”的目標,他努力學習(xi) 專(zhuan) 業(ye) 技能,第一年就擔任炮長,在年度實彈射擊考核中打出滿堂彩。日夜與(yu) 坦克相伴,他聞慣了戰車上的油液味,聽慣了發動機的轟鳴聲。

  5年前,範方金所在坦克連轉型為(wei) 偵(zhen) 察連,他目送朝夕相伴的坦克駛出營區,順手的工具也從(cong) 扳手變成了匕首。

  5年過去,範方金的雙手因為(wei) 攀登訓練長出老繭,他不再跟隨戰車正麵衝(chong) 鋒,而是出其不意地隱蔽滲透。他早已適應了沒有發動機轟鳴的日子,找到了一名偵(zhen) 察兵的生存方式。

  “推進偵(zhen) 察預警、聯合打擊、戰場支撐、綜合保障體(ti) 係和能力建設。”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中的這句話,讓範方金印象深刻。他感到自身的角色轉變,正與(yu) 時代的要求同頻共振。

  “發現‘敵’指揮車,請求火力打擊。”透過偵(zhen) 察設備,範方金將“敵情”悉數摸清,迅速呼喚遠程火力殲滅。

  炮彈呼嘯,戰車“趴窩”。看著自己提供的情報發揮作用,範方金心情激動。演練地域,許多官兵和範方金一樣,緊盯戰場前沿,不斷傳(chuan) 遞情報。

  眼前這一幕背後,是一支連隊5年轉型之約,也是一群官兵5年成長跨越。

  從(cong) 坦克連到偵(zhen) 察連

  “新的征程,我們(men) 已經有了新的名字”

  烈日當空,一架小型無人機盤旋在演練地域上方。山體(ti) 反斜麵,三級軍(jun) 士長張柳華操控著它飛向戰場深處。

  與(yu) 範方金經曆相似,張柳華同樣從(cong) 坦克兵轉型而來。即便離開了崗位多年,他依舊感覺那些日子曆曆在目。

  “開坦克別叫苦,先吃上二兩(liang) 土。”張柳華記得,一天訓練下來,他常是滿臉塵土,迷彩服掛滿泥水。夏天鑽進車內(nei) ,不到半個(ge) 小時衣服就能擰出水,冬天則冷得人直哆嗦。

  “苦是苦,值得!”當坦克兵12年,張柳華是同年兵裏第一個(ge) 當上車長的,他還考取了駕駛、通信2個(ge) 專(zhuan) 業(ye) 的特級證書(shu) 。他享受跟著坦克衝(chong) 鋒陷陣的感覺,“炮彈出膛,千米開外的目標灰飛煙滅,帶勁!”

  這一切,在5年前的那個(ge) 夏天改變了。張柳華清晰記得那個(ge) 晚上,全營集合開大會(hui) ,營連主官表情凝重,空氣格外肅靜。會(hui) 上,營長宣布命令,張柳華所在坦克連與(yu) 其他連隊合編為(wei) 偵(zhen) 察連。那一刻,張柳華心裏空落落的。

  作為(wei) 一名老坦克兵,張柳華有說不盡的不舍。更讓張柳華難以釋懷的是,他引以為(wei) 榮的坦克專(zhuan) 業(ye) 技能,到了新單位將“無用武之地”,自己將成為(wei) 新專(zhuan) 業(ye) 的“小學生”。況且,人到中年重新開始,還有沒有發展前途?這些都是當時張柳華心中的問號。

  在新組建的偵(zhen) 察連,和張柳華有著類似經曆的人還有不少。大家過去在各自專(zhuan) 業(ye) 領域都有“兩(liang) 把刷子”。如今連隊轉型,意味著他們(men) 要從(cong) 零起步、從(cong) 頭再來。轉型能不能成功,大家心裏都沒底。

  “新的征程,我們(men) 已經有了新的名字。”時任指導員盧衛同樣從(cong) 坦克專(zhuan) 業(ye) 轉崗而來,麵對改革調整,他心態從(cong) 容,“接受現實,做好自己。”

  宣布命令第二天,連隊官兵便背上背囊前往新營區。走之前,張柳華特意到車庫看了看坦克。摸著漆黑發亮的履帶,他在心底告別了12年的坦克兵青春。

  坐上運輸車,看著路邊不斷變換的風景,張柳華感覺強烈:未來已來!

  從(cong) 倒數到優(you) 秀

  “爬坡過坎,不進則退,得有人推著他們(men) 前進”

  轉型之路,從(cong) 一開始便遇到了溝溝坎坎。

  第一天訓練格鬥捕俘,就有人扭傷(shang) 胳膊;倒功練習(xi) ,幾名軍(jun) 士感到頭暈目眩;從(cong) 半天外場訓練、半天裝備保養(yang) 的坦克兵,到全天全訓的偵(zhen) 察兵,個(ge) 別人選擇了“躺平”……

  心裏有疙瘩,幹啥都不順。盧衛察覺到,一紙命令雖讓大家實現了名稱上的轉變,但思維上不少人還沒轉變過來,導致對新變化有些無所適從(cong) 。

  “不管坦克兵、偵(zhen) 察兵,能打贏才是好兵!”盧衛在官兵中開展“正確看待轉型,跑好接力首棒”專(zhuan) 題教育,引導大家堅決(jue) 服從(cong) 改革大局,正確看待角色轉變;組織“轉改偵(zhen) 察兵,我該怎麽(me) 辦”“新起點,我拿什麽(me) 再出發”討論活動,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說崗位的變化,談個(ge) 人的打算。討論中,班長羅上吉首先表態:“崗位變了,初心不能變,幹就要幹出樣子來。”一級上士賽誌敏結合多次轉崗經曆暢談感悟:“每個(ge) 崗位都是大有可為(wei) 的戰位。”

  看著大家堅定的目光,盧衛知道他們(men) 已經邁出了第一步。

  繼續向前,盧衛才發現舉(ju) 步維艱。全連沒有一個(ge) 偵(zhen) 察專(zhuan) 業(ye) 骨幹,他們(men) 隻能盯著教材幹著急。從(cong) 越老越吃香的坦克兵,到體(ti) 能技能突出的偵(zhen) 察兵,個(ge) 別骨幹有些力不從(cong) 心。

  旅黨(dang) 委看在眼裏,急在心裏。為(wei) 解決(jue) 他們(men) 跨兵種建設的難題,旅裏選派偵(zhen) 察專(zhuan) 業(ye) 骨幹到連隊進行幫帶,還特意從(cong) 特戰旅給他們(men) 調來了一位新連長。

  上任第一周,連長周臻就感受到巨大心理落差。攀登訓練,沒人能爬上崖壁;擒拿格鬥,教了幾遍動作還是差強人意;負重奔襲,一個(ge) 班沒跑多久就打散了。旅裏組織建製連武裝越野考核,他們(men) 拿了倒數名次。

  “要實現轉變,非要掉層皮不可。”周臻知道,先天不足隻能靠後天彌補,他下決(jue) 心狠抓訓練。

  對於(yu) 羅上吉來說,那是他“最痛苦的一段經曆”。攀登、格鬥、泅渡、射擊……每天訓練課目連軸轉,大家絲(si) 毫沒有喘息的機會(hui) 。從(cong) 宿舍到訓練場有4公裏的路程,連長要求他們(men) 手提重物行軍(jun) ;攀登訓練,即使雙手磨出血泡,也得完成每天的訓練量。當時,他們(men) 悄悄把連長比做“魔鬼教頭”。

  麵對不理解,周臻心裏清楚:“爬坡過坎,不進則退,得有人推著他們(men) 前進。”在高強度的訓練節奏下,大家看到了實實在在的進步。3個(ge) 月下來,全連官兵專(zhuan) 業(ye) 課目考核成績提升顯著,還湧現了不少的專(zhuan) 業(ye) 尖子。

  進步有目共睹。周臻發現,年輕戰士普遍進步幅度大,兵齡長的軍(jun) 士相對進步幅度小。如何優(you) 化結構,激發老兵們(men) 的動力?這成了周臻心中的難題。

  “信息化戰場,偵(zhen) 察兵不能完全依靠體(ti) 能吃飯。”老兵談心會(hui) 上,周臻鼓勵大家,體(ti) 能隻是戰場的入場券,過去偵(zhen) 察兵靠兩(liang) 條腿,如今更靠大腦,“老兵”同樣有用武之地。

  不久,連隊組織崗位調整。不少技術型軍(jun) 士從(cong) 武裝偵(zhen) 察崗位調整至技術偵(zhen) 察、無人機偵(zhen) 察、情報處理等崗位。調崗後,張柳華成為(wei) 無人機飛控手。新崗位點燃了他的學習(xi) 激情,張柳華很快便在上級無人機專(zhuan) 業(ye) 集訓中被評為(wei) “優(you) 秀操作手”。通過崗位調整,很多軍(jun) 士都找到了適合自己的賽道。

  找準方向堅持奔跑,就能看到希望。年底,旅組織集體(ti) 3公裏武裝越野考核。考核全程,官兵們(men) 一路幫扶,相互鼓勁。最終,他們(men) 取得了全旅第二名的成績。年終考核,全連官兵全力以赴,最終總評優(you) 秀。

  “讓我們(men) 來個(ge) 五年之約,堅持下去,這支連隊會(hui) 變得更加優(you) 秀!”年終總結會(hui) 上,連長的這句話,大家都記在了心裏。

  從(cong) 硬指頭到鐵拳頭

  “坐上時代巨輪,我們(men) 正在前往更遠的遠方”

  “點火!”萬(wan) 裏晴空,某型偵(zhen) 察無人機呼嘯而起。

  車艙內(nei) ,中士蘇崢不斷輸出飛行指令,精準控製無人機展開空中偵(zhen) 察。通過屏幕上實時回傳(chuan) 的清晰畫麵,戰場態勢一目了然。

  “無人機讓我們(men) 擁有了前所未有的‘視角’。”作為(wei) 連隊無人機偵(zhen) 察班班長,蘇崢喜歡這個(ge) 戰位。5年前,他從(cong) 步兵連調來連隊,隨後便一發不可收拾,在各級無人機專(zhuan) 業(ye) 集訓中斬獲名次,成為(wei) 無人機專(zhuan) 業(ye) 骨幹。

  盯著屏幕上的飛行航線,蘇崢感觸頗深:“無人機讓我們(men) 看得更遠。”過去,蘇崢曾擔任重機槍手、武裝偵(zhen) 察員,肉眼和望遠鏡的觀察邊界就是他的偵(zhen) 察範圍,如今通過無人機,他的偵(zhen) 察距離較以往大幅增加,這是過去他不敢想象的。

  無人機的機翼也讓蘇崢的人生軌跡走得更遠。碧海藍天,他和戰友們(men) 放飛無人機;大漠草原,他和戰友們(men) 見證新型無人機起飛……

  在連隊,許多人的人生軌跡變得更加遼闊。2019年,下士李國棟赴北京參加國慶70周年大閱兵,挺起胸膛豪邁地走過天安門;同年,下士張梓健遠赴大洋彼岸,與(yu) 外軍(jun) 一同進行聯演聯訓;去年,二級上士鄧偉(wei) 群奔赴非洲大陸執行任務,真切感受到國家與(yu) 軍(jun) 隊的強大……

  入伍前,他們(men) 沒走出過大山、沒見過大海,如今卻可以隨口道出一個(ge) 個(ge) 遙遠的國度、一個(ge) 個(ge) 陌生的城市。誰能想到,這些普通陸軍(jun) 士兵的練兵“地圖”能夠如此遼闊。

  “這些年,連隊同樣在不斷遠行。”指著地圖,周臻自豪地說。組建之初,他們(men) 就遠赴嶺南腹地,在某特戰旅展開強化集訓。隨後,這支連隊不斷擴大自己的“朋友圈”。南海之濱,他們(men) 與(yu) 海軍(jun) 航空兵某部展開聯合機降訓練;粵東(dong) 海域,他們(men) 與(yu) 集團軍(jun) 所有偵(zhen) 察連一道戰風鬥浪,錘煉海上偵(zhen) 察本領;今年,連隊遠程機動千餘(yu) 公裏,赴陌生地域與(yu) 素未謀麵的單位展開實戰化對抗演練……除此之外,各類比武、集訓、學習(xi) 密集展開,新型裝備快速列裝,每個(ge) 人都切切實實感受到連隊建設的加速度。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麵加強練兵備戰’‘加速科技向戰鬥力轉化’,這正是我和戰友們(men) 親(qin) 曆的強軍(jun) 實踐!”周臻興(xing) 奮不已。

  “坐上時代巨輪,我們(men) 正在前往更遠的遠方。”指導員陳桐台認為(wei) ,這個(ge) 更遠的地方,是距離打贏更近的地方。

  這一點,中士劉偉(wei) 念體(ti) 會(hui) 深刻。剛剛結束的演練中,他擔任前沿偵(zhen) 察組組長,目睹無人機、新型偵(zhen) 察車等信息化偵(zhen) 察裝備縱橫演練場,10餘(yu) 種戰場偵(zhen) 察手段保證了情報鏈路暢通高效,為(wei) 指揮所提供了穩固情報支撐。從(cong) 兩(liang) 條腿到“一雙翅膀、四個(ge) 輪子”,他明顯感受到偵(zhen) 察配係由分散化向體(ti) 係化發展,由機械化向信息化、智能化轉變。

  5年前,劉偉(wei) 念剛從(cong) 某紅軍(jun) 連隊來到偵(zhen) 察連,強烈感到自己“成了普通連隊中的普通一兵”。5年過去,見證連隊裝備升級換代,嵌入作戰體(ti) 係越來越深,他愈發感到自己獨一無二,無可取代。

  放眼全旅,很多官兵都有這樣的感觸。去年,該旅組織合成營實兵對抗演練,前方攻擊隊衝(chong) 鋒陷陣,後方通信、電子、偵(zhen) 察、維修等力量實時保障,10多個(ge) 兵種密切配合,體(ti) 係的力量讓人震撼。

  “體(ti) 係作戰,每一個(ge) 節點都至關(guan) 重要。”在該旅參謀長周電傑看來,這幾年,全旅每一支連隊都在快速發展,這是作戰體(ti) 係升級的必然,“隻有每個(ge) 節點成為(wei) 硬指頭,才能有體(ti) 係作戰的鐵拳頭。”

  平凡的連隊 強軍(jun) 的戰位

  許恒

  “當兵就去英雄連隊”是許多年輕士兵的夢想,“紅一連”“硬骨頭六連”等英雄的戰鬥集體(ti) 是許多人向往的榮耀。金戈鐵馬、壯懷激烈的軍(jun) 營,曆來英雄輩出。我們(men) 鼓勵官兵向英雄看齊、向優(you) 秀聚攏。

  翻開英雄連隊圖譜,追尋他們(men) 的發展足跡,不難發現:英雄連隊無論多麽(me) 驚天動地、轟轟烈烈,無不始於(yu) 平凡,成於(yu) 非凡;無不孕育在平時,迸發於(yu) 危時。

  英雄連隊的底色是平凡。走近第74集團軍(jun) 某旅“硬骨頭六連”,這群90後、00後官兵看上去並沒什麽(me) 特別,他們(men) 像其他普通年輕人一樣,喜歡刷劇、網遊、追星……在空降兵某部“雷神突擊隊”,你會(hui) 發現戰士們(men) 第一次跳傘(san) 也會(hui) 雙腿顫抖。他們(men) 並非是天生的空中王者,平凡是他們(men) 的底色,但他們(men) 不甘於(yu) 平凡。在“硬骨頭六連”,戰士們(men) 的水壺永遠是裝滿水的狀態。在“雷神突擊隊”,隊員們(men) 無論生活還是訓練,全部要穿作戰靴;每次戰備拉練,背囊裏物資一應俱全。

  偉(wei) 大寓於(yu) 平凡,英雄始於(yu) 普通,普通連隊同樣是建功立業(ye) 的好地方。東(dong) 部戰區陸軍(jun) 某旅電子對抗連,演練中讓對手電台失靈、雷達失效、指揮中斷,指揮員為(wei) 他們(men) 豎起大拇指。聯勤保障部隊汽車運輸某團二連,常年奔跑在青藏高原天路之上,一次次頂風冒雪為(wei) 雪域送去溫暖和力量。第74集團軍(jun) 某旅偵(zhen) 察連,從(cong) 坦克連轉型而來,在今年演練中成功擔任“戰場之眼”和“敵後尖刀”,發揮作用突出……放眼全軍(jun) ,這樣的平凡連隊數不勝數,但他們(men) 在平凡的戰位一樣可以創造非凡的成績。

  信息化戰爭(zheng) 是作戰體(ti) 係之間的對抗,作為(wei) 戰鬥力體(ti) 係上的節點,沒有一支連隊是平凡的,沒有一個(ge) 崗位是多餘(yu) 的。體(ti) 係對抗中,一個(ge) 戰鬥力環節鬆動,整個(ge) 戰鬥力生成鏈條就可能斷裂。一個(ge) 關(guan) 鍵節點遭到打擊,就可能導致整個(ge) 體(ti) 係癱瘓。

  平凡的連隊,強軍(jun) 的戰位。我們(men) 要立足戰位把本領練硬,把連隊建強,讓一個(ge) 個(ge) 硬指頭在作戰中攥成鐵拳頭,形成不可戰勝的力量。(解放軍(jun) 報)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