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數西算”為西部帶來了什麽
“東(dong) 數西算”工程正進入全麵建設的快車道。近日,貴州省發布《貴州省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三年行動方案(2022-2024年)》提出,貴州將加快推進“東(dong) 數西算”工程,到2024年基本建成麵向全國的算力保障基地。為(wei) 此,貴州將加快建設算力樞紐節點數據中心集群,提高算力樞紐節點數據中心標準機架的平均上架率,降低數據中心平均電能利用效率(PUE)值。到2024年,力爭(zheng) 算力樞紐節點數據中心標準機架數達到60萬(wan) 架,平均上架率不低於(yu) 65%,平均PUE值降低至1.2以下。
業(ye) 內(nei) 分析指出,“東(dong) 數西算”既支撐東(dong) 部算力需求,也帶動西部發展,但西部城市在建設算力中心的時候,還需注意從(cong) 東(dong) 部地區的需求出發,加強規劃,避免一擁而上的重複建設。
成本低、氣候佳
貴州對算力保障基地的建設並不是“一日而至”,也不是唯一的算力樞紐建設基地。
早在2022年初,國家發改委等部門便聯合印發文件,同意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內(nei) 蒙古、貴州、甘肅、寧夏等8地啟動建設國家算力樞紐節點,並規劃了10個(ge) 國家數據中心集群。至此,全國一體(ti) 化大數據中心體(ti) 係完成總體(ti) 布局設計,“東(dong) 數西算”工程正式全麵啟動。
與(yu) 南水北調、西電東(dong) 送、西氣東(dong) 輸類似,東(dong) 數西算,是將東(dong) 部數據有序引導至西部進行計算,是國家對資源的跨域分配,有利於(yu) 推動區域協調發展。
為(wei) 什麽(me) 要進行“東(dong) 數西算”?北京社科院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智能社會(hui) 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員王鵬分析表示,在我國,由於(yu) 東(dong) 部人口和互聯網企業(ye) 都比西部更多,對算力、存儲(chu) 的需求也更高,數據中心自然不少。但是,建一個(ge) 數據中心至少需要數萬(wan) 平方米的土地,這對於(yu) 地價(jia) 更高的東(dong) 部來說需要投入的資金和人力成本極高;其次,大規模的計算中心、存儲(chu) 中心對電力的需求很高,尤其散熱是數據中心的“耗電大戶”,為(wei) 了保證服務器長時間穩定工作,數據中心需要消耗大量的電力給它們(men) 降溫。
“而這些問題,在西部地區可以得到有效解決(jue) 。”王鵬說道,“西部區域首先地價(jia) 便宜,其次人工成本相對來說比較低,再次在氣候方麵獨具特點,以貴州、內(nei) 蒙古為(wei) 例,當地氣候涼爽,夏季不需要開太多的空調來製冷散熱,在能源上可以有所節省。且西部地區電力充裕,能源價(jia) 格較低,在建設數據中心時也是一大優(you) 勢。”
具體(ti) 到被選中的四大省份,貴州電力充沛、氣候優(you) 勢突出,內(nei) 蒙古風電發達,寧夏光伏產(chan) 業(ye) 突出,甘肅能源豐(feng) 富、清潔產(chan) 業(ye) 發達,這成了四者在地域遼闊的西部中晉級西部四大算力樞紐的支撐之一。
目前,八大算力樞紐地均已與(yu) 相關(guan) 運營商簽訂協議,推動算力樞紐建設。
增投資、補短板
“東(dong) 數西算”工程,在解決(jue) 了東(dong) 部地區數據計算的需要同時,也給西部地區帶來了新的機遇。
“‘東(dong) 數西算’工程可以說能起到‘一石多鳥’的效果。”北京工商大學商業(ye) 經濟研究所所長、教授洪濤告訴北京商報記者,“西部城市通過建設算力樞紐節點數據中心等相關(guan) 工程,一是可以吸引工程投資;二是通過基建工程的建設可以帶動就業(ye) ;三是在建設了一應數字中心的基礎上,可以吸引數字產(chan) 業(ye) 落地;四是促進當地實體(ti) 經濟的數字化轉型;五是將網絡聯通全國各地,達到真正消滅‘數字鴻溝’的效果。”
就數據中心本身而言,其產(chan) 業(ye) 鏈條長、投資規模大、帶動效應強,通過算力樞紐和數據中心集群建設,將有力帶動IT設備製造、信息通信、基礎軟件、綠色能源領域等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上下遊的投資。其中,公開資料顯示,我國大數據產(chan) 業(ye) 規模在2020年便超過6.3千億(yi) 元,同比增長18.6%,預計到2023年產(chan) 業(ye) 規模超過萬(wan) 億(yi) 元。西部城市在建設算力基地後,對當地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的帶動不可限量。
在數字經濟外,“東(dong) 數西算”工程對西部地區發展中本來存在的一些弊端也進行了彌補。
甘肅地區便是一個(ge) 典型範例。坐擁我國河西走廊,甘肅對風電和太陽能電力的開發較早且規模較大,但早年間由於(yu) 新能源電力不穩定、電力東(dong) 西傳(chuan) 輸不穩定、調峰不夠智能等原因,當地常存在新能源消納不夠充分的問題。而將甘肅作為(wei) 八大算力樞紐之一建設耗能較高的算力基地之後,對新能源的消納也可進一步提高。
目前,除三大運營商外,國內(nei) 的互聯網大廠如阿裏雲(yun) 、騰訊雲(yun) 、華為(wei) 雲(yun) 等也開始大力投入數據中心的建設和布局,逐漸將數據中心向貴州、甘肅等整體(ti) 氣溫偏低的地區遷移,實現“物理降溫”。
強規劃、增配套
不過,受訪專(zhuan) 家指出,西部城市在建設算力中心的時候,還有一些問題需要注意,如應從(cong) 東(dong) 部地區的需求出發,加強規劃,避免一擁而上的重複建設,同時算力中心建設時的水電、散熱等資源問題也應考慮其中。
“正如‘東(dong) 數西算’工程的八大樞紐所顯示,並不是隻有西部在‘算’,東(dong) 部也有4個(ge) 算力樞紐。”王鵬說道,這意味著西部在承接東(dong) 部算力需求時,應有規劃地進行建設,避免出現像新能源汽車、芯片製造發展過程中“一哄而上”“盲目建設投資”的情況,而是應從(cong) 應用端的需求出發,進行係統規劃、漸進發展,針對需求建設園區。
配套產(chan) 業(ye) 也是需要考慮的問題。王鵬建議,一方麵,應建設配套的產(chan) 業(ye) 基礎如研發基地,形成相應的產(chan) 業(ye) 鏈來帶動當地發展,而不是僅(jin) 僅(jin) 建一個(ge) 運算中心;另一方麵,要采取配套設施留住當地的人才,如通過戶口、住房等多元舉(ju) 措吸納人才、提升當地產(chan) 能;最後,不能產(chan) 能“空心化”,要和東(dong) 部算力需求地建立密切連接,保證建設的東(dong) 西有所用。
“事實上,中國數字經濟的發展水平仍未打破‘胡煥庸線’以及‘數字鴻溝’的問題,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依然是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的區域核心,東(dong) 西部之間、城鄉(xiang) 之間,數字基礎設施與(yu) 相關(guan) 技術發展並不均衡。”洪濤說,“東(dong) 數西算”是全國一體(ti) 化大數據中心體(ti) 係,既支撐東(dong) 部算力需求,也帶動西部發展,因此需要完成總體(ti) 布局設計,按照體(ti) 係化建設、係統化建設、鏈式發展等數字經濟的規律來運營。
北京商報記者 方彬楠 陸珊珊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