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河北全域旅遊觀察:京畿福地如何做好旅遊強省“必答題”?

發布時間:2022-11-16 10:39: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石家莊11月15日電 (郝燁)晨曦初照,雲(yun) 興(xing) 霞蔚,遠觀,京杭大運河綿亙(gen) 蜿蜒於(yu) 華北平原的襟懷間;塞外,雄渾壯美的金山嶺長城在山林間綿延,沐露沾霜,雲(yun) 霧飄渺;關(guan) 山之下,靜臥在崇山峻嶺間的“雪如意”驚豔世界,勾勒出“冬奧小城”的華美蝶變……

  旅遊資源是文化的重要載體(ti) ,也是地區經濟建設的重要引領。發展全域旅遊不僅(jin) 可激發產(chan) 業(ye) 融合這個(ge) “新引擎”,更將優(you) 化空間布局這個(ge) “梁柱圖”。如何才能讓文旅產(chan) 業(ye) 成為(wei) 新的戰略增長極,河北正在解答建設旅遊強省這道“必答題”。

  生態遊惠民:產(chan) 業(ye) 升級點“綠”成“金”

  澱內(nei) 魚兒(er) 遊弋,鳥類翩躚多姿,“華北明珠”白洋澱是華北地區最大的濕地生態係統,自雄安新區設立以來,這裏進行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係統性生態治理。如今,白洋澱野生鳥類已增加至242種,較雄安新區設立前增加36種。青頭潛鴨等珍稀鳥類業(ye) 已在此安家。

  生態環境的蛻變讓在此間觀測鳥類長達18年的雄安新區安新縣自然資源局濕地管理中心工作人員齊明感到欣喜。“野生鳥類被稱為(wei) 地方生態係統的‘晴雨表’‘環評師’。”齊明表示,白洋澱每一個(ge) 新增鳥種的記錄,都能反映出白洋澱生態環境的好轉。他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會(hui) 有更多的鳥類落戶白洋澱。

  作為(wei) 旅遊大省,河北既有如白石山、壩上草原等先天形成的絕美勝景,也有如峰峰礦區、唐山南湖等沙地變綠洲、“疤痕”變“會(hui) 客廳”的生態修複樣板。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遊正成為(wei) 河北文旅產(chan) 業(ye) 的發展注腳。

  日間藍天白雲(yun) ,黃昏彩霞旖旎,夜晚繁星滿天……走進初冬的塞罕壩,山林中蘊含著無限希望。在塞罕壩輻射帶動下,周邊區域發展鄉(xiang) 村旅遊,每年實現社會(hui) 總收入6億(yi) 多元;每年有4千多名村民到林場務工,年人均增收1萬(wan) 多元。綠水青山真正轉化成了“金山銀山”。

  河北省生態環境廳黨(dang) 組書(shu) 記、廳長李晉宇在接受媒體(ti) 采訪時表示,到2035年,全省生態環境將實現根本好轉,廣泛形成綠色生產(chan) 生活方式,燕趙大地展現天藍、地綠、水秀的美麗(li) 景象。

  紅色遊富民:以文塑旅激活紅色文脈

  革命聖地西柏坡、狼牙山風景區、李大釗故裏……河北是一片紅色的土地,當下這裏正成為(wei) 全國紅色旅遊發展典範和極具吸引力的文化旅遊目的地。

  走進石家莊市塔元莊村,筆直馬路、規整民居、整潔街道映入眼簾。近年來,這裏不斷豐(feng) 富愛國主義(yi) 教育的內(nei) 容與(yu) 形式,建起了村民文化廣場、村民綜合服務中心和圖書(shu) 室。手握“紅色密碼”的塔元莊村人吃上了旅遊飯。

  “塔元莊的發展,背後離不開紅色精神的指引。”塔元莊村黨(dang) 委書(shu) 記、村委會(hui) 主任尹計平表示,僅(jin) 2021年塔元莊村就接待遊客60多萬(wan) 人次,旅遊綜合收入800多萬(wan) 元、集體(ti) 經濟收入3200多萬(wan) 元。

  持續激活紅色文脈,隻是河北紅色旅遊富民的一個(ge) 縮影。河北省旅遊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日前印發的《關(guan) 於(yu) 推動紅色旅遊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河北革命老區等紅色資源聚集地區強村富民效果更加突出,群眾(zhong) 參與(yu) 積極性和滿意度顯著提高。

  鄉(xiang) 村遊樂(le) 民:田園風景變振興(xing) “錢景”

  走進保定市阜平縣駱駝灣村,曾經滿眼的土坯房成為(wei) 曆史,取而代之的是灰瓦泥牆的太行風情民居。此前的貧困山村,一躍成為(wei) 遊人如織的旅遊村。

  “以前一年能掙兩(liang) 三千就算多了。”駱駝灣村村民唐榮美說,幾年前,她將老宅租給企業(ye) 經營特色民宿,每年能獲得可觀的租金收入。自己打工每月還有工資拿。她笑言,老了還能趕上這樣的好日子,很知足。

  實踐證明,鄉(xiang) 村旅遊是貧困地區增加農(nong) 民收入的支柱產(chan) 業(ye) 之一,是精準扶貧長期有效的方法。近年,河北全力培育新業(ye) 態、開發新產(chan) 品,推進旅遊扶貧項目建設,打造了戀鄉(xiang) ·太行水鎮、館陶糧畫小鎮等一批旅遊扶貧示範典型,形成“旅發大會(hui) +扶貧”“景區+扶貧”“非遺+扶貧”“特色小鎮+扶貧”等扶貧新模式。

  從(cong) 沙軟潮平的渤海之濱到鬱鬱蔥蔥的太行山麓,從(cong) 一望無際的冀南平原到碧野千裏的塞北壩上,從(cong) 悠久燦爛的燕趙文化到獨具魅力的民風民俗……打造多姿多彩、美麗(li) 怡人的旅遊強省,正在奮鬥中一步步化為(wei) 現實。(完)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