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爸爸”劉清偉和他的1300隻獼猴
“阿山,食飯咯!”
台風“尼格”過後,擔杆島邊的浪頭平息了。上午10點,劉清偉(wei) 拎著桶,將玉米粒撒在地上。獼猴們(men) 聽到聲音,“吱吱嘰嘰”從(cong) 樹上跳下圍了過來。
擔杆島位於(yu) 伶仃洋,距離廣東(dong) 珠海市區47海裏。56歲的“猴爸爸”劉清偉(wei) 在這裏守了33年。忍受孤獨,被盜采者威脅,錯過了兒(er) 子的救治與(yu) 父母的離去,“熬苦”一般的日子裏,他看著小猴們(men) 長大,一代代繁衍生息,依戀和責任將他“拴”在了小島上。
風會(hui) 平,浪也會(hui) 靜。33年間,擔杆島上的獼猴從(cong) 近300隻增加到1300多隻,森林覆蓋率也從(cong) 不到50%增長到96%。劉清偉(wei) 與(yu) 獼猴的故事還在繼續。
“阿山”“阿海”
深秋,擔杆島上的氣溫還維持在高位。劉清偉(wei) 穿著短袖巡山回來。這次台風在小島登陸時並不算大,僅(jin) 刮倒了一個(ge) 臉盆粗、30多米高的大樹。劉清偉(wei) 和同事把它鋸掉,搬離公路。
台風過去,獼猴從(cong) 山洞裏跳出。繁殖的季節到了,為(wei) 了爭(zheng) 奪猴王的位置,年富力強的獼猴向猴王發起挑戰。
它們(men) 弓著背,昂著頭,露出鋒利的犬齒。蓬鬆細順的毛發奓起,惡戰一觸即發。這樣的戰鬥經常上演,獼猴們(men) 把山頭鬧得天翻地覆,掛彩破相甚至“陣亡”都是常有的事。它們(men) 遵循著叢(cong) 林法則在小島上繁衍生息。
為(wei) 保護並研究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獼猴,1989年,廣東(dong) 省成立擔杆島自然保護區,並從(cong) 部隊裏挑選了劉清偉(wei) 與(yu) 他的老班長羅家福來做獼猴保育員兼護林員。
1989年,23歲的劉清偉(wei) 坐船搖晃了8個(ge) 小時,從(cong) 珠海來到47海裏外的擔杆島。這是伶仃洋萬(wan) 山群島最外沿的一個(ge) 海島,麵積13.2平方公裏,相當於(yu) 小半個(ge) 澳門那麽(me) 大。
據劉清偉(wei) 和羅家福統計,當時島上有不到300隻獼猴。保護區建立的初衷除了守護山林與(yu) 獼猴外,另一項工作是讓部分獼猴不害怕人類,方便研究人員做調研分析。
獼猴見人就跑,劉清偉(wei) 就在猴子經常聚集的地方放些煮熟的大米飯,天天定點定時投喂食物。經過兩(liang) 年的努力,劉清偉(wei) 將兩(liang) 個(ge) 猴群“引下來”,並分別取名“阿山”“阿海”,長期對它們(men) 投喂保育。
33年,劉清偉(wei) 把喂猴子的彎路走了個(ge) 遍。他試過紅薯,放不久,一旦發芽猴子就不吃;大米香甜可口,但是要往返6個(ge) 小時的山路,從(cong) 8公裏外的擔杆頭挑回來再用火煮熟。
玉米是最好的飼料,猴子愛吃,也能放三個(ge) 月不壞。花生是零食,隻能買(mai) 村民們(men) 剛曬幹的生花生,“不能炒,炒過了猴子吃了會(hui) 生痔瘡。”
部分猴子漸漸對人類熟悉,方便了研究人員的觀察和記錄。為(wei) 了保護猴子們(men) 的野性,護林員們(men) 隻喂“阿山”“阿海”兩(liang) 個(ge) 群。
“我隻有討好猴子的份”
和獼猴相處並不容易,它們(men) 是自然界最暴力的猴子之一。對視就是挑釁,它想要的東(dong) 西一定要搶走。
外界獼猴傷(shang) 人事件接連不斷,光是黔靈山公園,2004年至今,獼猴傷(shang) 人累計已達5927次。人們(men) 調侃自己,“打輸了進病房,打贏了蹲局子。”
小島上的獼猴也一樣皮。看見摩托車,小猴就跳到車後座上玩,人一走開,小猴衝(chong) 著後視鏡齜牙咧嘴,學著人的樣子撥弄下頭上的毛。這樣不夠,它們(men) 還要把兩(liang) 隻前爪放在車把上,使勁搖。
“摩托車不知道讓它們(men) 甩爛多少次了。”轉向燈、車尾燈、扶手、鏡子,全部換過幾遍。島上沒有零件隻能每次回市區捎來自己修。
隊員張小華早年間在小島做漁網生意,開車經過山林茂盛地,車窗沒有關(guan) ,一隻小猴悄悄蹲在枝丫的尖尖上,等他駛過時,揪著枝丫“哇嗷”嚇唬他。猴子嬉皮笑臉走了,留下驚魂未定的張小華。
這幾年,擔杆村開展了海島一日遊。旅遊業(ye) 給小島帶來更多的煙火氣。上島的人喜歡看獼猴,吃海鮮,九成的遊客都要來找劉清偉(wei) 。為(wei) 了保護獼猴和遊客,他當起了免費導遊。
遊客們(men) 會(hui) 給劉清偉(wei) 帶水果,他不好不領情,就收了下來,自己每次從(cong) 珠海市區回來,也會(hui) 帶些水果。這些水果劉清偉(wei) 很少吃,都拿去喂了猴子。甭管什麽(me) 水果,猴子都喜歡,齜著牙對劉清偉(wei) 笑。劉清偉(wei) 對自己的“地位”一直很明確:“我隻有討好猴子的份。”
有人做過實驗,獼猴認得人臉。就算把臉遮上,它們(men) 也能通過氣味分辨出來不同的人。獼猴對劉清偉(wei) 格外地皮,他騎車出門,好奇的獼猴蹲在車後座上跟他兜風,再膽大一點的,跳到肩上捂住他的嘴。一旦有機會(hui) ,它們(men) 就跳進房子把青菜、水果擄了去,劉清偉(wei) 手裏拿著的餅幹、花生,它們(men) 隨便搶,撕破包裝袋,“幾分鍾就可以搞定”。
接觸久了,劉清偉(wei) 覺得獼猴的智商像是人類七八歲的小孩。有一次劉清偉(wei) 發現,跟他去海邊的猴子在抓往石縫裏鑽的螃蟹,小猴找到一根木棍,逗得螃蟹發火,等蟹鉗夾住棍子,它就用石頭把螃蟹砸了吃。
與(yu) 盜采者“搶奪”森林
獼猴是小島的“原住民”。研究人員告訴劉清偉(wei) ,地殼變動形成大陸與(yu) 海島後,猴子被困在了小島上。獼猴們(men) 的生存能力很強,沒有野果的時候,吃樹葉都能填飽肚子。
森林養(yang) 育了這群生靈。對於(yu) 劉清偉(wei) 他們(men) 來說,工作首先是護林,後是保育。四五月,沒什麽(me) 野果,羅漢鬆暗紅色的小果“一枝獨秀”。劉清偉(wei) 嚐過,“有點甜又有點澀,像是樹葉的葉青味。”
夏秋之際,獼猴們(men) 迎來最喜歡的山棯樹。這種別稱桃金娘的樹褪掉粉紅色的花,結出鈴鐺一樣的黑紫色果子,抓下來一把,又香又甜。
果子成熟的時候,就是母猴給小猴戒奶的時候。“它們(men) 聰明得很,知道什麽(me) 時候山棯開花結果,於(yu) 是就在相對應的季節繁衍。”
等到冬天,戒奶幾個(ge) 月的小猴長大了些,硬核的堅果也能咬開吃。
人類世界“文明”的演進侵蝕到了森林。羅漢鬆對於(yu) 小島來說,隻是猴子的食物或者漁民搭房子的木頭,在外界卻被奉為(wei) “招財樹”,炒到最高時一棵4000萬(wan) 元。
本世紀初,保護區的盜采相當猖獗。偷盜者往往二三十人一起,開著大船浩浩蕩蕩來島上。
劉清偉(wei) 看到他們(men) 在山頭上挖,衝(chong) 他們(men) 喊話,“不要做違法的勾當,黑心老板雇你們(men) 過來,他發大財,抓到都是你們(men) 自己受罪。”
盜采者不願意走,“劉隊長,有本事你上山來,我們(men) 就在山上活埋你。”
距離擔杆島900米外的二洲島也屬於(yu) 保護區範圍。2000年到2003年,劉清偉(wei) 和同事晏武立常過來巡邏、盯梢。二洲島海拔560多米,這裏山洞多,便於(yu) 隱蔽,盜采者時不時藏匿其中。
有一次,晏武立被盜采者捆在榕樹上,背著手,嘴裏塞著襪子,臉上都是蚊子叮的大包。剛解開,晏武立就和劉清偉(wei) 說:“這活我不幹了。太危險,容易斷送了性命。”
劉清偉(wei) 理解,但是他選擇留下。當兵5年的磨煉讓他的性格又倔又執著。忍著暈船駕駛40馬力的小船,他就敢橫在500馬力的盜采大船前麵。
保護區發動擔杆村的村民們(men) 一起抓人,部隊的官兵也加入了“戰鬥”。大家開著十幾條船把盜采者圈起來圍剿。
一兩(liang) 年之後,盜采者大幅度減少。後來經過統計,大家抓獲不法分子160多名,追回2000多棵羅漢鬆、黃楊等珍稀植物。
劉清偉(wei) 成為(wei) 別人口中的“老班長”,年輕的兵娃娃們(men) 被叫來幫忙,老班長連水都沒法招待。那時的水,還要從(cong) 很遠的山溝挑,沉澱一小時,燒開了也有泥腥味。
劉清偉(wei) 跟領導申請,把他們(men) 養(yang) 的黃牛送給部隊改善夥(huo) 食。士兵們(men) 很歡喜,逢年過節劉清偉(wei) 就牽著牛去慰問,最後把30多頭牛全送給了部隊。
離不開的小島
外麵的故事匆匆忙忙,小島總是慢上半拍。
上世紀,因為(wei) 要成立保護區,居民整體(ti) 搬遷,隻有少數漁民居住在島上。直到現在,島上的常住人口也隻有三四十人。
顧客少,超市開不起來,隻有一個(ge) 小賣部。蔬菜還要靠著每周僅(jin) 有的兩(liang) 趟船渡運輸。隊員們(men) 每個(ge) 月能回市區一次,歸途扛著50斤的肉、菜、水果。
這已經比劉清偉(wei) 剛到時好了很多。當時隻要一刮台風,半個(ge) 月沒有船是常有的事。兒(er) 子因在小島上發了高燒沒有醫生在旁,不幸腦癱。2005年、2006年,父母相繼離世,人走了一個(ge) 月劉清偉(wei) 才收到電報。遺憾終究要伴隨他一生,難過時隻能到海邊朝家鄉(xiang) 的方向拜一拜。
2005年,擔杆島上有了柴油發電機,晚上能發電三四個(ge) 小時;轉年,買(mai) 得起手機的人,靠著香港的信號斷斷續續撥打電話。2015年,小島的盤山公路修好了,16公裏貫穿擔杆頭到尾,車輛能通行了。也是在那時,保護區配備了摩托車,護林員有了翻山越嶺的夥(huo) 計,不用再用雙腿與(yu) 藤蔓纏鬥。
最近的一次變化是在今年9月,鎮政府裝的太陽能電池板替代了柴油發電機組,“晚上9點就斷電”的日子成為(wei) 過去時。
雖然台風打了一茬又一茬,但是劉清偉(wei) 還是會(hui) 拿著鋤頭,“見縫插針”地種些菜心、小白菜、芥菜、青蒜……他曾經還養(yang) 過兩(liang) 次雞,結果引來蟒蛇,全被裹了吃。
石頭房用混凝土“縫縫補補”,台風大時,雨漏過屋頂滴滴答答打濕床鋪,防浪堤也被台風打爛過,好幾年才修好。
小猴習(xi) 慣了他,他也習(xi) 慣了小猴。2007年,他們(men) 短暫地分別過一段時間。一年前,他的腳趾出現了嚴(yan) 重的痛風,痛得他喘不過氣。領導將他調到了淇澳島紅樹林保護區工作和治病,這是他在新兵連待過的地方,生活便利很多。
可一到黃昏,安靜下來,劉清偉(wei) 想小猴想到掉眼淚,他怕猴子沒人喂,也怕自己以後可能都見不到它們(men) 了,“哭又哭不出聲音來,眼淚就像下雨一樣啪啪往下掉。”
那年41歲的劉清偉(wei) ,並不是一個(ge) 多愁善感的人。作祟的是18年的習(xi) 慣。18年,足以養(yang) 活一個(ge) 孩子到成人,也足以將一個(ge) 人“拴”在小島上。
領導接到了劉清偉(wei) 的申請,他想回到擔杆島上工作。
“你痛風好了嗎?”
“好了。”劉清偉(wei) 撒了個(ge) 謊。
見著了猴子,他對海流淚的“毛病”也好了。經過治療,他的尿酸降了下來,現在妻子會(hui) 給他紮針灸,她不在時他就自己紮。
《擔杆島之戀》
夏天過去了,山裏的蟒蛇出沒頻率下降。劉清偉(wei) 帶上炒的米、壓縮餅幹又進去巡山了。
雖然有了車,但是山溝溝還是需要一步一個(ge) 腳印走過。劉清偉(wei) 曾從(cong) 懸崖邊跌落,也曾甩著白襯衫從(cong) 蟒蛇口邊脫困。老了,他體(ti) 力跟不上了。爬不了樹,跳到遠一點的石頭上總會(hui) 把手機摔爛。
他已習(xi) 慣了小島的安靜與(yu) 熱鬧。“年輕時孤獨,現在還想著孤獨?就好好幹嘛。”他覺得還算滿足。看著猴子們(men) 吃什麽(me) 東(dong) 西,靠什麽(me) 繁衍,挺有意思的。況且,山林裏幾百上千種草他還不認得,生活總是有些盼頭。
勇猛的猴子“成家立業(ye) ”,它們(men) 的數量在33年裏翻了四倍多,現在島上已有獼猴1300多隻,“阿山”“阿海”兩(liang) 個(ge) 猴群也從(cong) 原來的幾十隻變為(wei) 了200隻左右。除此之外,增加的還有蟒蛇、穿山甲、鬆雀鷹、鳶、褐翅鴉鵑、土沉香、吊皮錐、白桂木等珍稀物種,森林覆蓋率從(cong) 不到50%增長到96%。
照顧是有限度的。感冒拉肚猴子們(men) 知道哪些野果可以治病,生老病死,人們(men) 管不了,也不能管。
有時,劉清偉(wei) 也會(hui) 跟同事開玩笑:“我死了你們(men) 不要把我搞到別處,就埋山上挺好。”他覺得,一輩子都在小島上,如果有靈魂的話,在這裏也會(hui) 安心些。
33年,身邊的隊友換了七八茬,劉清偉(wei) 還在這裏守著。2012年珠海市一位音樂(le) 人上島,在礁石上聽完劉清偉(wei) 的故事,為(wei) 他寫(xie) 了一首《擔杆島之戀》。
“啊,擔杆島,戀你有故鄉(xiang) 的情懷,把親(qin) 人的囑托像遠航遊子來呼喚。啊,擔杆島,戀你對祖國的眷戀,把母親(qin) 的期盼向世界發出邀請函……”(新京報記者 郭懿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