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業務規範化發展 多家銀行調整“分期”業務
本報記者 李 冰 餘(yu) 俊毅
近日,多家銀行對其信用卡分期業(ye) 務做出了調整,主要包括下線自動分期業(ye) 務、並將“分期手續費”調整為(wei) “分期利息”等。
業(ye) 界普遍認為(wei) ,銀行對信用卡分期業(ye) 務進行調整是落實監管要求的體(ti) 現,同時也是從(cong) 消費者權益保護角度出發進行產(chan) 品及業(ye) 務優(you) 化。
根據建設銀行公告稱,自2022年12月30日起,該行龍卡益貸卡(金卡、白金卡)新生成的已出賬單,將不再進行自動分期。建設銀行信用卡中心客服人員表示,調整下線龍卡益貸卡自動分期功能,便於(yu) 用戶更好地規劃每次已出賬單的還款安排,用戶可以自主選擇是否進行分期。
同日,浙商銀行也宣布,自2022年12月30日起,浙商銀行繽紛卡、點金卡、增金卡、京東(dong) 金融聯名卡,將取消自動分期服務。
上述兩(liang) 家銀行在公告中還表示,如客戶有信用卡分期需求,可通過手機銀行、微信銀行等自助渠道進行申請,浙商銀行可申請消費分期和賬單分期,建設銀行僅(jin) 可申請辦理賬單分期業(ye) 務。
“銀行正在加速優(you) 化信用卡業(ye) 務發展模式,為(wei) 消費者提供息費適中、特色鮮明的信用卡產(chan) 品,助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構建。”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表示,未來銀行應從(cong) 客戶需求出發優(you) 化產(chan) 品,並將合適的產(chan) 品推薦給合適的客戶,以更優(you) 質的服務吸引和留住持卡人。
博通谘詢金融業(ye) 資深分析師王蓬博對記者坦言,“信用卡自動分期業(ye) 務在辦理過程中可能會(hui) 產(chan) 生侵犯辦卡人知情權和選擇權等問題,這方麵侵權紅線不好把握,另外從(cong) 業(ye) 務的角度來講,進入存量時代的信用卡行業(ye) 需要更注重合規和對現有客戶的挖潛,提升替身服務品質,才能綁定更多優(you) 質用戶。”他同時預測,“後續會(hui) 有更多銀行跟進調整信用卡的自動分期業(ye) 務。”
一直以來,信用卡自動分期業(ye) 務宣傳(chuan) 的亮點都是“還款零壓力”,但在展業(ye) 過程中存在的“申請易取消難”、“違背客戶意願隨意辦理”等問題。信用卡用戶周女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隻刷了幾次信用卡,就莫名其妙被自動分期。”
同時,近些年信用卡相關(guan) 投訴率一直較高。2022年第二季度,涉及信用卡業(ye) 務投訴39687件,占投訴總量的48.6%。同時,《證券日報》記者在黑貓投訴平台梳理發現,銀行信用卡自動分期問題投訴量超1萬(wan) 條。有消費者在投訴平台稱,“收到兩(liang) 條自動分期短信,打電話谘詢才知道被自動分期。”
另外,記者注意到,除了部分銀行下線信用卡自動分期業(ye) 務之外,也有部分銀行對信用卡分期手續費進行了調整。比如,農(nong) 業(ye) 銀行近日公告稱,自2023年1月1日起,該行信用卡“分期付款手續費”將更名為(wei) “分期付款利息”。郵儲(chu) 銀行、中國銀行、華夏銀行等多家銀行也發布了類似通知。
“銀行對信用卡業(ye) 務調整也是落實監管的要求,是建立消費者權益保護機製的體(ti) 現。”零壹研究院院長於(yu) 百程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信用卡業(ye) 務正順應監管要求,逐漸實現精細化發展,並建立消費者權益保護機製。
從(cong) 政策端來看,7月初,銀保監會(hui) 發布《關(guan) 於(yu) 進一步促進信用卡業(ye) 務規範健康發展的通知》明確,銀行業(ye) 金融機構應當在分期業(ye) 務合同(協議)首頁和業(ye) 務辦理頁麵以明顯方式展示分期業(ye) 務可能產(chan) 生的所有息費項目、年化利率水平和息費計算方式。向客戶展示分期業(ye) 務收取的資金使用成本時,應當統一采用利息形式,並明確相應的計息規則,不得采用手續費等形式,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中因律師事務所律師欒靖宣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在明示信用卡分期利率後,可有效防止因信息不對稱而產(chan) 生的欺詐營銷等問題,有助於(yu) 保護持卡人的合法權益。同時,消費者在使用信用卡進行分期支付的時候,也會(hui) 考慮到利息而合理消費。”(證券日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