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匯率彈性增強 企業用好金融衍生工具保持風險中性
本報記者 劉 琪
見習(xi) 記者 韓 昱
中國人民銀行日前發布了《2022年第三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央行在報告的專(zhuan) 欄《人民幣匯率保持基本穩定有堅實基礎》中表示,今年以來,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穩定,外匯市場供求總體(ti) 平衡。與(yu) 此同時,在基本麵和政策麵兩(liang) 大支撐因素作用下,人民幣匯率繼續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穩定具有堅實基礎。
專(zhuan) 欄文章指出,從(cong) 雙邊匯率角度看,今年以來,人民幣對美元有所貶值,對其他主要貨幣有所升值。受美聯儲(chu) 加快加碼收緊貨幣政策、市場避險情緒上升等因素影響,前三季度美元大幅走強,美元指數上漲約17%,比價(jia) 效應帶動同期人民幣對美元貶值約10%,但人民幣仍對歐元、英鎊、日元升值3.3%、8.3%、12.5%,而且人民幣對韓元、泰銖等周邊經濟體(ti) 貨幣以及南非蘭(lan) 特等新興(xing) 經濟體(ti) 貨幣也有不同幅度升值。
《證券日報》記者觀察到,在美聯儲(chu) 快速大幅加息推高美元指數的背景下,今年9月中旬在岸、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先後跌破“7”這一整數關(guan) 口,引發市場高度關(guan) 注。不過,人民幣相對於(yu) 其他主要貨幣匯率仍保持穩定,且自11月份以來,市場對美聯儲(chu) 加息放緩預期走強,美元指數從(cong) 高位回落,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亦呈現出較強的回升趨勢。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數據顯示,11月1日至11月17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jia) 累計調升1426個(ge) 基點,且在11月14日單日調升1008個(ge) 基點,創2005年7月23日以來最大單日升幅。
專(zhuan) 欄文章表示,下一步,央行將繼續堅持以市場供求為(wei) 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製度,堅持市場在人民幣匯率形成中起決(jue) 定性作用,綜合施策,穩定預期,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引導企業(ye) 和金融機構樹立風險中性理念,堅決(jue) 平抑匯率大起大落,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對於(yu) 央行穩定預期,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的下一步安排,仲量聯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部總監龐溟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認為(wei) ,總的來說,應當繼續堅定不移地堅持人民幣匯率形成機製改革的市場化方向,優(you) 化金融資源配置,增強匯率彈性;繼續通過多種方式加強與(yu) 市場溝通、對市場參與(yu) 者進行引導和預期管理,努力保持外匯市場預期平穩;持續推進多層次外匯市場體(ti) 係建設,更好地發揮匯率調節宏觀經濟和國際收支自動穩定器作用,幫助對衝(chong) 外部不穩定性不確定性的衝(chong) 擊,保持貨幣政策自主性。
此前,在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承壓之際,央行陸續實施了多項措施穩定預期,包括在9月15日將金融機構外匯存款準備金率由8%下調至6%;在9月28日將遠期售匯業(ye) 務的外匯風險準備金率從(cong) 0上調至20%;在10月25日將企業(ye) 和金融機構的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從(cong) 1上調至1.25等。
星圖金融研究院研究員雒佑對《證券日報》記者分析稱,央行的政策管理工具箱仍很充裕。從(cong) 曆史經驗來看,政策工具還包括通過中間價(jia) 調整過濾順周期影響的逆周期因子、同商業(ye) 銀行做外匯掉期交易、發行離岸央票以管理匯率預期等。
受訪專(zhuan) 家表示,在人民幣匯率彈性增大的進程中,企業(ye) 本身也應樹立風險中性理念,以應對匯率潛在的波動。
“對於(yu) 企業(ye) ,尤其是外幣收入比重較大、外幣負債(zhai) 較多的企業(ye) 而言,應積極適應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的彈性和幅度加大的新常態,牢固樹立匯率風險中性的理念。”龐溟表示,企業(ye) 應加強風險防範意識和能力,做好匯率風險評估。基於(yu) “保值”而非“增值”的匯率風險管理原則,合理審慎交易,適度套保匯率敞口和控製貨幣錯配,合理安排資產(chan) 負債(zhai) 幣種結構,主動利用金融衍生工具等匯率避險服務,避免偏離風險中性的炒匯行為(wei) ,堅持穩健經營等。
雒佑補充道,在利用金融衍生工具來降低匯率風險方麵,企業(ye) 或可直接同交易對手做貨幣互換、利用遠期合約來固定兌(dui) 換匯率、利用期權來對衝(chong) 風險等。此外,企業(ye) 也可通過商務談判,比如在進行交易時商定好使用固定匯率而非浮動匯率,或者按照交易金額來實行一定的減免政策、雙方分別分攤匯兌(dui) 損失等,來規避匯率波動風險。(證券日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