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遊戲出海是進擊而非逃避

發布時間:2022-11-18 15:36:00來源: 中國經濟網

  謝若琳

  11月17日晚,國家新聞出版署發布2022年11月份國產(chan) 網絡遊戲審批信息,共70款遊戲獲批,至此年內(nei) 已有384款遊戲獲得版號。從(cong) 趨勢來看,國內(nei) 遊戲行業(ye) 需要堅持精品化長期主義(yi) ,版號精細化審核有利於(yu) 規範市場。但從(cong) 數量來看,384款遊戲很難消化國內(nei) 遊戲近3000億(yi) 元的市場規模。

  近年來,國內(nei) 遊戲版號收緊,2021年8月份起,國內(nei) 遊戲版號審核曾按下長達8個(ge) 月的“暫停鍵”,玩家們(men) 才後知後覺,中國遊戲公司的重心已擴展至海外。因此不少解讀認為(wei) ,版號收緊倒逼遊戲公司出海。

  而事實恰恰相反,中國遊戲出海是進擊而非逃避。

  2009年1月7日,工信部為(wei) 發放第三代移動通信(3G)牌照,中國移動互聯浪潮席卷而來,中國遊戲行業(ye) 也繞過PC、掌機,在手遊時代完成彎道超車。2010年起,FunPlus趣加、IGG、米哈遊等一批中小遊戲開發商開啟手遊出海戰略。搶占手遊先機的中國遊戲廠商在海外迅速成長,其中米哈遊憑借《原神》多年穩居國產(chan) 手遊海外收入榜榜首。

  綜合來看,到2022年10月份,全球手遊發行商收入榜TOP100中就有42個(ge) 中國廠商入圍,單月合計吸金高達18.6億(yi) 美元。顯而易見的是,遊戲公司出海並不是為(wei) 了規避版號限製,而是看到了更廣闊的增長空間。

  但必須正視,隨著海外手遊市場成熟度越來越高,各大遊戲廠商的掘金之路也愈發艱難,對於(yu) 中小廠商而言成本走高導致試錯的機會(hui) 越來越少,而對於(yu) 大廠而言,真正的競技才剛剛拉開序幕。

  筆者認為(wei) ,基於(yu) 中國廠商自身優(you) 勢,出海思路可以進一步打開。不但可通過並購、換股等方式,快速獲取全球IP,在海外熱門賽道建立影響力,同時要聚集全球遊戲人才,在當地自建工作室,堅持發行全球一體(ti) 化道路。

  挑戰中也暗藏機遇,全球遊戲市場收入超七成來自遊戲內(nei) 購收入,隻有20%的收入來源於(yu) 買(mai) 斷製。而中國遊戲公司有一套成熟的內(nei) 購體(ti) 係,在付費設計上經驗豐(feng) 富,出海的主要商業(ye) 模式就是通過用戶遊戲充值內(nei) 購獲得收益。隻要進一步發揮優(you) 勢,不斷加強產(chan) 品自研力度,平衡好商業(ye) 價(jia) 值與(yu) 娛樂(le) 性,堅定“進擊”心態,就能將先發優(you) 勢轉化為(wei) 領跑實力。(證券日報)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