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共享和美鄉村
【新時代新征程新偉(wei) 業(ye) 】共建共享和美鄉(xiang) 村
初冬,潮白河畔水光瀲灩,成群的水鳥嬉戲覓食;岸邊肥沃的田野裏,美味的甘薯、脆甜的蘿卜陸續喜獲豐(feng) 收……近年來,天津市寶坻區加快提升鄉(xiang) 村品質、完善鄉(xiang) 村功能和人居環境,史各莊鎮從(cong) 無名的郊區窮鎮變身生活寬裕、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精致田園小鎮。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指出,統籌鄉(xiang) 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布局,建設宜居宜業(ye) 和美鄉(xiang) 村。記者日前走進史各莊鎮看到,當地幹部群眾(zhong) 正深入學習(xi) 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以實際行動推動鄉(xiang) 村振興(xing) 、發展基層民主、完善社會(hui) 保障。
好環境帶來好生活
11月7日,記者走進史各莊鎮尚莊村村民文化廣場,村民王文寶正捧著一小盆剛出鍋的稻田蟹請客人嚐鮮。尚莊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馬俊剛介紹:“村裏去年開始推廣稻田蟹養(yang) 殖,引入生態農(nong) 業(ye) 養(yang) 殖技術,破解了選址建池、飼喂管理、蟹病防治、水質調節等難題,600餘(yu) 畝(mu) 稻田實現稻蟹共作,增收20餘(yu) 萬(wan) 元。”
鄉(xiang) 村要發展,環境是底色。馬俊剛指著身上的白色襯衫說:“過去,大家不敢穿淺色衣服,經常是晴天一身土、雨天兩(liang) 腳泥。”
2019年,在天津市國稅局的結對幫扶下,尚莊村啟動景觀大道改造計劃,把汙水管道建在景觀大道的深處,統一購置垃圾桶安置在各家各戶。全村還組建了村級清潔隊,每天打掃村莊衛生。
“廢水有了家,垃圾有人拉,村頭有樹蔭,河裏有魚蝦……定時收集垃圾的環衛車成了一道風景。”馬俊剛說。
黨(dang) 的二十大代表、寶坻區委書(shu) 記殷向傑表示,近年來,寶坻區先後開展農(nong) 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攻堅周”“春夏秋冬四季戰役”等20餘(yu) 個(ge) 專(zhuan) 項行動,建成51個(ge) 農(nong) 村人居環境整治示範村、403個(ge) 美麗(li) 鄉(xiang) 村。同時,建立長效管護機製,激發全民參與(yu) 環境整治的熱情。
好環境帶來了好生活,也培育了新業(ye) 態,寶坻區還積極打造了40個(ge) 休閑旅遊特色村。
鞏固拓展兜底保障
11月8日,史各莊鎮衛國莊村張連鳳大爺家來了一群特殊的客人,他們(men) 身著紅馬甲,在大爺家忙裏忙外。
每周二是衛國莊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集中開展誌願活動的日子,他們(men) 會(hui) 為(wei) 村裏的失獨老人理發、洗衣服、量血壓,為(wei) 村裏的困難群體(ti) 做被子……
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張永智說,隨著村裏大部分青年人外出上學、上班、務工,留守人員以困難殘疾人、婦女和兒(er) 童為(wei) 主。特別是一些留守老人生活不能完全自理。於(yu) 是,鎮村幹部上門問需,征集誌願者,並確定每周二為(wei) 集中服務日。
黨(dang) 的二十大代表、寶坻區史各莊鎮副鎮長楊秋靜說:“我們(men) 將新時代文明實踐融入鄉(xiang) 村基層治理工作,以群眾(zhong) 需求為(wei) 導向,在共建共治共享中激發基層治理新動能。”
2019年10月,寶坻區被確定為(wei) 全國第二批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全區從(cong) 群眾(zhong) 實際需求出發開展文明實踐活動。目前,寶坻區已成立誌願服務隊近1300多支,注冊(ce) 誌願者14.88萬(wan) 人。
相比力所能及的誌願服務,農(nong) 村的社會(hui) 保障麵臨(lin) 的挑戰更多。楊秋靜自負責弱勢群體(ti) 的救助保障工作以來,腳步就沒停下來過。為(wei) 了做到應保盡保,她走遍了每個(ge) 低保家庭,遇到急事難事,甚至自掏腰包幫扶困難群眾(zhong) 。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我們(men) 在基層工作,離人民最近,要聚焦影響群眾(zhong) 生活的‘關(guan) 鍵小事’,不斷以‘為(wei) 民情懷’加熱‘民生溫度’。”楊秋靜說。
社會(hui) 保障是增進人民福祉、維護社會(hui) 公平的基本製度保障。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寶坻區逐步建立起全覆蓋、多層次、可持續的社會(hui) 保障體(ti) 係,增加就業(ye) 7.9萬(wan) 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6.9%,蟬聯全國社會(hui) 治安綜合治理最高榮譽“長安杯”。
標本兼治解民生難題
“群眾(zhong) 事情無小事,隻要在崗一天就要為(wei) 群眾(zhong) 辦實事、辦好事。”這是史各莊鎮褚莊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褚學景時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前不久,史各莊鎮褚莊村村民李蓉(化名)與(yu) 鄰居褚小柴(化名)因宅基地問題鬧起了矛盾。李蓉認為(wei) 自家的宅基地被褚家“霸占”了一部分,要求立刻退還。
村幹部對此十分重視,先是查閱資料,隨後褚學景和村會(hui) 計褚建國帶上尺子前去現場測量,發現褚小柴房子並未多占宅基地。但李蓉不相信,要求再找專(zhuan) 業(ye) 人士測量。麵對訴求,村委會(hui) 又請來鎮土地站工作人員現場測量。經工作人員多次測量,加上對比村裏的宅基地數據台賬,褚小柴不但沒占李蓉的宅基地,反倒是李蓉的宅基地多出來不少。
多次完全一致的測量結果和村幹部耐心細致的態度,讓李蓉終於(yu) 認可了測量結果,再沒有了怒火和怨氣。褚學景說,隻有把群眾(zhong) 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想群眾(zhong) 所想,急群眾(zhong) 所急,用熱心化解糾紛,才能真正打通鄉(xiang) 村治理“最後一公裏”。
殷向傑介紹,寶坻區近年來以“黨(dang) 群連心·情暖寶地”為(wei) 主題主線,開展“我為(wei) 群眾(zhong) 辦實事”實踐活動,全區65個(ge) 區直機關(guan) 為(wei) 2300餘(yu) 名機關(guan) 黨(dang) 員幹部排定年度到村和社區入列輪值計劃,最大限度地把群眾(zhong) 最關(guan) 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掌握全麵、分析透徹,標本兼治解決(jue) 民生問題。
近5年來,寶坻區每年將80%以上的財力投入到民生領域,換來的是一個(ge) 個(ge) 史各莊鎮這樣的富民新鎮,一張張寫(xie) 滿群眾(zhong) 獲得感的“幸福清單”,一幅幅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美麗(li) 宜居畫卷。(經濟日報記者 周 琳)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