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共探野生虎豹跨境保護 兩國專家冀加強科技合作
中新網琿春11月23日電 (記者 郭佳)中俄邊境地帶生活著眾(zhong) 多野生東(dong) 北虎豹,然而它們(men) 隻有領地意識卻無國家觀念,這使得中俄兩(liang) 國開展聯合保護工作十分必要。
23日,中俄兩(liang) 國相關(guan) 專(zhuan) 家學者參加了在吉林省琿春市舉(ju) 辦的“2022走近東(dong) 北虎豹·共建生態文明——中俄專(zhuan) 家線上交流活動”。針對當前野生虎豹保護現狀,兩(liang) 國專(zhuan) 家不約而同地提出加強科技合作。
東(dong) 北虎和東(dong) 北豹主要分布在俄羅斯遠東(dong) 及中國東(dong) 北等地區。20世紀初,由於(yu) 棲息地被破壞等因素影響,這兩(liang) 大物種數量銳減。近些年,中俄兩(liang) 國一係列卓有成效的保護工作使其種群得到恢複性增長。
俄羅斯濱海邊疆區林業(ye) 和動物保護部第一副部長阿列克謝·列昂尼德維奇·蘇洛維首先提出了俄羅斯在反盜獵上麵臨(lin) 的嚴(yan) 峻挑戰。他說,盜獵者開始使用熱成像儀(yi) 、夜視儀(yi) 和隱蔽相機等,要應對這些挑戰就需要運用高科技技術。
在這方麵,中國有一套不錯的解決(jue) 方案。中國國家林草局東(dong) 北虎豹監測與(yu) 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師範大學虎豹研究團隊負責人馮(feng) 利民介紹,中國運用現代通訊、人工智能、雲(yun) 計算等技術研發的“東(dong) 北虎豹國家公園天地空一體(ti) 化實時監測係統”,可以實現對野生動物、人類活動和棲息地的實時監測。
馮(feng) 利民介紹,這個(ge) 實時監測係統自2018年投入使用以來,總共獲取了1500多萬(wan) 個(ge) 生物多樣性的視頻,有效推動了國家公園管理實現精準化、智能化。目前這個(ge) 實時監測係統已經在中國其他國家公園複製和推廣。
馮(feng) 利民表示,希望加快推進北京師範大學與(yu) 俄羅斯“豹之地”國家森林公園科研合作長期協議簽署;共同完成中俄虎豹種群數據(2016年—2022年)聯合分析;建立日常工作組,爭(zheng) 取每個(ge) 季度進行一次交流,每年互訪至少一次等。
北京大學地球與(yu) 空間科學學院副研究員楊海濤介紹了遙感、激光雷達等技術在野生東(dong) 北虎豹保護中的應用前景。他希望能與(yu) 中俄兩(liang) 國的野生虎豹研究團隊深入合作,對野生動物的行為(wei) 、棲息地開展精準研究。
俄羅斯“豹之地”國家森林公園主任維克多·弗拉基米爾維奇·巴爾久克表示,該公園內(nei) 生活著世界上九成以上的東(dong) 北豹,基於(yu) 核心種群在俄羅斯得以保存,東(dong) 北豹在中國的生存狀態也非常好。
“我們(men) 與(yu) 中國合作夥(huo) 伴密切合作並簽署了幾項重要協議,我們(men) 的主要目標是為(wei) 東(dong) 北豹建立世界上第一個(ge) 跨境保護區——大貓之地。”維克多·弗拉基米爾維奇·巴爾久克說,這需要俄中加深合作,特別是在監控數據的聯合分析上。
當天,與(yu) 會(hui) 專(zhuan) 家學者不僅(jin) 分享了保護經驗,還坦陳了各自在保護中遇到的困難,並就此展開研討。
“盡管世界上95%的東(dong) 北虎種群生活在俄羅斯,但該亞(ya) 種的未來取決(jue) 於(yu) 中國。”俄羅斯“阿穆爾虎”保護與(yu) 研究中心主任謝爾蓋·弗拉基米洛維奇·阿拉米列夫說,俄中需要合作,不僅(jin) 是為(wei) 了自己,也是為(wei) 了自然。(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